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觀點] 土地改革(土改) 佃租(小作料) 日本經驗

作者: moslaa (萬變蛾)   2023-05-10 13:55:07
關於如何理解ROC在台灣的土改?
嗯,大家都忙~,先直接講我的答案:
1. 土改本質上是政治學方案,不是經濟學方案。
2. 故土改是否有經濟增益效果,我認為屬於有很好,但沒有也無妨的事情。
故用經濟學來批評土改,
比如 說當年佃租比例實為合理
or 說不要貿然土改,採用其他策略,更能促進台灣經濟
我認為搞錯方向。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3-05-10 14:02:00
毛澤東就有炮過共產國際的工人運動理論不適用於中國,親蘇派在城市跟國民黨死磕只會被對方豐富的經驗打敗除了剩餘價值理論,還有生產資料的歸屬問題
作者: leptoneta (台湾高山族自治区书记)   2023-05-10 14:19:00
思想左傾 盡速前往派出所自首
作者: afv (魁羽)   2023-05-10 14:25:00
毛的概念其實是指,當年中國還是一個尚未完全資本主義化(工業化)的傳統農業國家,故當年中國工廠勞工的規模不足以撐起共產革命,需找佔人口多數的農民下手按照原版馬克思的推論:大規模土地兼併搭配工業化,將小農逐出鄉村土地,使其失去原有生產工具(自家的一畝三分田),只能去都市工廠打工過活工業大規模生產帶來的規模效應,造成大者越大、資本集中與中小企業破產,另一種生產工具(廠房資本)的兼併廣大群眾面對農工業的高度兼併與集中化下,大量淪為為人打工的無產階級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3-05-10 14:30:00
不剝削勞工的工廠主破產,只剩下會剝削工人的資本家
作者: afv (魁羽)   2023-05-10 14:31:00
無產階級被越來越具獨佔地位的資本家壓低勞動報酬最後無產階級起來革命,取消私有財產制,將土地、廠房公有化,由無產階級一起運作及分配工業革命、農業革命後的產出成果所以理論上,共產主義革命後,不應該把土地分割回小農這種復古作為,而是無產階級一起經營美式機械化耕作大農場(機械化版的集體農場、人民公社)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3-05-10 14:47:00
大農場在東北這類地理環境才能推動,中國關內的土地情況沒法直接套蘇聯的經驗,直接套用就是純純的教條主義了而機械化農業生產,在近十年無人機技術和各類訂製農業生產工具產業成熟後才能快速推廣起來
作者: afv (魁羽)   2023-05-10 14:49:00
關內中原一馬平川,應該也適用國有化美式機械化大農場美國農業機械化在二戰就很發達了,中蘇兩國的集體農業敗在投資不足美國靠著農業機械化,一面擴充產量餵養美國軍民,甚至支援同盟國,還可以釋出勞動力給軍工生產及軍隊
作者: leptoneta (台湾高山族自治区书记)   2023-05-10 14:52:00
重點是剩餘價值分配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3-05-10 16:45:00
共產主義就在談剩餘價值分配,而最終手段就是要農民“掌握”生產資料,當然事實上是有地方政府掌握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3-05-10 18:47:00
是生產資料公有,這個公是指農村組織集體河南河北也是有很多大型國有農場,但我印象中情況跟東北不同,但記得不清楚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3-05-10 19:43:00
政治學或經濟學? 馬克思理論是政治學還經濟學的?
作者: afv (魁羽)   2023-05-10 20:03:00
馬克思關於經濟學方面的推理(我上面說的那套推導,或馬克思當時的親身觀察),還是被視為經濟學界的一個學派就跟重農主義、重商主義也被視為早期的經濟學學派之一一樣跟中共打對台是一個角度,學中共徹底掌握農村剩餘產出也是一個考量吧土改以後,由政府主導的農會全面掌握農村剩餘產出,加上肥料換穀比例來達成對農民實質加稅的效果,在1953年,肥料換穀所得的收入,一度佔政府財政收入13%,整個換穀政策時期,平均佔財政收入6%傳統中國王朝也常推出抑制土地兼併的政策,也是出於掌握錢糧兵源的角度而抑制土地兼併失敗的王朝,要不是皇權依賴掌握大量土地的地方世族支持(魏晉時期),要不就是朝廷逐漸因財政崩潰而垮台(晚明)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3-05-10 20:42:00
政府施政直接學習「先進成功經驗」,常有的事情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3-05-10 20:42:00
你舉大明還不如提大汴兩宋…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3-05-10 20:43:00
另外,當時的民眾難道不會很素樸地比較: 甲黨有乙黨沒有有時候政府實務是被當時民意拖著走的當年全面抗日不也是? 學界純理論和政府實務就是有落差尤其當學理追不上實務狀況,不能有效處理相關變數時
作者: afv (魁羽)   2023-05-10 21:42:00
國府來台初期的財政,整理掌握田賦等農業剩餘產出是緊急措施,拿大宋甚至晚清依靠商業稅,那也要等台灣工商業起來才有初期不整理台灣田賦等農業剩餘產出,那就真的要賴在美國人身上了XD整理天下人口田畝,掌握財源,可不是什麼西方洋玩意,早從劉邦進咸陽,蕭何搬取秦朝戶口財政資料,到朱元璋建立大明,打造黃冊,這種舉動由來已久
作者: demintree ( )   2023-05-11 02:40:00
如果地主不是跟你對分收成,而是給薪水那跟工人有何不同之前台積電稅後盈餘的15%分給他的員工,你覺得好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