[新聞] 看似輕微眩暈卻是中風徵兆!醫師提醒做好

作者: sony577 (雙姓:《姓名權》平等!)   2020-11-29 14:30:51
看似輕微眩暈卻是中風徵兆!醫師提醒做好一事很重要
2020-11-29 09:25聯合報 記者陳婕翎/報導
「眩暈」、「頭暈」傻傻分不清?馬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林鴻清解釋,一般頭暈只會感受
到頭重腳輕、頭腦不清,但眩暈一發作,患者強烈感受到四周景物都在移動,出現好像是
地板浮起或天花板塌陷的感受。
林鴻清提醒,通常周邊型眩暈來勢洶洶,中樞型眩暈症狀雖輕,卻可能是致命腦中風警訊

周邊型暈眩與內耳有關,一旦發作來勢洶洶。
林鴻清說明,眩暈成因可分為「周邊型暈眩」及「中樞型暈眩」。造成周邊型眩暈的原因
,主要是內耳及前庭相關問題。
因「耳石脫落症」造成的眩暈尤其常見,因頭部受撞擊,如車禍後耳石脫落,一動就會天
旋地轉,此類眩暈短暫卻重複發作,誘發時機多在起床或轉頭時。
另外,耳部前庭神經發炎、梅尼爾氏症同是引起周邊型眩暈的原因。林鴻清說,前者通常
伴隨呼吸道感染,火氣大、睡眠不足或壓力大者是高危險群,造成的眩暈會持續好幾天,
隨時間漸漸緩和;後者引發的眩暈最兇猛,每次發作約半小時,一定會暈到嘔吐,逼著患
者跑急診。
中樞型眩暈看似輕微,卻是中風前兆。
眩暈有時是中風前兆,因為眩暈症狀可能是內耳的部分微血管阻塞所造成,一旦出現這類
眩暈,意味著人體的血管已出現問題,若未及時就醫改善,體內中大型血管也可能漸漸出
現血液循環不良反應,甚至演變成中風。
林鴻清表示,中樞型眩暈屬於由腦幹或是小腦中風所引起,中老年族群且有三高或心臟病
等慢性疾病者是高危險族,發作時可能會持續多天走路不穩,屬於中風徵兆,不容小覷。
中樞型眩暈發生比例較周邊型眩暈低,卻遠比周邊型眩暈危險,應盡速就醫。
伴隨耳鳴或突然聽力下降,需提高警覺。
嚴重中樞型眩暈者可能是腦幹血管出問題,影響生命中樞運作,一旦心跳、呼吸等失去控
制,就會送命。一般而言,中樞型眩暈天旋地轉較輕微,眩暈造成的惡心嘔吐,也可能被
誤認是腸胃炎。林鴻清提醒,眩暈症狀有時會伴隨耳鳴或突然聽力下降,有類似症狀就要
提高警覺。
隨時擔心「大怒神」般的天旋地轉突然降臨,誰也不開心。基隆長庚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楊
濟匡說,想預防最常見的周邊型眩暈,可從改善睡眠不足著手,透過規律運動,讓睡眠品
質變好。
均衡飲食也能改善疲勞,飲食力求清淡,避免太鹹,減少耳類淋巴管不平衡機會。
發作期勿喝茶與咖啡,咖啡因會影響睡眠、誘發眩暈。
楊濟匡提醒,由於咖啡因會影響睡眠,進而誘發眩暈,建議眩暈發作期間一到兩周不要喝
茶類或咖啡。受眩暈所苦的民眾千萬別硬撐,有症狀就應就診,避免大發作而天旋地轉,
藥物在血中應達到穩定濃度才會有作用,若不斷嘔吐,即使立刻就醫服用口服藥,效果恐
有限。
拒絕中樞型眩暈找上門,除藉由健康生活型態、規律服藥控制三高,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
治醫師鍾伯欣強調,補充白開水很重要,門診許多患者的水分攝取來源中,白開水竟不到
1000c.c.。許多人喜歡以茶、咖啡取代白開水,但這兩種飲品利尿,無法完全調控水分。
服用降血壓藥患者,轉換姿勢務必慢慢來。
鍾伯欣觀察,患者一暈就會不愛吃降血壓藥,反而造成血壓控制不佳。另外,他發現大部
分高血壓患者個性較急躁,患者時常因心情起伏劇烈,動作太快,如迅速起床或快速由坐
姿改為站姿,可能增加姿勢性低血壓機會。患者血壓是靠藥物調控,無法像一般人在變換
姿勢時,能及時調整血壓。
鍾伯欣提醒,服用降血壓藥的三高患者應注意「姿勢」,學習放慢步調,避免快速改變姿
勢,就可以有效改善頭暈。
遇到急性眩暈發作,應盡快找個安全的平面橫躺下來,身體盡量不要移動,如果出現「顏
面失調、口齒不清、手腳麻木無力」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並配合醫師的指示積極治療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9/5048832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