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戰機裝上不同口徑的機槍要如何瞄準?

作者: Oswyn (Oswyn)   2019-11-19 11:40:15
※ 引述《volup (科抖科)》之銘言:
: 二戰時期的戰機,軸心國常常裝備不同口徑的機砲以追求破壞力
: 但是不同口徑就代表彈道特性不同,那這樣要如何瞄準跟前置量?
: 尤其是零戰那被戲稱小便砲的20mm機砲,到底要如何跟7.7mm機槍一起使用?
: 是歸零射擊的時候就把彈道交匯處設定在一固定距離嗎?
: 那這樣是不是不同的飛行員會去設定不同的交匯距離呢?
零式艦上戦闘機の空中射撃術 メインページ
http://home.f04.itscom.net/nyankiti/A6M2-top1-page1.htm
http://home.f04.itscom.net/nyankiti/A6M2%20GUNNERY%20APPROACHES%200312.jpg
零式艦上戦闘機B-29、P-47攻撃時の距離めやす
由負責迎擊以中國為基地攻擊日本本土的美國 58th Air Division 的日本第352海軍航
空隊、通稱「草薙部隊」所作成的圖表。
http://home.f04.itscom.net/nyankiti/A6M2%20GUNNERY%20APPROACHES%200401.jpg
零式艦上戦闘機固定機銃種別弾道特性表(弾体沈降量)
http://home.f04.itscom.net/nyankiti/A6M2%20GUNNERY%20APPROACHES%200501.jpg
零式艦上戦闘機固定機銃種別弾道特性表(弾体飛翔時間)
7.7mm 與 20mm 的彈道大致交會在 200m,最佳射擊距離也是在 100~200m 左右。越遠
變數就越多,不單單 20mm 是小便彈、7.7 mm 與 13mm 只是沒這麼嚴重也是需要以各
種參數來進行人肉計算修正前置量。
所以如同參考網站中所述,機組員不但需熟悉射擊理論和射擊武器的特性,連敵我雙方
飛行器的規格及性能都需了解才能擊落敵機。
網站中所舉的例子 20mm 要擊中距離 1000m 的 B-29 光子彈的飛行時間就要 1.7sec,
B-29 的巡航速度約 360km/h、在 1.7sec 的時間飛行距離為 170m、且 20mm 子彈下沈
的高度有 12m。總合考量起來要在這種距離準確命中可以說是神技也不為過。
記得很久之前應該是坂井三郎相關的記錄片(好像是NGC),有提到 20mm 因為彈道與
攜彈數少(各60發)的關係,老手會在至近距離使用以提高命中率。不然試射完也沒殘
彈就糗了。
總之在還沒有雷達瞄準鏡輔助的時代,唯有靠人眼+人腦進行觀測與計算。能成為 ACE
的數學應都不錯(誤
作者: hedgehogs (刺蝟)   2019-11-19 11:47:00
邊打邊修正果然只有在無限彈藥的環境能做到
作者: n0venblue (blue)   2019-11-19 11:59:00
就算現在在部訓隊飛的時候也都會算這些 扣槍時機、距離那些拉哩拉雜的。人體反應時間+子彈初速+光網前置還要算我跟他的轉彎速率(假如他做防禦動作) 光點跟機身比例換算距離也是參考,雖然已經有火控雷達了,可是這些還是基本功 搞不清楚教官連飛機都不給碰呢
作者: f051372   2019-11-19 12:11:00
與其說數學好 應該說彈道直接在他們腦袋浮現出來了吧有些空間感的遊戲有的人就是玩得很好
作者: hedgehogs (刺蝟)   2019-11-19 12:17:00
難怪空軍素質要求最高。我連平面海戰遊戲都打不好了,立體空戰肯定去送頭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19-11-19 12:23:00
實戰應該沒時間算,比較是直覺吧
作者: n0venblue (blue)   2019-11-19 12:28:00
地面瞭解到成為本能空中再去打,學理跟操作都要有提升,空中的領悟也不是突然迸出來的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9-11-19 13:03:00
算到爛熟的時候也是一種直覺 這才是長官希望你辦到的除此外還有敵機的動量(彈頭到達時目標跑哪)自機的動量等問題 因此高明的飛官都教菜鳥要貼上去射(儘管他們自己也曾經在幾百公尺作偏差射擊 如哈特曼)
作者: katana89 (月月火水木金金)   2019-11-19 13:51:00
看到坂井回憶錄裡說他們戰鬥機飛行員不少都可以用筷子空中夾蒼蠅 讓我相信世界上是有新人類的
作者: volup (科抖科)   2019-11-19 14:25:00
末期濫竽充數的學員兵飛行員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19-11-19 16:48:00
二戰初期那批日本飛行員算是國內的超級菁英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9-11-19 16:54:00
美國後期有陀螺儀瞄具 直接開掛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REz7qI8xRk
作者: MOONRAKER (㊣牛鶴鰻毛人)   2019-11-19 16:59:00
要使用心眼。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9-11-19 17:07:00
根據影片介紹 用了陀螺儀瞄具 射程直接X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_vdcXN6R_g如何使用K-14瞄具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9-11-19 18:20:00
那個年頭的米妖射控超作弊的 陀螺儀射控連擅長精密儀器的德仔都只有262跟152有安裝 美國卻是人手一台 後來韓戰甚至標配雷達測距射控 再度拉大差距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9-11-19 19:06:00
不過好像是英國人先搞得拉
作者: sdiaa (桂綸鎂)   2019-11-19 19:45:00
實戰當然也是經過計算阿 大腦運算能力很強的~
作者: volup (科抖科)   2019-11-19 22:54:00
推文不知為何消失了,我要說的是當初被淘汰跳的阪井同期應該都比大戰末期濫竽充數的強吧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19-11-19 23:41:00
有啊,阪井自己後來也說,覺得初期篩選太嚴苛了,很多即使不是頂尖也算是優秀的人力儲備被浪費掉了,第一線飛行員都是菁英中的菁英,但之下就有巨大落差,然後碰到巨大戰損時,戰爭短促的幾年內已來不及補上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9-11-20 07:07:00
訓練時數不夠 才是最大的問題英美時數反超德國後 德空的表現說明一切https://imgur.com/9n12Bvp 有人能找到日本的嗎XD一群蔡B八 9成直接當火雞
作者: Theo57 (敶)   2019-11-20 12:13:00
不過1000m舉例應還是誇張了,網頁敘述射擊距離其實是400?畢竟日本機砲多置於機翼,交會點200m到1km時已遠離中軸且要拉那個前置量,目標大概早被機頭遮住無法目視追蹤
作者: n0venblue (blue)   2019-11-20 13:17:00
樓上提到一個前置量機頭會遮住的情況,我有個小心得可以分享:當在打的時候我們取出前置,會因為速度(移動率)跟攻防者的G力還有自己取LEAD的時間不同而有不同的量(詳細大家還有興趣還可以再個別探討),當然二戰飛機帶的G力跟現在比一定小許多,Lead的角度沒那麼大。但不管怎麼帶「機頭遮住敵機」的情況一定會有,這時候我們會用一種動作叫做「slight o.o.p」壓點坡度抵反舵,此時敵機會沿我隔匡,一樣摳槍時機到SnapShot。但這時候我打他一樣是不同平面去打,讓彈幕面積最大,只是會略回坡度看著他。1000m的舉例確實比較誇張了,即便現在,拿比較舊一些的F5來比喻,機砲初速3250呎,我們都是在1500呎左右開槍。總之機砲射擊這件事還挺有趣的,從能量、前置、觀念到操作每一個面向都可以討論跟分享。而且現在講的幾乎是戰鬥機攻防時的「非追蹤解答(LEAD)」,「追蹤解答(PURE)」又是一番學問,通常拿來打慢速機或低移動率TGT。
作者: fragmentwing (片翼碎夢)   2019-11-23 18:02:00
推樓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