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明末的錦寧防線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9-11-20 11:54:49
※ 引述《saltlake (SaltLake)》之銘言:
: 天啓到崇禎年間,孫承宗領導眾官兵逐步構築的錦寧防線,
: 固然成功在這方向上把後金一直擋住,直到吳某人主動開關
: 引清兵入關,但防線的維持費(人馬糧餉與被後金擊毀的工
: 事修築費等)似乎佔明朝國家總金費很大的份量。如果繼續
: 這樣僵持下去,真的能把後金耗死而非先把明朝拖垮?
原po不知道錦州在明亡之前就被攻破了嗎......?趕快回去叫鄭芝龍不要降清。
不能,因為後金從己巳之變以後,就不斷從不同的區域突破長城到華北進行掠奪,到此時
寧錦──根本稱不上防線,那是農場文亂扯的──已經淪為難以堅守的突出部,明朝政府
在財政瓶頸和內亂加劇下,最終只有崩潰一途。
關、寧、錦不是防線,不是防線,不是防線,很重要所以說三次。垂直於敵我之間的區域
怎麼會稱之為防線?況且從山海關到錦州之間,明軍野戰太弱所以基本上不能阻止後金從
錦州以北一路逛街逛到中後所。袁崇煥的寧錦之戰就是錦州被包圍後寧遠難以出兵解圍,
幾乎只能各城分別死守到後金因為後勤已到極限而自行退兵;有出動大軍救援的大凌河之
戰和松錦大戰都是明軍慘敗。
換言之,基於後金野戰不敗的前提之下,關外八城能否守住,決定於後金的後勤能力以及
明軍能堅守多久。
明軍若能堅守各城,當然還是可以限制後金的行動範圍。然而在後金逐步掌握蒙古各部落
之後,後金能夠掌握戰略主導權、選擇進攻的區域。經過幾次入塞之後,後金奪取了大量
的資源來緩解自身的內政困難,明朝則越來越弱,關外各城因而難以繼續堅守。
松錦大戰,錦州、松山、塔山、杏山四座重鎮被攻陷;隔年後金又攻破中後所、前屯衛,
中前所守軍不戰而逃。至此關外八城幾乎全被打爆,只差寧遠該年勉強守住;又隔年闖王
攻入北京,關外明軍棄守寧遠,關外八城終於全滅,可喜可賀。
既然歷史中關外八城就被打垮了,我不太懂原po的問題是什麼。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11-20 13:01:00
確實叫關寧錦突出部比較適當正門口堆兵噴錢,側門被持續進出掠奪
作者: IBIZA (溫一壺月光作酒)   2019-11-20 17:29:00
關寧錦當然是防線, 看地形圖就知道為什麼直線也能當防線東北平原跟蒙古及華北中間, 有大興安嶺跟燕山山脈, 導致東北要到北京, 只有幾條從山的缺口通過的道路這裡頭, 古北口喜峰口在天啟初年時都是蒙古的地盤, 後金能通過的, 就是關寧錦這條遼西走廊孫承宗的想法, 就是守住這條走廊, 當然就能保住走廊後面的北京, 至於蒙古被打爆導致喜峰口路線暴露, 那是後來的事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9-11-20 17:47:00
除了樓上說的走廊地形以外,錦寧關的守成軍可從海路得到運補。所以在蒙古那邊背後金開新路而能入關劫掠前那段防線是有價值的。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9-11-20 20:02:00
可是林丹汗很早就衰落了吧?至少在崇禎年間,已經無法跟後金抗衡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11-20 21:16:00
林丹汗在天啟時期就已經鳥鳥的了廣寧慘敗時,明朝就發現跟他結盟沒啥大用蒙古部落逐漸叛變投靠後金,林丹汗雖出兵清理門戶,也被後金逼退,崇禎剛登基上班,林丹汗已經往西逃或“發展”不斷被後金(與蒙古部落結盟)更深入的追殺所以後金還沒清完蒙古,已開始入塞開提款機同期蒙古林丹汗雖西逃居然也對明朝開提款機明朝不給市賞就入侵自取,給了還是入侵自取因為誰叫你邊防太弱,協議被當歷史文件明朝的敵人的敵人,還是敵人[email protected]@要結盟的前提是你自己也能打....不是肥羊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9-11-20 23:51:00
同意樓上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9-11-21 00:47:00
擋在一條路上稱不上防線,何況也沒真擋住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19-11-21 08:41:00
照企鵝大的標準,1914年比利時的列日要塞群,也不叫防線,德軍只花了12天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9-11-21 09:40:00
列日本來就不是防線,只是一個點又不成線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19-11-21 11:08:00
要塞之間有壕溝,通道相通,而且還排成環狀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11-21 18:21:00
或許用彈性防禦比較能解釋 宋朝失去長城戰略就不是靠防線,而是縱深動員彈性反擊差別在於明朝的野戰反擊幾乎是在送頭...宋朝沒防線無法阻止入侵,但野戰其實很難啃是能跟北軍互相傷害,讓對方也很想談和而且不輕易破壞協議,因為沒把握贏無論前沿防禦或彈性防禦,都要有實力很能打明朝問題在於無論選啥戰略...但野戰打不贏關寧錦塔杏本質是多個孤立的據點如果對方圍點打援時,我方野戰內外夾擊能贏沒實質線性防線也能阻截敵軍當成虛擬防線不過史實幾乎都據點挨餓投降 援軍只是送頭甚至一路逃回關內,嚇到敵軍領袖以為有詐...不敢進去空城據點...據點之間距離太遠 反而容易被個別處理
作者: XperiaArcS (我不是索飯)   2019-11-22 11:20:00
認真的說這樣洗一整頁推文為什麼不乾脆回一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