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隨機殺人事件後自身的反思

作者: prince0821 (Oops)   2014-05-24 02:37:04
有感而發也來說說自己這兩天的想法
事發隔天
聽見學生們(小六男生)討論著捷運殺人案
A:「他是LOL打太多嗎?」
B:「拜託!最好是啦!那某某某不也會變殺人魔!」
C:「我覺得他好強哦~鄭捷哥!」
聽見讚揚的聲音時本想上前糾正一番
但還是繼續聽下去
一陣討論後
D:「可是你們不覺得他很自私嗎?他殺了那些人很無辜欸!」
其他孩子也認同了這個想法
很慶幸孩子們還保有該有的純真
不是一昧的受到媒體腥膻色的影響
有時候大人的話小孩不見得能聽進去
反而為了反對而反對
因此造成了反效果
換個角度想想
我們不也曾因大人說不要做什麼而去做什麼呢
甚至本來沒有這些念頭
是因大人的告誡而起意的
教育不是限制
是適當時機的導正
現在有太多的束縛綁著孩子
這個不行,那個不能
壓力越大、壓抑越久
又找不到出口
人生不符合父母或是社會期望
反社會人格只會有增無減
學校不是唯一
家庭教育式微也是造成社會改變的主因
還有太多息息相關
說是你我都推了鄭捷一把也許太沈重
但誰能確保你我的身邊不會有第二個鄭捷
關心自己的家人 朋友 周遭的每個人
也許我們都可以成為保護家園的一份子
R.I.P. 逝去的祢們
※ 引述《fuliiioops (翹翹)》之銘言:
: 各位版友好,
: 由於自己是念教育出身,在前幾天發生令人難過的事件後,一直在思考教育的本質
: 再加上昨天也有教學現場的教師上來分享,
: 因此經過一天的發酵後上來po一下自己的想法,
: 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但不要鞭太大力啊>_< 玻璃心有點脆弱XD)
: 大家比較有爭議的是:如果孩子出現類似殺人好好玩、好屌或者等其他不適當的言論,
: 身為教師者,應該怎麼做才是對的?
: 首先必須思考:我們是只想讓孩子理解殺人不對,亦或是能夠同理被害者的心?
: 這兩者在層次上有很大的不同。
: 我一直認為,現在的孩子缺乏的是:同理,
: 換句話說,就是缺乏理解愛的能力。
: 以這次的鄭捷為例,他知道殺人不被這個社會所接受(殺人不對),但他還是要殺。
: 因此當孩子出現較有爭議的言論時,身為教師、父母或是身邊親友,
: 我們除了要嚴肅的跟他們討論之外(注意:盡量不要責罵)
: 可以帶一些小活動、小故事類比,請孩子想象一下如果是自己,會怎麼樣等等,
: 如果有時間更進一步,跟孩子聊天,了解為什麼他們會有這些想法後,
: 在從他們的邏輯出發與他們對話。
: 為什麼盡量不要責罵呢,我並不是無限上綱的愛的教育論者,
: 只是認為:責罵只是把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想像,加諸(複製)在孩子身上而已。
: 對於世界的輪廓,希望能夠讓他們自行摸索即使瞎子摸象在心中也仍然有一道亮光。
: 另外一點就是:
: 責罵往往帶有情緒,孩子時常只是接收到大人的(生氣)情緒而忽略了事情本身的對錯。
: 對我而言的恩威並重,軟硬兼施,
: 並不僅是在愉快話題時隨和,在嚴肅話題時要斥責而已,
: 所以為什麼教師真的非常辛苦,
: 與孩子每一次的交流、對話,都可能會影響他們心理狀態,
: 所以每一次都必須小心謹慎,
: 先謝謝在教學現場教師的努力(鞠躬,真的辛苦了
: 每個人都只是想讓台灣變的更好,
: 一起加油吧!!!
作者: emma369 (別亂丟水球)   2014-05-24 02:40:00
推這篇
作者: lRoseDin (跑來跑去的)   2014-05-24 12:24:00
作者: delaysheep (小羊)   2014-05-24 20:05:00
推!! 大人們要做的非限制,而是引導孩子自己思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