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李歐納柯恩:我是你的男人》by(時光之硯)

作者: NEKObus (我美好的記憶就是我的神)   2006-12-11 01:54:49
《李歐納柯恩:我是你的男人》
http://blog.yam.com/YenC/article/6871900
==============================================================================
「 I had the title poet, and maybe I was one for a while.
Also the title of singer, was kindly accorded me
even though I could barely carry a tune.
My reputation as a ladies man was a joke.
It caused me to laugh bitterly,
through the ten thousand nights I spent alone. 」
==============================================================================
我得先承認,在這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李歐納柯恩是誰。
我也許看過拉理拉雜不少電影,因此各方諸侯好歹聽過他們的名字。但在音樂方面我的涉
獵就真的很有限了,一點都不敢說嘴。會去看這部電影是因為,半年前在U2的官方網站上
看到新聞消息,Bono與The Edge參與這位老先生紀錄片的拍攝,U2並且在片中演唱了一首
歌。網站也放上這部電影的預告片,看完覺得這恬淡曲風挺不賴的,留下好印象。前兩個
月發現電影在絕色影城獨家上映,心想就衝著U2去看看吧,於是乎生平第一次自個兒出門
看電影去。
誰知道從看完到現在的兩個月,李歐納柯恩的音樂成了我最常丟進winamp的族群。
如今已年過七十的李歐納柯恩來自加拿大的蒙特婁。他生平擁有詩人、小說家、歌曲創作
者、歌手等等頭銜,而這多重身份在他身上交互影響,相得益彰。在我這兩個月胡亂瀏覽
的各種介紹中不斷有人形容,他的成長過程是典型的嬉皮文化產物。事實上,令人欽羨的
是,他的年輕歲月確實都沈浸在對藝術對美的追尋中。他生平推出了兩本小說、十本詩集
以及十六張專輯。而他先成為作家、詩人,到了三十四歲才轉而投入音樂創作的獨特際遇
,對其作品中的文學厚度確實有關鍵性的影響。
我雖然自以為喜愛英文歌曲及音樂劇,但直到最近兩個月才真的體會到,何謂如詩的歌詞
:「I choose the rooms that I live in with care / the windows are small and
the walls almost bare / there's only one bed and there's only one prayer / I
listen all night for your step on the stair」,多麼美麗的孤獨。「I told my
mother "Mother I must leave you / preserve my room but do not shed a tear /
should rumour of a shabby ending reach you / it was half my fault and half
the atmosphere"」,多麼溫柔的無奈。
回頭講講電影。《李歐納柯恩:我是你的男人(Leonard Cohen:I'm Your Man)》是一
部半音樂會性質的紀錄片。內容剪輯2005年在雪梨歌劇院舉行的,向李歐納柯恩致敬的演
唱會「Came So Far For Beauty」錄影,以及在那場演唱會中詮釋李歐納柯恩多首歌曲的
歌手們訪談。當然還有對他本人的訪問影片,以及另外在紐約加錄的Bono、The Edge訪問
片段。整體而言,因為曲目演唱本身就佔去了大多數篇幅,所以本片算不上是傳記式的紀
錄片,而應該說藉由訪問與歌曲的穿插,加上適度的回憶曲線,交織成李歐納柯恩的創作
心境、個人特質、文字美感。
李歐納柯恩是個說話從容而優雅的老先生,不過年輕時候他的照片可都是一派憂鬱但雙眼
炯炯有神。他從前的模樣其實有幾分神似在《六人行》裡飾演羅斯的大衛史威默,但更多
人說他像達斯汀霍夫曼與艾爾帕西諾的綜合體。在眾多歌手的訪談中,魯菲斯溫萊特與他
的初會那一段最是有趣。至於講了最多次話的The Edge跟Bono,老實說廢話真的有點多,
無怪乎在其他影評中被嫌了一頓。電影本身在音樂上當然無懈可擊,而視覺上除了舊照片
舊影帶之外,還剪入了許多他的手繪圖畫,可以說充分呈現了他藝術家的一面。他本人的
訪談有許多幽默與自嘲的時刻,而他講述自己出家學禪當和尚的經歷也令人莞爾。
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眾人對他創作態度的描寫。他們形容李歐納柯恩在寫作上的用功程
度是,他會花好幾天重複檢視歌詞的每一行、每一個字;他會在寫完之後花上幾年的時間
修改、等待它直到覺得成熟為止,然後才發表之。他本人說,有時候覺得應該為一首歌寫
十個不同的版本。因為你要把它們都寫下來,然後丟掉它們,才能看到事情的全貌、才能
淬煉出最好的成果。他的天才是不斷自我追尋自我琢磨完成的,而不是靠天啟式的瞬間靈
感。或者就算得到天啟靈感,他也要等一等,確定這真的是好東西再說。
再說音樂的部分。李歐納柯恩的創作風格可以被連結到「民謠風」、「鄉村歌手」、「吟
遊詩人」等等詞彙上,但是自稱受他影響啟發的後輩可是灑滿各種樂界,包括龐克與搖滾
。事實上,從演唱會中各家歌手詮釋他歌曲的風格差異之大可以得到印證:越是單純的美
麗,越能包容多樣的變化。這些歌我都找了他本人當初的原版來聽過,有些幾乎要認不出
來是同一首歌了。但是其中最核心的美,以及歌詞的文字渲染力,我想才是串起這些表演
者的關鍵之因。
在曲目中,尼克凱弗演唱的《Suzanne》是我的最愛之一,這首融合曖昧情感與宗教意象
的曲子,其歌詞頗堪玩味、費人猜疑。如果去查查IMDB你會發現,李歐納柯恩的音樂被超
多電影拿來當作插曲,而《Suzanne》是最常出現的兩者之一。另一首則是《Hallelajuh
》,你也許對它的名字不熟悉,但是看過《史瑞克》或《軍火之王》的你一定對它的旋律
有印象。可惜的是這首歌沒有收錄在原聲帶中,因此演唱會裡的三人合唱版只能在電影裡
聽到(至於單人版本請洽史瑞克電影原聲帶)。
片中你還會看到,有些歌手在舞台上的演唱是多麼投入而陶醉。Anthony的《If It Be
Your Will》是那樣虔誠動人,瑪莎溫萊特的《The Traitor》更是令我從頭到尾悸動不已
。泰迪湯普森的《Tonight Will Be Fine》讓我想起李安《斷背山》的氛圍,而真的在《
斷背山》原聲帶裡出現過的魯菲斯溫萊特與他的妹妹瑪莎,幾乎包辦了演唱會中最精華的
演出。包括俏皮而令人渾身想搖擺的《Every Body Knows》、以及甜美的《Chelsea
Hotel No.2》,我最近極愛大聲唱的一首曲子。
電影到了最後,茱莉克麗斯汀森與佩拉芭特拉的《Anthem》把你帶上至柔至美的雲顛,然
後是風格截然不同的《Tower Of Song》,由李歐納柯恩本人與U2合作演出。這個版本雖
然有原唱者典型的嗓音與唱腔,但是從編曲氣氛、伴奏到副歌,又都U2得那麼渾然天成。
至於這樣的風格是否獲得讚賞,我只能說,以我個人失之偏頗的立場,實在沒有發言的資
格...
回到最前面,我當初單純是衝著U2而去看這場電影的。在片中Bono與The Edge的訪談裡你
也不難發現,他們自己對於參與本片以及和李歐納柯恩合作錄音,何嘗不是抱著歌迷面對
多年偶像的害羞與興奮?他們在訪談中把他比喻為流行樂界的雪萊、流行樂界的濟慈、流
行樂界的拜倫,極盡崇敬與讚揚之情。從前述對他創作態度的描寫,我確實相信他追尋文
字極致之美的執著,與許多愛詩讀詩為寫詩而陷入痛苦孤獨與瘋狂的人是相同的。他說:
「雪萊曾寫道:「詩人是不被承認的立法者」。當年在詩會的我們,甚至相信自己所做的
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事情。也許真的是如此,誰知道呢?」
也許真的是如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