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來看拍攝電影的電影

作者: jwork (Lew Archie)   2008-07-16 20:49:28
來看拍攝電影的電影
電影中又含了一部電影,一般人通稱為戲中戲,比較著名的作品有歌舞片經典
「萬花嬉春」和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不過這篇文章不會提上述兩部電影,
畢竟這兩部電影所寫過的影評相當地多,故我就不多說了。這篇文章的重點要讓大
家看看所謂講拍電影過程的電影,整部電影就是一部解構電影製作過程的作品,時
間點從1973年直跨到2005年,當中精挑細選四部電影,由四位大師分別操刀呈現,
有單純探討電影製作過程、導演的個人發狂奇想、以編劇角度諷刺整個電影環境以
及討論電影是否符號化規格化的電影作品。
這四部電影是哪四部,分別是1973年楚浮的「日以作夜」、1980年伍迪艾倫的
「星塵往事」、1992年勞勃阿特曼的「超級大玩家」和2005年麥克溫特波頓的「甜
蜜劇中劇」。
「日以作夜」,1973,楚浮
日以作夜是法國新浪潮開山始祖楚浮的作品,楚浮最出名的電影多是早期的作
品,楚浮電影中多是敘述年輕這個主題,但在日以作夜當中,楚浮這部電影則是完
完全全獻給電影這個美好的事物,常常有人說這部電影是最美麗的一封給電影的情
書,我在看過後,百分之百接受這種看法,這部電影拍得太美了,讓我感到完成一
部電影時,各個工作人員都表現出了自己對於電影的熱愛。
電影一開頭是部汽車的走位,一切看來都很順利,直到導演喊出了聲「卡」,
我們才知道原來這一切都是在拍電影,電影也開始有趣了起來,由楚浮所扮演的導
演(自己也是電影的導演,這有點後設的味道)開始分配劇本,跟每一個演員開始
溝通,然後有人好奇怎麼女主角還沒來,而女配角是個過氣的女演員,男主角有兩
個,老年的明顯是戲精型,而年輕的則是炸彈型,導演則是周旋在眾人當中,既要
跟製片討論進度的問題,也要掌控整個片廠的情緒,因為這是在拍一部有嚴格預算
和時間控制的美國肥皂電影。
整部電影就是一部拍攝電影的過程,每個演員都是電影中的工作人員,齊心為
了製作電影而努力,楚浮在此加入了自己拍攝電影時所發生的趣事,像是貓咪一直
不配合,結果抓了一隻野貓過來,一次就到位,還有老年男主角的遽逝,年輕男主
角的孩子氣,女主角有嚴重的心理問題,女配角因為演出個配角而不滿,所以背稿
背得亂七八糟,但電影還是持續拍攝當中。電影拍攝沒有大家想得那麼簡單,楚浮
明顯地點出了這一點,整個電影拍攝是個難以預料的過程,最後即使出了一堆亂七
八糟的問題,電影還是成功落幕,每個演員(工作人員),都完成了自己在電影(
作品)中的角色,隨著雪花翩翩降下,整部電影(結尾)收得相當漂亮。
這部講拍電影的作品,唯一讓我較為不滿意的地方,可能是他的片名吧,其實
按照法文直翻,應該是美國式的夜晚,指的在美國片廠制度之下,所有電影的製作
時間抓得很緊,美國式的夜晚是一種電影術語,是在拍攝影片之時,不用自然景,
採用片廠調光,將白天轉換成夜晚的拍攝手法,其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加快電影的拍
攝。台灣翻譯成為日以作夜,總少了點什麼,香港的戲中戲,則是點不出電影想表
達的意涵,反觀大陸翻譯的「日光夜景」,則是我最喜愛的。
「星塵往事」,1980,伍迪艾倫
伍迪艾倫在安妮霍爾和曼哈頓裡面,幾乎是向每個觀眾展現了他的愛情喜劇的
才華,但他卻因此相當地不滿意,一個有才華的導演,不限於任何一種形式的作品
,可惜他的我心深處,卻是遭受到多個影評的惡評,除了他被大家說他浪費自己的
喜劇才華外,另外更重要的,我心深處明顯是向柏格曼取經,原創度便下降不少。
而他可說是自傳意味最濃厚的星塵往事,還是有向他人取經的意味在,這個取經的
對象,自然就是八又二分之一的費里尼了。
星塵往事也是部講拍電影的電影作品,不過較為不同的是,他關注的不是整個
電影拍攝的過程,而是導演這個人的定位,影片一開始是個仿伯格曼式的電影畫面
,有點替我心深處叫屈的意味,這部電影在試片時,製片和出錢的老闆們相當地不
滿意,認為他在浪費自己的才華,接著畫面一轉,扮演導演的伍迪艾倫在此時登場
,便開始替自己的作品辯護。
後面這個導演受邀到一個小鎮去做講談,在這個小鎮的全部經歷,才是我們開
始觀看的一部電影,當中伍迪艾倫扮演的導演在小鎮之中的遊歷,每個居民都要向
他推銷自己,而他在此時不斷地回想起自己的前女友,一個有些瘋狂的女友,這個
有些瘋狂的女友,有點象徵他的喜劇風格,他對此又愛又恨,放手後又難以忘懷,
另一個趕來陪伴他的法國女友,有點象徵他的悲劇風格,是個有丈夫小孩的女明星
,她和導演的結合是個外遇的事實,就這樣,導演不斷地周旋在法國女友的未來,
小鎮的現在和瘋狂女友的過去當中,最後導演在意外昏倒之時,大喊了瘋狂女友的
名字,引得法國女友的不滿,最後導演只好在火車上追回佳人的心,電影故事全部
到此結束。
放映機緩緩地停下來,觀眾響起熱烈的掌聲,演員們討論著更同拍戲的點點滴
滴,各個觀眾開始高談闊論起來,針對電影中的小細節、小場景加以詮釋,最後人
潮緩緩散去,導演伍迪艾倫此時走了進來,空空的電影院裡,伍迪艾倫巡視著每個
座位,停了下之後,又走回到進來的地方,看著攝影機露出有些無奈的表情,正如
同他的表情所表達的,電影本身是個新的詮釋學,每個觀眾可以針對自己的作品加
以詮釋,而他這個導演,如同他的真實際遇一般,他只想拍一部電影,不見得是喜
劇悲劇,但一群觀影人幫他貼標籤後,他就不能逃脫了,導演的狂想還只能是單純
的狂想,放在電影裡面,又要被擴大解釋了。
「超級大玩家」,1992,勞勃阿特曼
好萊塢以編劇為主角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最著名的作品有黑色電影之王的日落
大道,或者最近較為有趣的蘭花賊,不過前者是編劇死亡的懸疑作品,後者單純來
說是編劇成名後的個人憂愁。而勞勃阿特曼的超級大玩家,這部電影當中的男主角
是劇本行政人員,負責聽人說故事,再決定這個故事是否有翻拍成電影的本錢,不
過最重要的是,他自己就是一個電影故事。整部電影可說是個劇本創作過程,也可
說是電影的製作過程,不過到底是哪個,我相信只能交由大家看完後自己判斷了。
電影第一個開頭是一個長達八分鐘的長鏡頭,第一句對白喊的是全場肅靜,接
著便是鏡頭開拍,這個畫面,看來像是個拍電影的過程,當然也可以解釋成主角們
所深處片廠的境外之音,不過這個畫面帶出來的是,電影就此開拍(開演),一開
始的長達八分鐘的長鏡頭,再次看到大師勞勃阿特曼調度的功力,擅長拍群戲的阿
特曼可說表現地出神入化。
整部電影都是由編劇所貫穿,但是當中編劇卻是一個大家所忽略的工作,當中
有兩個畫面就讓我印象深刻,一是男主角不斷地掛那些編劇的電話,連聽故事自己
都覺得懶,另一是男主角誤殺死一個落魄的小編劇時,這個算是整部電影的第一個
高潮,但編劇的死法卻是相當地廉價。而針對編劇的地位來說,也點出了當一個編
劇得要不斷妥協,如同電影中的兄弟檔本來要拍一部沒有大牌的悲劇電影,結果後
來不斷讓步,而且是心甘情願地讓步,電影最後依照製片的需求,有了大牌的參加
,更有了個好萊塢式的結局。
電影的結尾算是個經典了,和片頭加起來,到底這是部電影,還是在拍一部電
影,令人不得而知,因為整個電影過程都是一個編劇的構想,正因為有他的構想(
劇本),這部電影才算是成功。這個懸疑點而後帶出很多新的詮釋方法,因為在這
部編劇很慘的作品之中,沒想到這個結尾隱藏的編劇是這個作品裡的神,全部的故
事安排都是由他操刀,編劇還是那麼地不重要嗎?只能說。勞勃阿特曼後來將了我
們一軍,電影每個工作人員都是相當地重要,這部電影也是由編劇安排了大牌和好
萊塢式的結局。
「甜蜜劇中劇」,2005,麥克溫特波頓
甜蜜劇中劇可能台灣很多人較不熟悉,不過因為他曾參加過台灣的金馬影展,
所以大家應都還有點印象才對。這部電影從頭開始就已點出是在講拍電影的電影,
但是讓我更加愛不釋手的是,他是根據一本難以映像化的小說作品做為藍本,來討
論整個拍電影的過程,而這本小說就是大名鼎鼎的「項狄傳」,一部主人翁從未在
書中誕生的作品。
後現代主義是個新潮的名詞,這本項狄傳在歸類時因為時代的關係是歸在意識
流小說當中,後來在出現後現代的名辭後,又歸類在後現代的小說之中,小說內容
是什麼呢?一個男嬰崔斯坦項狄,在他還在母親的肚子裡之時,他父親就將他的一
生做了最完美的規劃,這個可憐的小孩子,還沒出生就活在一堆虛無的符號當中,
似乎一生都被侷限住了,但小說最後也點出了,這個小孩子從頭到尾都沒有按這父
親的規劃進行他的一生,可說是十足十的後現代風格。
那這本書跟拍電影有什麼關係呢?除了像楚浮的日以作夜那般點出電影的不可
預知性外,更重要的是,電影就是一堆符號的累積,男星史蒂夫庫根受邀來拍項狄
傳,原本一切開拍順利,但經過試片後,製片覺得電影沒有激情,故事情節不有趣
,這樣電影不會賣座。大伙們只好想想辦法改進,而後提出了解決的方法,加入男
主角叔叔愛情戲(因為男主角從未出生,沒有愛情成分),加入戰爭戲份(因為有
激情更有大場面)以及加入大牌明星(吉蓮安德森在此登場)。接著製片們相當滿
意也增加了預算,這樣三個舉動,莫過於電影規格化的表現,電影是以賣座為取向
,在電影還沒拍完之前,就產生在一堆符號當中,和小說文本相互呼應。
電影拍攝到結束是個最難以捉模的過程,到了最後,戰爭戲不見了,因為整體
表現太拖時間,愛情戲也不見了,因為不有趣,就這樣,本來男星史蒂夫庫根擔心
自己會被邊緣化,結果一切逢刃而解,這個結尾除了說明電影的不可預測性外,也
和整個小說文本再次呼應,即使產生在一堆符號當中,人(電影)還是要有自己的
風格,而電影更多的是導演和編劇的掌控,他們想要更專注地一個作品,而非淪為
一個商業性質的電影,表達對於大環境和商業電影製片的不滿。
電影中帶有電影的作品真的很多,這邊只是簡單地介紹了四部電影,想多看點
愛情成分的,大家可以參考2004年的義大利電影「愛情對手戲」,或者是直接拍來
諷刺美國電影文化的是1986年的「戲假情真」,大師阿莫多瓦的「壞教慾」也有段
精采的戲中戲,專注在編劇的作品就更多了「巴頓芬克」、「戀愛沒有假期」都有
提到一些。這些討論電影的電影總是讓我們更能感受每部電影背後的熱情,每個工
作人員的努力,也讓我們更有參與電影的感覺,最後希望大家推薦更多的好電影。
作者: MewGirl (龍炮‧夢幻)   2008-07-16 20:57:00
超級大玩家有Ari :P
作者: Zarathustra8 (德州.巴黎.Tzara)   2008-07-16 21:01:00
好文必推!!
作者: yuhung (MimiBao)   2008-07-16 21:37:00
大推!!!超級大玩家的結局真的好棒 :)
作者: rogerli   2008-07-16 22:36:00
法國中尉的女人,也是很棒的一部。
作者: nuker (nuker)   2008-07-16 22:37:00
好文推,請問超級大玩家租的到嗎?
作者: jwork (Lew Archie)   2008-07-16 22:41:00
電視台有播過"超級大玩家",租不租得到我就不清楚了。
作者: frafoa (妮妮薇)   2008-07-17 03:14: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