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從閃電戰到沙漠風暴》,戰爭的藝術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20-10-07 19:46:26
此本書是羅伯特.M.奇蒂諾的書,這書講的是從2戰到波灣戰爭,美軍在戰役學的發展史,我沒整體看完,就先看了最感興趣的部份-2戰與80年代美國陸軍的革新。
從18世紀的菲特烈大帝以降,到1945年德國戰敗,德佬的軍事家們如此癡迷運動戰,並對兩翼合圍的坎尼式包圍如此著魔,並不計一切代價的實現它,從菲特列在西里西亞的運動戰,到1944年眼鏡蛇行動時被盟軍包圍時,德國人還想反咬一口,對敵軍某部來個反包圍(這不是作者提的例子,是我自己找的),好似不這樣做,就不是純正的德三子。
其實德軍著作並無提到閃電戰這個詞,他們也不覺得在2戰時發明了閃電戰,只是一兩百年來把點數都投在運動戰上,環境適合了開花結果罷了;學弟們能完成學長們的夢想,對敵後方來個長距離的兩翼包圍機動戰,快快快,還要再快,只要能比敵人有更快的OODA循環,就能離勝利更進一步,畢竟他們覺得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不過作者也提到了閃電戰的局限,當閃電戰無法速勝時,該怎辦?德國指揮官的答案也很簡單;一次不行,那就再來一次。
作者提到英式的軍事思想,因為人力的不足,所以英國陸軍採步步為營的方法,穩紮穩打,多一點砲彈,少死一點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少死人)。加上蒙哥龜毛謹慎的個性,進攻速度總是慢吞吞的,讓美軍不耐。而英國人則淮疑美國陸軍的專業性,加上美陸軍初期表現不佳,英軍笑美軍是“我方的義大利人”。
美陸軍剛參戰時,出現軍事思想與戰場上的落差;就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美軍期望有大軍團集結,然後用盡全力一路打到柏林,但戰場環境不一定給他們這機會。在義大利,在諾曼地,美國無法集中兵力,只能一點點的慢慢啃;但作者稱讚美軍學的很快,在眼鏡蛇行動也抓住機會玩了一次戰役階層的運動,在空軍轟炸與坦克衝擊中攻破了德軍的防線。在盟軍戰術空軍與轟炸機舔過的地面,德軍將領形容宛如月球表面(那時代的人知道月球表面不平整?)
70年代以前,美國陸軍還在舔越戰帶來的傷口,而70年代則出現天亮前的一道署光;在杜普伊的帶領下,陸軍成立了訓練與條令司令部,在1976年推出了第一版的FM100M-5,美陸軍終於能在開戰前做好準備,以應付任何一場戰爭,而不是開戰後才開始動員與準備(二十一世紀美國地面部隊的新規劃)。
第一版的FM100-5要求部隊進行靜態的陣地防禦戰,然後防守方不分前後線的把火力都投射到蘇軍的第一梯隊上,被反對者嘲笑這是一戰大戰的現代版。作者在當時問軍官,你們如何應付蘇軍大縱深作戰的第2、3、4梯隊?軍官回答:「不知道。」
美軍體認到打仗就是要專業的來,開始認同德國總參那種 培育一輩子都在思考打仗的專業人才;三軍成立了高等參謀學校,在各個軍事期刊上鼓勵各路人馬大鳴大放,百花齊放,互相撕逼,絕對不是高層在搞啥引蛇出洞。
陸軍研究德軍軍事思想,機動戰,以歷史為師,上至亞歷山大,下至曼斯坦,蘇聯戰役學,就連孫子兵法都不放過;滿口集中兵力,戰政迷霧,磨擦,戰場重心,包圍殲滅,人人都變成老克的信徒。
第二版FM100-5於1982年出爐了,它就是大家熟知的陸空一體戰教條;強調機動,任務指揮導向,對前線指揮官放權,更快的OODA循環,米國陸軍脫胎換骨,黎明終於來到,然後在1991年,讓世人嚇掉了下巴。
大陸網民一直有種說法,韓戰給中美兩國帶來的震撼太大了,美軍向志願軍學運動戰,志願軍則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懼症;但我對美國軍事革新這類的書輯看了又看,左看有德式閃電戰,右看有蘇式大縱深戰術;上看有亞歷山大,拿破崙,下看有曼斯坦,朱可夫,怎看都沒任何關於志願軍的字眼;網民哪來的蜜汁自信覺得FM100-5跟他們有關系呢,真怪
作者: money501st (moneywayne501st)   2020-10-08 01:42:00
要比運動戰對美軍的震撼程度 德軍跟蘇軍才真的是可怕XDD
作者: lc85301 (pomelocandy)   2020-10-08 07:18:00
鉗形攻勢(欸
作者: articlebear (政治真的滿狗屁的)   2020-10-08 08:25:00
我方的義大利人夠酸
作者: b18902040 (烏龍茶)   2020-10-08 11:40:00
在2戰時,就有笑隊友是義大利人這種說法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20-10-08 13:10:00
義大利算好的了真的 再有什麼不滿小心來個牟田口等級的
作者: allergy (我到底在幹麻...)   2020-10-08 13:42:00
當人類把望遠鏡對向月球的時候就知道月球是坑坑巴巴的了
作者: MOONRAKER (㊣牛鶴鰻毛人)   2020-10-08 15:59:00
Le Voyage Dans La Lune的月球就是滿臉坑 還被火箭戳到
作者: fatisuya (伊達楓)   2020-10-08 20:12:00
這個作者還有寫三本講二戰德軍的《國防軍》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20-10-08 20:14:00
我有買那三本,看完再寫心得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20-10-08 22:23:00
國防軍三冊採用的史料新不新啊?蘇聯瓦解後解密好多事情跟既定印象產生偏差的感覺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20-10-08 22:54:00
愛用蘇聯資料的是大衛.德蘭滋,他是米國軍事界有名的蘇聯專家,蘇吹舵主,蘇式戰役法掌門人。羅伯特有說冷戰後大家對蘇聯在2戰中表現的刻板印像,有一部份原因是德國人刻意為之,並推廣到全西方,俄國人打仗呆板,草菅人命,有,但絕不是草包;高層聰明的很,在戰役上很有欺騙性,德軍常常都猜錯。
作者: rommel1 (rommel1)   2020-10-09 10:32:00
刻板印像應該是來自於德軍將領回憶錄 把蘇軍講的很糟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0-10-09 15:49:00
蘇聯視人命是”優勢資源” 合理阿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0-10-09 18:45:00
假如某國的士兵可以從農田裡面"長"出來,視士兵生命如草芥也就不意外了
作者: hgt (王契赧)   2020-10-09 19:17:00
所謂厲害的蘇軍高層,不就是朱可夫 科涅夫 瓦杜丁等等幾個比較厲害的,其他真的是被德軍打的很慘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20-10-09 20:17:00
在二戰,蘇聯軍隊死亡1200萬人(陣亡+失蹤),在其它國家可能早就崩潰了,但老毛子撐了下來還能逆推,可稱為是一項成就。德三子能4年弄死1200萬的蘇軍,這項成就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吧,我看只剩外星人能辦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