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北洋軍的戰力到底如何

作者: yinou (小諾子)   2018-10-15 20:27:09
對這塊略有所知,做一點補充和大家分享討論:
※ 引述《jimmy5680 (倘若企鵝能飛翔)》之銘言:
: ※ 引述《GGof5566 (5566的GG)》之銘言:
: : 既然板上開始討論起晚清的軍事
: : 那我就來問問心中已久的疑問
: : 北洋軍應該是清政府擁有的最後一支正規軍
: : 其現代化程度應該也是最高的
: : 大量雇用日本教官以及統一發放武器
: : 跟之前只是買些洋槍洋砲不一樣
: : 據說袁世凱到任沒幾天就上表要求更換所有舊式裝備
: : 花錢的速度快到讓他被指控貪汙
: 沒聽說過。晚清歷次改革或開戰,哪次沒有大量換裝。
: : 許多官員觀看了操演 部隊整齊劃一 紀律嚴明 口號響徹雲霄
: : 皆讚其氣宇不凡 鬥志昂揚
: : 完全脫離了團練 算是真正第一次從上到下的軍事改革
: : 統一了全國的指揮體系 不再有過往多頭馬車的情形
: : 在各式的中文資料中不難找到外國軍官對北洋軍高評價的記載
: : 可是這樣的北洋軍沒有經過戰爭檢驗
: : 就再度分崩離析 回到晚清各自為政的情況
: : 我不禁好奇 如果就讓袁世凱這樣練下去
: : 這支軍隊面對當時的戰場 能拿出什麼表現?
: 以前自己在板上問過好幾次,可惜沒太多答案,後來自己稍微多找點資料之後有點心得,
: 應該能夠簡單回答一下。
: 其實原po提到的大概多半是軼聞或場面話,即便是陸軍部為主軸的指揮體系重整,很大的
: 程度上也只是形式,各省新軍的實際運行多半是自行辦理。當然,北洋軍是清末最強戰力
沒錯,當時由於中央想辦陸軍,但又沒有充足經費,所以讓各省成立督練公所去辦陸軍
各省基本上都是摸石子過河,沒有經驗可言,所以一開始武器東買一點西買一點,五花
八門,操法也是互異,陸軍部發現不對勁,後來頒布"暫行操法",令各省部隊照這套
去練,不過由於後來各省新軍幹部大部分都是留日畢業生,所以操法基本上是日本化,
武器方面,約1908年那時有規定,將步兵武器口徑先只存7.9mm及6.5mm兩種,之後希
望能達成軍械國造,制式統一的目標,但沒多久1911年清朝就亡了,自然沒達成目標。
以上是大致的情形
: 是無庸置疑的,然而北洋軍只是晚清首次真正落實西方軍制和重用軍校生,雖然對清朝本
: 身是重大的蛻變,和其他政權相比實在是頗為粗陋。
: 北洋軍的幹部絕大多數都只受過很有限的訓練──比如說段祺瑞主持的保定參謀學堂,每
: 期只有八個月,這種幹部怎麼可能和列強普遍受過兩三年以上訓練的官校生匹敵。[1]
其實那時候的學制是兩種並行,有正規班跟速成班,部隊從零開始建設,
但總不能等三年後學生畢業才建軍,所以有為期僅數個月短的期速成班,
訓練對象首先是已經在軍中服務,從前北洋武備學堂的畢業生,另外是在
部隊中挑,行伍出身,有軍功、識字者等等,但這些在規劃上是權宜之計
原本軍方是計畫待正規班畢業生畢業後,逐步汰換。但還沒等到太多正科班
生畢業,清朝就亡了。
當時各個兵科都有相似的狀況,以軍醫為例,1905年全國普練新軍之時,便有軍醫
之編制,但哪來的西式軍醫? 同樣的也是先從短期速成班求人才應急,另一方面招收
四年制正科班生,這些速成班的成員少數是業界西醫,多數是業界中醫,讓他們受一些
外科學訓練就服役,是以當初軍醫是中西合璧的狀態,一開始評價當然頗不好,但隨著
正科班學生畢業,軍方對於軍醫軟硬體有更多建設,狀態開始有所改善,當然跟同一
時間的歐洲軍隊有很大一段差距,諸如醫療器材、藥品的數量都不足,但其實我是
覺得短短幾年內建設成這樣實在也不容易。
: [1] http://140.112.142.79/publish/pdfs/49/49_01.pdf
: 清朝滅亡時,北洋軍編制內的槍炮火力,機槍是每營兩挺的正常密度,火炮是一個師裝備
: 四、五十門,其實不算差了,達到列強中段的水準。不過北洋軍的編裝落實程度不是非常
: 完全,比如說機槍就缺編很多,實際上大概是列強末段的水準。
沒錯,機關槍缺編非常嚴重,事實上至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前,全部有編成機關槍隊
的部隊僅有北洋六鎮、禁衛軍、雲南十九鎮、湖北第八鎮、江寧第九鎮,原本還有江西
但後來因為沒有經費而將六挺機關槍封存,所以沒有經營下去。其實最重要
的原因不是軍方不願買,而是國家實在沒錢買,當時軍方甚至有計畫組建
空軍,並爭論空軍到底該往飛艇發展還是飛機發展,派員到德國去考察,後來跟英國
下訂單買了一艘飛艇回國研究,但後來似乎因革命而沒有交貨。當時軍諮府(參謀本部)
認為買戰艦太貴,經過甲午及庚子兩次鉅額且毀滅性的賠款,想重建艦隊怕國家負擔
不起,但又覺得需要有海軍防衛國土,於是曾有考慮跟德國買U艇,讓蔭昌派留德奧的
學生去研究。之所以會考慮建機關槍隊,是因為軍方根據留歐陸軍學生翻譯的歐洲
兵工學研究成果,計算發現一挺機槍的火力可以抵兩百多名步槍兵,並且養一組機槍
隊員(六名)的成本比兩百多名步槍兵便宜,又考量到邊境線長又多事,哪天誰打來不
知道,覺得養機槍隊會是很不錯的防禦方式,所以組建。雖然說沒組建多久,但北洋軍
因為有機槍隊而在辛亥陽夏之役占盡便宜,雖然人數居於劣勢,但靈活運用機槍隊,
最後擊敗革命軍,佔領和漢口漢陽。
: 考慮到人員素質的孱弱,北洋軍戰力可能和列強中最差的義大利、奧匈在伯仲之間,不過
: 只有六個師約七萬人就是。鄂圖曼在1911年的時候處於重整過程中的混亂狀態,大概比不
: 上北洋軍,兩年後就不能這麼說了。
: 值得注意的是,巴爾幹半島當時是群魔亂舞,所以北洋軍是非常難以與希臘、保加利亞、
: 塞爾維亞的精銳抗衡的,這幾個國家的軍隊素質比奧匈、義大利高出一大截。英印軍的話
: ,可能和北洋軍蠻相近的;也因此北洋軍大概可以抵禦阿富汗軍隊。
: 以上淺見。
總體看來,我個人認為新式陸軍之所以難以跟西方比,主要是因為經費不足所致
加上辛亥革命的爆發讓清朝倒台,不然我是覺得當時軍方其實是很有心想建一支勁旅的
作者: AaronWang (工作在鴻海)   2018-10-15 21:48:00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8-10-15 21:55:00
說不定是主事者的踏實務實 讓錢用對用在刀口上的效果
作者: nanshinner (白河)   2018-10-15 22:20:00
作者: higger (朝鄉而行2016)   2018-10-15 23:31:00
一開始很有心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特點
作者: s51101 (綠豆)   2018-10-16 01:10:00
如果清朝沒倒,或許不會淪落到民初軍閥亂政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8-10-16 02:41:00
原來中國在1911年就把馬克沁機槍用在實戰上拉 也不算晚
作者: sdd5426 (★黑白小羊☆)   2018-10-16 04:36:00
清朝沒倒 最後應該也是漢人軍頭坐大 最極端就變日本那樣軍隊完全接管整個政府
作者: c22748872 (嚕嚕喵)   2018-10-16 07:30:00
西鄉世凱 大久保中山 桂元洪
作者: a33356 (Slaanesh's Champion赤卡)   2018-10-16 09:03:00
不是元洪,是桂
作者: xwingxwing (xwing)   2018-10-16 09:49:00
清朝多稱幾年 也比倒台快速權利真空好 中國民初混戰就是社會還沒作好權利系統的轉換權威就倒台
作者: karl7238 (追夢)   2018-10-16 11:33:00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10-16 12:08:00
清朝倒台沒變權力真空,袁世凱倒了才真空袁不稱帝沒病前,算是威信與實力兼具雖然地方有實力,但畢竟中央北洋軍仍最強大其實也算是軍隊(最強的)接管中央政府.真正失去平衡,是袁帶頭搞帝制,又失敗掛掉他如果肯照規矩讓各豪傑輪替上台其實弄成民初三傑之類,也87%像但中原帝制太久,它無法克制永保權力的慾望即使有範例攻略本參考,人的因素還是走歪了
作者: JustinTW (DoW FAN)   2018-10-16 18:19:00
作者: apple30 (guiguigk)   2018-10-16 20:07:00
有趣
作者: CGT (Peter)   2018-10-16 21:14:00
有說載濤的禁衛軍裝備最多馬克沁機槍,後來被馮國璋接收
作者: Hartmann (銀之朔風)   2018-10-17 15:46: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