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明末的錦寧防線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9-11-19 20:26:21
天啓到崇禎年間,孫承宗領導眾官兵逐步構築的錦寧防線,
固然成功在這方向上把後金一直擋住,直到吳某人主動開關
引清兵入關,但防線的維持費(人馬糧餉與被後金擊毀的工
事修築費等)似乎佔明朝國家總金費很大的份量。如果繼續
這樣僵持下去,真的能把後金耗死而非先把明朝拖垮?
作者: otis1713 (segayu)   2019-11-19 20:29:00
後金崩掉之前明會先玩完大明的問題是從重八就注定滅亡的經濟體質張居正的改革也頂多算興奮劑
作者: detonator (犬之愛)   2019-11-19 20:33:00
是這樣嗎?野戰都打不贏被圍點打援就爆了能一直維持?
作者: nadle1724 (中哥)   2019-11-19 20:49:00
明朝事實上已經被拖垮了 三餉加派不成比例的由北方災區負擔是造成流寇四起的主因之一除非能夠有效從江南工商業得到新財源 不然沒教
作者: hesho   2019-11-19 21:31:00
無解,流寇還是會打下北京
作者: dragonclwd   2019-11-19 22:25:00
沒有用,還有蒙古可以走
作者: Rinehot   2019-11-19 22:59:00
我認為重點還是小冰期造成糧食危機的問題,如果有足夠的食物,人民根本不會造反。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9-11-19 23:18:00
糧食危機跟小冰期關係不大......人類不是笨蛋,那時已經有人開始嘗試更耐低溫的糧種雖然產量不及過去,還不至於缺糧,主要是戰爭跟賦役的破壞太大
作者: chrisjohn214 (咪咪獎)   2019-11-19 23:24:00
感覺熊廷弼那時候還有機會,後來換將砸鍋之後就是財政拖一天算一天了有時候會覺得王在晉的作法會不會才是正確的,反正明末最後也是守山海關,雖然那樣做政治不正確就是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9-11-19 23:32:00
明末大饑荒是政府失靈跟市場失靈的綜合效益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19-11-19 23:46:00
一樣感冒,有人喝熱水就好,免疫系統壞光的就會變成肺炎最後死翹翹
作者: chrisjohn214 (咪咪獎)   2019-11-20 00:14:00
錢應該是比孫、袁的作法少很多 後來都到五百多萬了,不過王在晉的作法又能守多久也沒人知道還是覺得熊廷弼那時才有搞頭,其他都等死而已
作者: vwpassat   2019-11-20 00:51:00
如果1621~1644年,是由宋廷來防守,較有可能擋住後金?
作者: vandervaal (kensu)   2019-11-20 08:03:00
我覺得宋廷會直接選擇嘗試議和這條路
作者: otis1713 (segayu)   2019-11-20 09:08:00
宋朝再慘也至少跑的掉不過宋的玩法會選擇議和開市,另外如果是宋的話民變不至於壓不下去,明朝缺糧?根本問題是缺乏流動性,朱臭頭打壓商業,不然江南糧至少能因為市場流動運往西北,問題出在朱臭頭壓制商人,不然講真的中國大可透過商路從東南亞進口糧食到東南,把糧食從東南運到西北,問題出在豬氏王朝根本不重視商業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19-11-20 10:49:00
建議參考2014舊文 明末山海關練兵小考[1][2]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11-20 12:49:00
根本沒有擋住,滿蒙兵繞過去就入關這策略有bug, 是假設後金不能繞路小冰期是假議題 同期朝鮮日本鄂圖曼還來日方長,明朝是輸給自身體制弊病百出歐洲小冰期反而人口成長 因為新作物小冰期的1645-1715蒙德極小期也是清初期那時北京明朝已亡 怨不了蒼天通貨緊縮跟銀礦不夠無關 即使張居正時期也不是靠本土銀礦,中原含西南銀礦不多主要都是靠海外白銀貿易走私進來要怪就怪自己貨幣政策完全失敗白銀出頭其實是因為人民鄙棄官幣結果連官方都帶頭鄙棄官幣因為大明無論寶鈔或中期銅錢都很廢物缺銀是歐洲戰爭(運銀回歐)+日本鎖國(產銀)影響是民間無法繳稅,賣地賣兒女,仍成流民理論上是該改革幣值,但大明早搞砸自身信用導致晚期印鈔鑄幣也被當垃圾唯一解法是早點換掉這體制失敗王朝晚明任何改革都更糟,原因在自身成貪腐集團從低薪小吏到親王權貴宦官,沒有人乾淨從朱重八成祖長期累積下來太多問題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9-11-20 15:05:00
正如樓上說的小冰期是假議題,明朝百病叢生,不是單一帖藥可以救的,如果能跟後金議和還能延命一陣子,但財政都崩了還硬要打就是找死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9-11-20 19:57:00
談大歷史的因素很容易變成宿命論好像說朱元璋建立明朝時的制度 就注定明朝會滅亡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不滅亡? 明朝撐了近300年算久了所以2樓的談法 個人覺得不是不對 而是太大了無法聚焦很具體的談法是哪個關鍵人物?哪個關鍵決策有具體影響?比起孫承宗 我更欣賞熊廷弼一開始的策略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 戰略上比較主動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11-20 21:34:00
這跟宿命沒有關係,是改革要越早越好就像公司破產前幾天才改革已經太晚但明朝中期出現太多草包的皇帝 迷信的不上朝的 幫子女圈錢的,打壓貿易的...喜歡看東廠西廠各種內鬥的...找不到幾個能稱為正常的CEO其實只有明穆宗算正常,後期達成財政平衡(上台時是太倉只夠3個月開支)它後來打混摸奶很兇,但至少識人任用不少名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