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來玩玩
1. 如果沒說錯, 鄂圖曼是中國台灣的翻譯, 奧斯曼是中國大陸的翻譯
2. 維也納1683, 如果沒說錯, 歷史上回教勢力的擴張有兩次進攻維也納
一次是1683
3. 底下講的也不算秘密了,
至少在二十多年前, 中國大陸一些歷史書籍的翻譯是教授將書分成幾部分
分別交給不同的研究生或是不同的學生小組來翻譯, 沒人統一整理就出版,
有時連專有名詞等一些東西都前後不統一........
如果沒說錯, 中國台灣則是更早有這種現象
4. 對世界帝國有一種憧憬?
知不知道國父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的竹槓與彩卷的故事?
腳盆國的人對世界帝國有一種憧憬?
腳盆國對一戰前的國聯的態度會對世界帝國有一種憧憬?
現今美國超強主導世界腳盆國的人卻對世界帝國有一種憧憬?
5. "尤有甚者,作者指出,在現代土耳其剛建國的期,其實也曾拒絕認這個「祖宗」。"
凱末爾令人佩服, 至少以武力打勝仗和其它強權簽訂有利新約
不過現在土耳其不只認這個祖宗, 還認了十六個祖宗
如果不知那張土耳其的十六個祖宗的照片, 看土耳其史也大失意義
6. "鄂圖曼帝國統轄的臣民是多元民族,而統治階級其實亦然。"
以前看鄂圖曼土耳其史看得不是很明白,
那時還有一部經典電影 阿拉伯的勞倫斯 看了幾次也不是很明白
後來才知一些大概
唐德剛著作中多次提到的 清朝就要像鄂圖曼土耳其被英法瓜分
某一歷史學家說 不想去找名字 鄂圖曼土耳其被英法瓜分發生在1840鴉片戰爭之前
這才明白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
是英國的勞倫斯去策動鄂圖曼土耳其中的阿拉伯人獨立來瓜分鄂圖曼土耳其
其它以後再寫
※ 引述《fatisuya (伊達楓)》之銘言:
: https://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9776728
: 過去個人讀過不少鄂圖曼(奧斯曼)帝國的書,最近才赫然發現,那些基本上都是敘事性的
: 通俗讀物,或者事件史。例如:《奧斯曼帝國閒史》、《奧斯曼帝國六百年》,又或是羅
: 傑‧克勞利的地中海三部曲的前兩部,《維也納1683》等。比較嚴肅的通史,是立緒的《
: 鄂圖曼帝國三部曲》,遺憾的是,翻譯非常壯烈,有興趣的可以去找丁連財先生痛批的那
: 篇文章來看看。後來這本書有簡體版,但更令人失望的是,居然只是買譯稿去「修正」。
: 個人是懶得去比對,也不想再花錢了。當初八旗剛推《興亡的世界史》系列,我看到了這
: 本《鄂圖曼帝國五百年和平》,本來是以為只是單純的簡史,所以不太想再多花錢,但後
: 來看網友頗推薦,自己翻了一下又感覺不錯,又改變心意。最近看完後,慶幸當初有買。
: 本書作者林佳世子跟筆者相同,對世界帝國有一種憧憬,這點在她的後記中可以鮮明地看
: 到。而在序言,她有些不解地提出問題:「為什麼除了當代的土耳其之外,其他那些過去
: 曾被統治的國家,都否決了這段歷史?」尤有甚者,作者指出,在現代土耳其剛建國的初
: 期,其實也曾拒絕認這個「祖宗」。
: 鄂圖曼帝國統轄的臣民是多元民族,而統治階級其實亦然。鄂圖曼皇室本來起源就很複雜
: ,安那托利亞當地民族成分複雜,希臘東正教徒、阿拉伯穆斯林跟突厥部落等混居,他們
: 在創業建國的時候就信奉能力主義至上,跟過去古羅馬城邦一樣,吸納各方不同的人才,
: 成為一個「混合體」。而蘇丹皇室本身也常常娶來自國土各地的不同民族的女性為妻,血
: 統很難說「純正」;任用的臣子也不拘一格,只要是有才幹,能得主上喜好,就能被破格
: 提拔。這種多元性強烈的帝國靠的是一家一姓的威信去維繫,與十九世紀末發展出來的民
: 族主義格格不入,分家之後,因為這種「混合體」而被拒認為「祖宗」,似乎也不太奇怪
: 。當然,後來的土耳其共和國還是出於政治需要「接收」了這段歷史,但其他諸如過去的
: 東南歐各國,或是中東的其他國家,就似乎沒有那個必要,乃至是採取否定的態度了。
: 關於這點倒也沒啥好說的,另外一個著名的奧匈帝國,亦面臨類似的問題。民族主義病毒
: 通常內涵著一種精神錯亂,把一些現代的政治概念往過去硬套,發生這種可笑的狀況也不
: 難理解。當代中國也是,近來(2025)它們拍了一部對外宣傳的政治電影,結果卻反而惹毛
: 了自己國內的民族主義者而引起軒然大波。
: 因此,林佳世子在結尾有些過於理想性的談論:「今日的許多國際紛爭都是因為民族主義
: 而來,如果能夠跳脫這個框架,思考過去共同的“鄂圖曼記憶”,也許能找到什麼解決之
: 道。」
: 嗯,理想總是美好的,但利益卻是現實的。多元帝國在上昇期大家可以一起「共同富裕」
: ,但是蛋糕變小之後,利益分配就變成了彼此攻擊的導火線了。
: 林佳世子的第二個問題是,鄂圖曼帝國是否為一「伊斯蘭帝國」?這並不容易定義,但如
: 果簡單試言之,就是「致力擴張、宣揚伊斯蘭教」。此一質疑是其來有自。就史實上的作
: 為來看,蘇丹們對待伊斯蘭教的態度比較像是實用主義,在有利於統治的情況下,便以此
: 為主體。作者對這一命題頗為審慎,不過個人倒是頗能認同,單從蘇萊曼跟法王佛蘭西斯
: 科同盟對抗查理五世這堪比「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惡魔之交易」,或許能看出端倪。
: 歷來明智的君主們都是以宗教統御人民,但如果讓自己也沉迷其中就傻了。
: 在作者的史觀中,鄂圖曼帝國六百年分成了三個時代,蘇萊曼之前為草創建國期,傳統的
: 草原軍事部落時代;這位“大帝”執政時,才開始建立官僚行政,發展為近代國家;最後
: 一個世紀,在西歐的船堅炮利下,勉強開始轉型與改革。林佳世子認為這個時代,鄂圖曼
: 帝國褪去了原本的「世界性」與「立國三基柱」(藩屬包圍直轄的領土完整、伊斯蘭正統
: 與中央集權)的動搖,已經面目全非了。這個也不意外,就跟羅馬帝國在所謂的「三世紀
: 危機」之後,也變成了連奧古斯都都不認識的世界,是一樣的狀況。
: 總而言之,林佳世子的這本《鄂圖曼帝國五百年和平》不管是作為《興亡的世界史》系列
: 的一部,或是僅視為一本個別的簡史,都是言之有物的作品。觀點明確,分析有力,從軍
: 事、政治到文化方方面面都有顧及。要說缺點,就是一些基礎史事限於篇幅比較簡略,需
: 要另外找書補充,例如筆者開頭所述的那幾本。
:
而這些年,繁簡書市都有相關的主題,近來有《奧斯曼與莫臥兒 : 遙相輝映的帝國》、
: 《奧斯曼的樹下 : 奧斯曼帝國、埃及與環境史》、《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東南歐(1354
: —1804年)》、《奧斯曼的宦官 : 從非洲奴隸到權力掮客》、《帝國的夥伴 : 革命年代
: 奧斯曼帝國的秩序危機》等這種冷門又專業的主題史,也就個別帝王傳記的:《奧斯曼之
: 影 : 塞利姆的土耳其帝國與現代世界的形成》、《蘇萊曼大帝的崛起 : 奧斯曼宮廷與16
: 世紀的地中海世界》,即將推出的《斷裂與延續 : 從奧斯曼帝國到現代土耳其》更是讓
: 我相當期待,某種程度算是補充討論本書的一些論點。
: 以上,與喜歡這個主題的書友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