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塔里班的軍事組織演變 2001-18 [6]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21-08-29 15:52:59
奎達議會之瀕臨崩潰與低潮
米蘭沙議會與柏夏瓦議會的拒絕接受權威和獨立發展,象徵著奎達議會的領導方針受到挑
戰,而後者接下來幾年內遭到重創則顯示出其瓶頸與缺陷。
前面提過奎達議會的初代四天王在2008年前後有三人戰死,而後大量分封諸王有如太平天
國後期,儘管其發展看似順遂且急遽,擴展至阿富汗所有省分、在鄉間有能力威脅更多的
地方選舉事務,卻開始陷入資金不足──其組織太過欠缺統籌,地方兵團與影子首長能自
行管理財務,而高層則愈發顢頇無力,尤其巴基斯坦已經開始轉向選擇柏夏瓦議會作為主
要代理人。
此時隨著駐阿聯軍在阿富汗南部展開積極行動,奎達議會感到壓力暴增,必須開展新的陣
線來緩解與成長,因此決定派遣當時的軍事委員會主席與悍將扎基爾到阿富汗東部主持艱
困區的發展,沒有預料到的是扎基爾抵達後與柏夏瓦議會有所聯絡,接受後者的資助來發
展自己的派系,並因而與奎達議會領導人巴拉達爾產生嫌隙。
巴拉達爾除了反對柏夏瓦議會抗拒己方領導之外,也堅持奎達議會的分封路線,反對派遣
政委到各地的集權化方針。
這場對決不久後便以2010年巴拉達爾在巴基斯坦被捕告終,謠傳他是因為與政府軍談判而
被巴基斯坦捨棄,也有說是因為塔里班派系鬥爭而被政敵背叛。無論如何,就在他被捕之
前,塔里班的重要金主便已開始質疑巴拉達爾的領導能力,畢竟當時在歐巴馬宣布大舉增
兵後,塔里班在阿富汗南部受到重創。
然而巴拉達爾作為奎達議會的統帥,其平衡與斡旋的手腕是無可替代的,他被捕後奎達議
會的派閥問題就陷入難以彌補的困境,無人統籌的結果是分崩離析。
巴基斯坦影響力之削弱
奎達議會在2009年之前的快速發展是受惠於巴基斯坦情報局的大力支持,然而隨著伊朗人
的介入,巴基斯坦已經逐漸失去塔里班內部接近壟斷的影響力,他們仍然能壓過海灣諸國
、蓋達組織與烏伊運,但是伊朗人不但有錢,更願意慷慨給予更高程度的補給、訓練和技
術轉移,不像巴基斯坦吝於傳授技術。
巴基斯坦試圖透過限制手段來壓迫奎達議會,大幅減少金援、控制塔里班高層的人身自由
,其結果只是造成奎達議會因資金不足而削弱至接近崩潰,以及塔里班派系開始往北傾斜
、尋求中亞方面的支持來填補部分資金缺口。
美軍大舉進剿的壓迫
自2007年開始,美軍對塔里班的攻擊愈發積極,造成大量塔里班高層指揮官死亡,比如說
奎達議會初期四天王中的三位。歐巴馬在2009年大舉增兵維持了此一趨勢,並於奎達議會
活躍的阿富汗南部最為顯著。美軍的攻擊最早以空襲為主,後來空襲減少,不過特遣隊的
夜襲則有所提高。
強烈的美軍攻擊對塔里班造成了災難性的損失,控制領土下降、稅收下降、人員大量死傷
,更加上諸多戰場倖存者失去鬥志和精神創傷而無力再戰,請求脫離。此外也有部分塔里
班戰士是因為對組織運作不滿,如殘殺平民,而請求離去。塔里班大體而言不禁止辭職,
但是在人力短缺下也開始積極勸服人員留下或返回,隨著情況愈發惡劣,手段也愈來愈嚴
厲,開始傾向禁止辭職。
巴拉達爾被捕後,奎達議會高層陷入空轉而無共識,派閥鬥爭愈發熾烈,再加上收入下滑
等因素,使填補人力損失越來越困難。許多地方上的長老在2010至14年的艱困時期開始鼓
勵塔里班戰士辭職回家,也可以看出士氣之頹喪與美軍的攻勢強烈。
阿富汗政府在2012年建立的地方警察,也對塔里班造成損害。地方警察固然也有貪汙腐敗
,但是因為是招募自本地,熟悉當地鄉土民情,因此較有辦法辨別出滲透、潛伏的塔里班
探子。
奎達議會的應對手段與演變
奎達議會在2008年就已經意識到被允許財政自主的地方兵團不受控制,政治高層欠缺足夠
的制衡手段。為此,奎達議會下令建制「駐村團」,每團編制一百人,雖然遠不如兵團或
大型陣線,卻也比奎達議會基礎的二十五人戰鬥群要大得多。駐村團是政治系統用來制衡
地方兵團的組織,由影子行政首長指派幹部籌建與領導,通常是抽調既有的戰鬥群擴編而
成。
換言之,駐村團其實就是在加強政治系統的各級政府兵力,他們屬於低薪的兼職民兵,由
地方收入支持,因此也是奎達議會海外籌資困窘下的克難手段。2015年初,據傳奎達議會
的駐村民兵團有六千人之譜,侷限於阿富汗西部與南部的奎達議會強勢地區──東部、北
部地區都被柏夏瓦議會奪走了。
如此一來,奎達議會旗下有三種部隊:影子首長的零散直轄兵力,同樣隸屬於影子首長的
駐村團,以及地方兵團。駐村團既然是各地的民團,就熟悉地理環境,影子首長能夠憑藉
此等價值來和地方兵團討價還價,不過也因而頗有衝突。
大肆擴充民團卻也有嚴重負面效果,那就是各地民團都因此收募到許多社會底層的渣滓和
罪犯,紀律和戰力都很差,乃至於部分地區的影子首長曾試圖予以撤銷或整頓。
派閥對峙之演變
巴拉達爾被捕後,其親密戰友曼蘇爾成為派閥的代表人物,與靠攏柏夏瓦議會的扎基爾持
續對抗,衝突愈演愈烈,升級至高強度的對峙。扎基爾師法柏夏瓦議會,意圖推動改革、
派遣軍事代表至地方兵團,曼蘇爾派則指控扎基爾藉口改革,實際上是意圖集權於自身,
壓迫其他派系──這也是事實,因為扎基爾「內舉不避親」,指派的軍事代表幾乎都是自
己人,形同要吞併其他派系。
雖然雙方派閥在2011、12年數次談判,卻未能長期達成共識或彌補裂痕,扎基爾佔住軍事
部會且推動所謂的組織改革,在此同時他打壓敵對派閥的資金收入,並主張鷹派抗戰路線
,和比較溫和、有興趣與政府談判的曼蘇爾派衝突。雙方甚至爆發了互相暗殺領導人員的
惡性火拼,死亡數個中高層級幹部。
由於談判無果,扎基爾在2012年秋季宣布建立新中央,或稱「新奎達議會」,有如國民政
府的寧漢分裂,扎基爾此時有四千萬美金的年收入和約五十名指揮官。雙方派閥此時都不
斷爭取地方兵團站隊效忠,也挖腳對方的人員。
雙方在2013年再次談判,勉強將兩個中央再次合併為一,但是兩大派閥劃分出勢力範圍,
此時扎基爾獲得巴基斯坦方面的支持,在政爭中取得優勢。然而曼蘇爾派不甘心,結果在
同年年底決議通過聲討反賊,隔年年初便再次爆發雙方火拼,又是死傷不少雙方的幹部;
第三方勢力的斡旋並沒有成效。
不過接下來又有反轉,扎基爾的鷹派路線在2014年春季大選時遭到柏夏瓦議會與沙烏地阿
拉伯金主捨棄,資金不足而有不少兵團跳槽回曼蘇爾派,他本人也被逼辭去軍事部長。扎
基爾失勢後被迫退守自己的大本營赫爾曼德省,自己在高層的同黨都被清洗掉,派閥鬥爭
暫時以扎基爾派全面潰散告終。
這邊要提及何謂大選期間的鷹派與鴿派之爭,鷹派是指應該用各種手段去破壞選舉,如攻
擊開票所、威脅選民不去投票等等,鴿派則是在特定情況下反而不去干預投票活動,以免
塔里班特別厭惡的候選人得利而選上。
作者: TAIWANSEAL (我輩武德)   2021-08-29 20:06:00
這段太精采了吧 推推
作者: zxcvbchiu   2021-08-29 22:30:00
推!期待後續的文章!
作者: JosephChen (╭(〞▽〝)╭(〞▽〝)╯)   2021-08-29 23:29:00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21-08-30 00:59:00
推!這段看到下巴快掉下來!
作者: detonator (犬之愛)   2021-08-30 01:08:00
看起來阿富汗人就是喜歡塔利班只有塔利班A、B、C可以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