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 金馬‧音樂無界限《龐克精神》

作者: quiff (酒吞童子)   2006-12-13 21:12:42
Revolution
樂種起源:龐克精神
安全別針與砸爛吉他的反骨姿態
(原刊於Look DVD雜誌、金馬搶鮮報)
1976年底,一群二十來歲的小夥子在英國電視現場節目上跟喝醉酒的主
持人爆發衝突,公然大爆粗口的桀驁態度引起當時社會上一場軒然大波
,觀眾不停打電話至電視台抗議,各大報章雜誌更以頭版大篇幅報導這
起意外事件,連帶地讓這個作風強悍大膽的性手槍樂團隨之惡名遠播。
他們在唱片封套上對英國女皇極盡嘲諷之能事,被唱片公司解約、遭反
對人士行刺、更砸毀下榻飯店,人們對其層出不窮的挑釁行徑深惡痛絕
,卻又忍不住想瞧瞧他們葫蘆裡究竟賣些什麼藥,在紛紛擾擾之間也就
此揭開了龐克運動的序幕。
重金屬與龐克樂是搖滾樂發展五十餘年來眾多分支中最硬頸也最旗幟鮮
明、最具姿態與反叛精神、訴求亦最趨極端的兩大樂種;然而兩者對樂
器技巧的要求則天差地遠。重金屬強調炫技飆速的獨奏樂句與精心雕琢
的樂段編排,初期的龐克樂團卻則是只要搞定了三個和弦便能上台演奏
,簡潔俐落、直指人心,一首歌往往不到兩、三分鐘便結束,把三件式
搖滾樂還原至最原始不矯飾的姿態。這群年輕人們從不是技法高明的樂
師工匠,掌中的吉他鼓棒只是一個宣洩的管道,對當時長達十年的越戰
泥沼現狀、種族歧視問題與藥物文化作出屬於青年世代的反撲,敢於挺
身而出對社會上所有的不公不義豎起中指,而非別過頭去裝作視而不見
。在那瘋狂的自我毀滅慾與虛無失控之下,歸類龐克與否的從不只是樂
風,更是那勇於反叛的DIY態度。
繼早前於台北電影節播映的《重金屬之旅》以學科研究精神探索重金屬
的各個面向之後,此番金馬「音樂無界限」中的紀錄片《龐克精神》更
以編年史循序漸進的論述手法來帶領觀眾一遊三十年來龐克樂如何面貌
數變,歷經派蒂史密斯、地下絲絨等的啟蒙萌芽,美國原生龐克的發源
、英倫龐克的再勃發,八○年代轉入地下小眾後、九○年代投入主流唱
片市場懷抱的演進沿革。片中以訪談結合歷史片段與演唱畫面,邀來性
手槍、衝擊樂團、雷蒙斯樂團、地下絲絨、音速青春等歷代龐克宗師現
身說法,向來與伊吉帕普等音樂人交好並多次合作的美國獨立導演賈木
許亦以時代見證者的身份對當時的龐克運動洪流侃侃而談。
龐克從不只是場音樂元素的變種反叛,更是一場時尚引導的文化革命;
早在龐克這個字眼出現定形前,紐約娃娃樂團便以大紅皮衣、濃妝豔抹
的女裝造型,撩撥挑釁當時美國社會普遍存在的恐共產黨情結。英國經
紀人麥坎.麥克羅倫從紐約娃娃經驗中師法,偷渡此概念回大西洋彼岸
的故鄉,與日後躋身頂尖設計師的女友薇薇安‧魏斯伍德一同經營倫敦
國王路上的服飾店,並一手將旗下的性手槍推至顛峰。他們將黑色衣服
撕裂再以安全別針扣起來,以拼貼、不對稱與再創造為基本精神,加上
蘇格蘭條紋與金屬釘飾、綁帶設計,抹上深色眼影、染出五顏六色的頭
髮、梳成一頭衝天怒髮,讓年輕人趨之若鶩、爭相模仿。
《龐克精神》導演唐萊茲曾親身參與七○龐克運動的興起,並曾在 The
Roxy擔任DJ、影響了衝擊樂團等龐克先驅,日後他轉往電影發展,拍攝
出數部以龐克音樂為主題的紀錄片。片中除鏡頭對準美國曼哈頓的CBGB
與英國倫敦的The Roxy兩大龐克發源聖地,捕捉了龐克樂派從盛起至衰
落的分分合合,介紹龐克音樂如何與雷鬼、嘻哈數度混種結合並分裂衍
生,且深深影響了超脫等後世Grunge樂團;更深入一探龐克運動的周邊
次文化現象,精準道出英倫龐克如何與當時英國社會上不景氣、罷工等
敗壞景象一拍即合,爆發出偌大憤怒與不滿。
直至三十年後的今日,龐克樂團紛紛為主流唱片工業收編,操控著人工
合成的虛無憤怒,龐克子民依然本著 DIY原創精神,以簡單的電腦排版
軟體作出一本又一本內容包羅萬象的自製雜誌「Zine」,更在網路上互
相串連,對全球化、跨國企業、美帝侵略與資本主義等宰制壓迫發出不
平之鳴。即使不會演奏樂器也無妨,這群龐克子孫依然如同七○年代那
群奇裝異服的前輩們一樣,無畏舉起反叛的中指。龐克音樂也許不再轟
隆耳際,龐克精神則永遠不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