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 金馬‧音樂無界限《搖滾世代》

作者: quiff (酒吞童子)   2006-12-13 21:11:30
Festivals
祭典盛會:搖滾世代
泥濘中隨音樂狂舞的自主快感
(原刊於Look DVD雜誌、金馬搶鮮報)
葛拉斯頓貝里是一個位於英國西南方的小鎮,在史前時代原本是座被河
流環抱的小島,自古以來便為各式神秘傳說所圍繞,相傳聖約瑟曾與耶
穌一同共遊此處,而據說為了埋藏聖杯,更在這裡建立了英國的第一座
教堂。在這塊神聖城鎮上頭,1970年來了一批意外的訪客,這群衣衫襤
褸、數天未洗澡的人出現在保守鎮民之前,帶來了帳篷、樂器與搖滾樂
,造成極大的文化衝擊;上帝許諾之地與撒旦的音樂在此狹路相逢,並
共存至今日,三十餘年下來成長為數十萬人參與的搖滾樂盛事:葛拉斯
頓貝里音樂祭(Glastonbury Festival)。
葛拉斯頓貝里音樂祭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戶外草地音樂祭,地點位於鎮
外一處農場。每年一至炎熱夏季,五顏六色的休旅車便塞滿了通往農場
的羊腸小徑,怕不有數公里之長,人們揹著沉重行李走入會場,在草地
上獨力搭起帳篷──露營用、印第安式、蒙古包、樹屋等形形色色──
充作未來四、五天的寓所。若是天氣悶熱便脫去上身衣物,即便赤身裸
體亦無妨,無人會為之大驚小怪,因為會場中多得是各式奇異扮裝。
這群現代的音樂游牧民族在帳篷設計、服裝外型、交通工具上挖空心思
地爭奇鬥豔,有人將螢光燈管綴在皮衣上、裝扮成科技感十足的未來人
,警察、飛車黨與古武士分別從你身旁左右經過,而抬頭望向前方不遠
處,兩名童話小矮人正剛從流動廁所中走出來。 Glastonbury不僅僅是
場演唱會,不只為舞台上的表演者而存在,更是台上台下雙方互動交流
的一場龐大集體創作。除了有知名樂團在被數萬觀眾包圍的大舞台上賣
力演出外,周遭亦有著數不清的小舞台,無數個叫不出名字、風格迥異
的樂團在此表演著歡慶的民俗音樂,邀請路過的人一同加入舞蹈。
它不必然關乎音樂或繞著音樂打轉,更有著行動劇、抗議運動、扮裝、
人偶劇、魔術戲法等各式表演藝術隨時隨地上演。每一個帳篷、每一個
轉角都有人拿起吉他與薩克斯風席地而坐,與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即興演
奏起美妙的旋律。只要你有新奇的點子與足夠行動力,就能透過彩繪與
扮裝將自己打造成一個活動的實驗小劇場,對每位經過身邊的觀眾展示
上一段小故事;在這裡你不再是被動的文化接收者,只能隨他人之聲起
舞,更是主動出擊的積極發聲者。
為了讓農場上的草地與動物休養生息,並讓小鎮得以重返安寧,自1987
年來每五年音樂祭便會暫停一年舉辦,而今年便是音樂祭輪值休息的一
屆。為了彌補長年樂迷的失落,今年於是推出由音樂祭創辦人麥可厄文
斯欽點並親自現身說法的紀錄片《搖滾世代》,讓觀眾回顧三十六年來
的活動演變與點滴趣事。片中除有大衛鮑依、尼克凱夫、電台司令、果
漿、酷玩、布勒、碧玉、超凡、化學兄弟、強烈衝擊等眾多音樂人現身
演唱,更將電影重心放在舞台之下的自主文化發聲。
透過三十多年來資料畫面的交互剪輯,電影不僅審視了草創期所遇到的
諸多挫折,更從嬉皮世代的反越戰潮流、巨石陣的新世紀旅行者與警察
間爆發的流血衝突,到現今反全球化、要求公平交易的聲浪,紀錄下音
樂祭中歷經各個世代的文化思潮與抗爭運動。片中更不諱言音樂祭所遭
受的諸多負面批評,包括隨地便溺、天體裸露、公然性愛、用藥文化、
竊盜犯罪等。而無數貪小便宜的觀眾更企圖翻越圍牆偷渡入場,讓每年
倍增的與會人數產生公共安全衛生的疑慮,顯現音樂祭快速蓬勃成長的
背後亦是問題叢生。加強設計的柵欄與監視器招致了商業化的批評聲浪
,抨擊主辦單位脫離初衷,但這是成功發展所必經的陣痛;少了份原創
、多了些銅臭味,卻也讓付錢入場的觀眾多了幾分保障。
這不只是屬於年輕人的盛宴,更有著一群白髮長鬚的搖滾老骨頭,他們
自音樂祭創立之初便已與會,曾經是嬉皮世代的一份子,駕著貨車與巴
士流浪於各個音樂祭之間、逐音樂而居;現在年歲雖然已長,他們每年
仍帶著自己的小孩來到這個孕育出他們的文化母體。人們或就這麼躺倒
在茵茵綠草上,慵懶地隨著樂音搖晃腦袋,享受微風輕拂的舒適;或是
玩水槍、甩火圈甚至是踢足球,亦或在營火旁溫熱彼此身子,一同等待
破曉而出的晨曦。
即使大雨沖刷過這一片原野,帶來及膝污泥、寸步難行,人們還是自得
其樂地跳入泥水中瘋狂擺動身軀,享受著在髒污與混亂中共生的無比快
感。在此人們選擇生活於大自然與音樂之中,構成一種獨特的部族群落
,彼此產生一種和諧的連結,而不是像日常生活中一般在都會街道上冷
漠擦身而過。這一切的扮裝與熱鬧景象都只存在短短數天,音樂祭結束
後便消失不見,是種稍縱即逝的瞬間集體創作,更是一種群生共存的交
流過程與生命體驗。
它不必然關乎搖滾,但絕對是實踐搖滾的生活方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