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美國一戰前至戰間巡洋艦的發展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9-03-25 11:04:39
原文一樣是在USNI上的N.Freidman公開文章
All Issues The Fleet's Ambiguous, Versatile Warships
https://bit.ly/2OqBJlI
針對美國戰間巡洋艦(應該說從一戰前到戰間)的發展與運用的部分作摘錄翻譯與補充。此
外也有帶到一點戰巡的部分,不過不多。
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海軍很想要造戰巡,因為戰巡能解決美國現有的戰略上的問題
。此時,美軍對於未來戰爭的預想中,設想德國人襲擊加勒比來獲得打破門羅主義的基地
。因此美國需要有能快速從諾福克軍港到加勒比區域的高速主力艦。
1912年,海軍學院正在評估各項戰巡設計時,對所謂常規巡洋艦(conventional
cruisers)只有有限的興趣。不過他們確實考慮了類似英國人的大型輕型巡洋艦(Large
light cruiser)即勇敢級的設計方案,少量重火力、輕裝甲的戰鬥偵查巡洋艦。最後
1916海軍方案上就包括了6艘戰巡與10艘的常規偵查巡洋艦(conventional scout
cruisers)-奧瑪哈級
無論是列克星頓戰巡亦或是奧瑪哈級巡洋艦都是針對艦隊對艦隊(Fleet-on-Fleet)戰鬥
,此時美國人對於貿易保護型艦艇只有微薄的興趣。
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將重心從大西洋改至太平洋海域。儘管如此,海軍建設的支持
者依然借英美海軍爭霸來散播反英情緒。
美國人在條約上,透過政治手段保持英美的巡洋艦平衡,儘管實際上雙方對於巡洋艦的運
用有所不同,美國的巡洋此時幾乎完全屬於戰鬥艦隊的一部分;英國人則將巡洋規劃同時
具商業襲擊與戰鬥艦隊兩方的職能。
美國海軍透過條約,從國會上獲得了巡洋艦的建造計畫,並且削弱英國巡洋艦隊。
事後回看,兩國海軍顯然發現他們的競爭是種有效保持他們對日本的軍力優勢的方法。然
而後來遇到大蕭條,英美皆減少對於海軍的支出,且日本更超越了其海軍被規定的比例。
條約後,在戰間期的美國海軍設想中,巡洋艦在艦隊作戰中具有多重角色。有些如同過去
,在第一次接觸中擔任偵查的角色;有些則負責擊敗敵方的雷擊驅逐艦;另外還有些負責
保護自家巡洋艦免受敵方巡洋艦的威脅。所有巡洋艦也都會為艦隊防空提供火力,雖然到
1930年代後期,美國海軍認為艦隊防空主要的支撐是航空力量而非水面艦艇。
巡洋艦也開始被認為是攻擊敵人貿易的要角。因為儘管U艇在一戰對於這種任務有著傑出
的表現。但是美國人不能對日本使用類似的戰法,以避免英國人也如一戰的美國人一樣因
此站出來幫助日本。
(所以美國的潛艇在戰前才會缺乏對通商破壞作戰的訓練,可參考我以前的文章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21792291.A.9C5.html)
巡洋艦攔截個別貨船可以使戰鬥保持在典型的貿易戰。
華盛頓海軍條約對於限制巡洋艦總數的嘗試失敗了,不過其限制了萬噸8吋重巡。
美國海軍認為重巡可以在一定方面擔當戰巡的職能並能在西太平洋進行長距離的偵查任務
。這些重巡會進行日本艦隊的偵察任務,這個任務是如此重要,美國海軍不僅投入水面力
量,大型潛艇與硬式飛船也都投入於此。
而8吋重炮的射速雖然被認為難以負責傳統巡洋艦在艦隊中的任務(如打DD等),但是8吋
砲的射程,可能較有機會使偵查隊有機會擊敗日本的戰巡。
(*彭薩科拉打金剛,慘案)
1929年,英國人認清他們的財政無法維持足夠的巡洋艦來維護商路,所以轉而改行政治手
段-倫敦海軍條約,進一步限制對重巡的建造,且認為各國海軍會建造更多較輕的輕型巡
洋艦(如李安德級這樣的7000頓輕巡)。
美國人參加了條約,然而他們並不如英國人所想的造起7000頓輕巡,而是造了萬頓輕巡布
魯克林級,布魯克林級被預設用來利用其高射速應付驅逐艦。而8吋重巡們則被進一步希
望能徹底取代硬式飛船,與潛艇組成西太平洋的偵查力量。
隨著1930年代末航空時代的到來,航母的護航成了一個課題。在1940年代之前,美國沒有
戰巡而新一代的高速戰列艦尚未下水,巡洋艦是航母護航的唯一力量;且就算高速戰列艦
下水,一旦進入戰列線戰鬥階段,高速戰列艦會被用在Fast Wing上而非在後方保護航母

二戰前美國的對日作戰設想中,他們會先打一場決戰,在透過貿易封鎖來擊敗日本。巡洋
艦在戰前掃蕩和擊敗商船隊等任務中擔當要角,所以美國需要大量的輕巡(克里夫蘭)和
較少的8吋重巡的建造項目。
這些項目中還包括了亞特蘭大與阿拉斯加,前者支援驅逐艦進行雷擊任務。這是個美國此
前較不重視的巡洋艦任務,他們以往更在乎戰略偵查與防禦日本雷擊,這也是為何亞特蘭
大採用5in/38主炮與魚雷發射器的原因。(基本上就是驅逐領艦的性質,類似於日本輕巡
);
而阿拉斯加就是針對日本的重巡而生,防止商路被日本重巡襲擊,該艦被視為戰巡亦或是
輕型戰艦(Light Battleship)
作者: QuentinHu (囧興)   2019-03-25 11:56:00
作者: andystupid (唐伯鼠)   2019-03-25 13:14:00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9-03-25 15:29:00
先推再看
作者: gogogygy (開心過日子)   2019-03-25 17:59:00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9-03-25 18:06:00
但美國開戰之後反轉了艦隊潛艦的戰略角色 建設時雖然跟日本一樣執著砲戰決勝 卻有留下備案(艦隊問題實演海航中心的艦隊戰術) 日本的路線調整相較較小也沒備案研究是因為勝利病嗎
作者: katana89 (月月火水木金金)   2019-03-25 18:15:00
私以為是組織僵化 艦隊運用缺乏彈性導致的
作者: swatteam (Kimi Chen)   2019-03-25 22:08:00
日本有那種家業改弦易撤也就不必打仗了
作者: efleet0714 (蒼穹的Fafner)   2019-03-26 00:46:00
推,各國巡洋艦的戰略思想與用途差異分析很有趣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9-03-26 11:17:00
s大的意思是改路線改戰術需要大量資源 家底不夠的人只能將錯就錯?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風炭)   2019-03-26 12:08:00
你可以看日本的巡洋艦與驅逐艦設計 基本上是為決戰服務所以重火力輕防護 對空對潛都有缺陷要改路線就需要大量國力去重新造一大批 這是日本沒能力的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3-26 15:02:00
日本知道自己國力沒有本錢長期對抗所以那路線算是量身訂做特色版無論戰巡驅逐都是為短期大決戰後,打完談判類似甲午那種一次性勝利,就算輸了也要重創對手...一樣談判啥護航反運輸漫長對抗,當年不是理想劇本財政撐不起那種想定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風炭)   2019-03-26 19:41:00
13是主要關鍵 日本其實想得很透他的對手是誰 但是轉不過去 之前我們也討論過日本的造船極限主力的巡洋艦隊日本就補充不上來 輕巡都是1920年代的貨你假設拯救貿易線就代表你想的還不夠透了阿XD日本知道自己國力真的沒辦法打長期戰爭 所以才搞成這種拼一次短期決戰 而他們的史訓也是這樣的反正拖進長期都是死 那就乾脆拼短期再者 日本在海外原本並沒有什麼殖民地 保護貿易線就不會是建軍的主要選項 英國需要靠殖民地輸血才會想到這個話又說回來 我認為日本沒怎麼想到短期決戰後怎麼辦就是..基本上從1895的甲午開始 日本就一直都是這種賭狗性格...只是當年的明治的內閣可能有意識這樣很危險 但大正後軍部失控 軍方拖著國家去死...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3-26 20:43:00
日本早期海軍高層建軍者想的透徹清楚....問題是基層腦袋長肌肉的冒險家不懂這些其實軍部自己也常常被野心基層風向帶著走有看過高層屢次決議不擴大,前線基層校級派特務故意製造軍民衝突以拖整個國家下水嗎當時日本軍隊就是這麼奇葩的狀態少數中低層激進派就能牽動國家輿論氣氛山本56還怕自己講實話反對,會被暗殺...導致無論如何合理化建軍路線,都沒用...永遠有白癡堅持要惹怪,遲早引來巨獸...超出國力或建軍能應付的規模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風炭)   2019-03-26 21:00:00
不只是海軍還有陸軍 海軍的軍官訓練有比較好點沒那麼亂來陸軍就真的很誇張....至於為什麼可以中層軍官拖著上層走 這部份就大哉問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3-26 21:32:00
128淞滬其實是少佐等級陸軍武官特務擅自燒廠房打日本人製造兩國輿論矛盾製造僑民恐慌,想逼迫海軍出兵想逼兩個大國照自己劇本走同期日本政府高層卻仍在協助國府建造艦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