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晚明至民初的糧食平均畝產量

作者: Reewalker (報告饅頭班長不夠)   2018-10-14 13:24:34
https://bitmummi.blogspot.com/2018/10/blog-post_4.html
史志宏先生的《清代農業的發展和不發展(1661-1911年)》(2017年10月,社會科學文
獻出版社,ISBN:9787509799208)是一本好書,幸得緣見,惜乎缺了清代臺灣的資料。
是書第81葉~第82葉計列〈清代各時期的糧食總產量估計〉,以下抄錄表中平均畝產量如
次:
(1)順治18年(1661年),1.70石/清畝(1石=139.8361市斤)
(2)康熙24年(1685年),1.75石/清畝(1石=139.8361市斤)
(3)雍正2年(1724年),1.85石/清畝(1石=139.837市斤)
(4)乾隆31年(1766年),2.00石/清畝(1石=142.9665市斤)
(5)嘉慶17年(1812年),2.10石/清畝(1石=142.9487市斤)
(6)道光30年(1850年),2.10石/清畝(1石=142.9771市斤)
(7)光緒13年(1887年),2.00石/清畝(1石=142.9688市斤)
(8)宣統3年(1911年),1.90石/清畝(1石=142.9688市斤)
史志宏先生分析:「晚清時期,雖然耕地面積繼續有所增加,但平均畝產量降低,總產量
較之19世紀中期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反映了這一時期農業生產發展的
總體停滯甚至衰退的趨勢。」(第82頁)
如欲對照民國初期的資料,則須轉換單位。依《清代農業的發展和不發展(1661-1911年
)》第52葉所言:「為了研究的方便,……"畝"為清代官畝」,第67葉:「千斤鮮薯,
按四折一計算,可得薯乾250斤」,再將第81葉~第82葉表中數值相除可得清季末葉1石折
合142.9688市斤。又第80葉:「市畝面積按1清畝=0.9216市畝換算。」
準此,〈清代各時期的糧食總產量估計〉的平均畝產量換算如下:
(1)順治18年(1661年),257.9441市斤/市畝
(2)康熙24年(1685年),265.5783市斤/市畝
(3)雍正2年(1724年),280.7057市斤/市畝
(4)乾隆31年(1766年),310.2572市斤/市畝
(5)嘉慶17年(1812年),325.7295市斤/市畝
(6)道光30年(1850年),325.7942市斤/市畝
(7)光緒13年(1887年),310.262市斤/市畝
(8)宣統3年(1911年),294.7489市斤/市畝
再查陸仰淵、方慶秋(主編),《民國社會經濟史》(1991年11月,中國經濟出版社,
ISBN:7-5017-1439-8/F‧905)第401葉所開1931~1937年主要農作物產量,以1935年資
料最齊全,選取當中水稻、小麥、大麥、高粱、小米、玉米、甘藷、大豆、油菜籽、芝麻
、花生等糧食作物的產量,並將甘藷的數值除以4之後整理如下:
水稻:1031907千市擔(佔39.56%)
小麥:445023千市擔(佔17.06%)
大麥:158232千市擔(佔6.07%)
高粱:212454千市擔(佔8.15%)
小米:195961千市擔(佔7.51%)
玉米:178781千市擔(佔6.85%)
甘藷(千市擔值除以4):96223千市擔(佔3.69%)
大豆:178182千市擔(佔6.83%)
油菜籽:49812千市擔(佔1.91%)
芝麻:15317千市擔(佔0.59%)
花生:46291千市擔(佔1.77%)
搭配《民國社會經濟史》第399葉~400葉所開1935年各種主要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
水稻:334市斤 X 39.56%
小麥:136市斤 X 17.06%
大麥:158市斤 X 6.07%
高粱:188市斤 X 8.15%
小米:169市斤 X 7.51%
玉米:189市斤 X 6.85%
甘藷(市斤值除以4):269市斤 X 3.69 %
大豆:139市斤 X 6.83%
油菜籽:88市斤 X 1.91%
芝麻:76市斤 X 0.59%
花生:219市斤 X 1.77%
加權合計之後,糧食作物平均畝產量為231.3356市斤/市畝。
《清代農業的發展和不發展(1661-1911年)》第71葉史志宏先生另外寫道他:「曾對明
萬曆中期(1600年前後)的糧食生產做出過平均畝產1.65石,約合243市斤的估計。」此
值依前後文意,應為243市斤/市畝。
綜合上述資料,從明朝萬曆中期(1600年前後)至民國24年(1935年)期間,中國的糧食
平均畝產量變化狀況為:
(1)明朝萬曆中期(1600年前後),243.0000市斤/市畝
(2)順治18年(1661年),257.9441市斤/市畝
(3)康熙24年(1685年),265.5783市斤/市畝
(4)雍正2年(1724年),280.7057市斤/市畝
(5)乾隆31年(1766年),310.2572市斤/市畝
(6)嘉慶17年(1812年),325.7295市斤/市畝
(7)道光30年(1850年),325.7942市斤/市畝
(8)光緒13年(1887年),310.262市斤/市畝
(9)宣統3年(1911年),294.7489市斤/市畝
(10)民國24年(1935年),231.3356市斤/市畝
《民國社會經濟史》第401葉又說明1931~1937年當時中國的平均畝產量遠遜於列強:「
小麥單產中國比英國低126%,只及德國的1/2;水稻比日本產量低近20%,比印度的產量要
高些。另外從歷年單產比較看,1936年比1931年略有增加,但幅度不大。平均單產的變化
,正是衡量農業發展的主要標誌,表明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並無提高。」。事實上,自清代
嘉慶朝以後,中國平均畝產量就逐漸降低。再經歷天軍捻亂、宣統遜位、北洋混戰、國府
北伐等等的長期社會動盪,到了1935年(民國24年)左右的中國,糧食平均畝產量已倒退
到晚明的程度了,民間疾苦可知。
作者: hedgehogs (刺蝟)   2018-10-14 13:56:00
少126%是什麼概念@@
作者: AaronWang (工作在鴻海)   2018-10-14 13:57:00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10-14 14:55:00
到20世紀初仍生產技術老舊,畝產自然難看.歐洲在19世紀後半成功研究化肥技術台灣則在日本時期普及化肥取代排泄物中國大約50年代共產黨獲勝後才開始普及化肥從明到清,最可怕不是產能增長太小而是安定太久導致人口失控爆炸數倍人均資源大跌,導致盛世貧窮的現象.
作者: c22748872 (嚕嚕喵)   2018-10-14 16:59:00
民國的品均產量跟萬曆年間一般有夠慘的...
作者: JosephChen (╭(〞▽〝)╭(〞▽〝)╯)   2018-10-14 18:26:00
安定太久導致人口失控爆炸數倍->戴上無限手套...
作者: Pravda (真理報)   2018-10-14 20:12:00
石化燃料使用前的世界真的是馬爾薩斯的實證
作者: T50 (打不贏二二)   2018-10-14 20:36:00
請問市擔是指容積單位還是重量單位??另外我覺得把兩個統計資料套用後再得出的畝產量應該嚴重失真已經推估兩次 再做轉換有效單位應該只有一兩位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8-10-14 22:43:00
民國好慘阿 而且1935年不是KMT自豪的"黃金十年"嗎???
作者: godivan (久我山家的八重天下無雙!)   2018-10-14 23:19:00
明明一開始是外國人說的.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10-14 23:21:00
那只是因為基期低吧,之前動亂太慘因慘太久,所以隨便穩定發展都當黃金期不代表它在國力高峰就像企業從內鬥破產救回來,營收很低也可能是yoy超高成長率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8-10-14 23:25:00
我不知道是誰說的 只知道以前教科書就寫黃金十年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10-14 23:25:00
但社會經濟體質轉變是需要幾代人
作者: shi0520 (shi0520)   2018-10-14 23:33:00
光鹿港1950-60年代還在用排泄物當肥料 日治實期哪可能全面使用化肥
作者: T50 (打不贏二二)   2018-10-15 02:15:00
這篇研究有顯見的錯落。1935年的比例明顯是以收穫的單位去分派。而非確切的生產面積的比例,但是轉換重量單位後,卻當作生產種類的面積比例。先不論有二熟的產品,很顯然也未考慮一些雜作種植的作物。民初的平均畝產量請恕我不能認同從甘藷直接單位除以四,以作乾貨計量可知,所謂比例並非作物的生產面積比例。而是作物的收穫比例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18-10-15 02:43:00
黃金十年記得是經濟成長率相對於其他時期高,而此期間美國又遇上經濟大蕭條,相比之下成長率相當亮眼成長率自然是越低的成長起來越越容易飆高,而當時的中國真的是窮到極致,能穩定建設就能飆出很高的經濟成長
作者: diablo81321 (流月城七殺提督)   2018-10-15 12:56:00
會說是黃金十年很正常啊 畢竟一開始體質慘成那樣病到快死的人光是回到比正常人虛弱一些就很寶貴了
作者: swpoker (swpoker)   2018-10-15 14:31:00
只要彈下指就搞定了啦!
作者: nerevian (I GET YOU)   2018-10-15 18:10:00
有無明代此項數據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10-15 19:56:00
明朝前期中期畝產應該也差不多其實每畝產多少,一直都不是古代關鍵明初到末期張居正清查耕地前耕地大量消失,被皇族與地方豪強侵占不用繳稅的特權階級不斷進行土地兼併朝廷長期不清楚土地被隱匿的嚴重程度張居正清丈後,數據其實也仍不合理但張居正能做到那樣,已經冒很大政治風險
作者: immmy (immmy)   2018-10-19 21:28:00
這類以整個帝國疆域為範圍的統計數據根本不敢跟他認真...縣以下的資料,有田野活動紀錄可循跡還勉強可觀..譬如明初派監生丈量田畝,幾個月後就完工回來,這能信嗎?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10-19 22:21:00
幾個月在古代可能根本沒到較遠的地方之前看耕地面積資料也很困擾,同一年份也可以資料矛盾到差2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