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五式戰跟FW190D這種拼裝貨怎麼比想像中強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7-07-05 16:52:49
https://fenrisulfr.org/war_thunder/
看這些人討論的時候想到的。
1.五式戰,是專為DB引擎優化的飛燕配上金星引擎修改來的
2.FW190D系列,本來是氣冷引擎,後來改成轟炸機的Jumo 213
實戰中這兩架飛機評價都非常高,阿本仔說五式戰不輸P51D
而FW190D9~D13的實戰數據也很漂亮,而且可能還比Ta152這種試作機更理想
但是問題來了,這兩架飛機本身都不是為後來加的引擎優化的
例如說五式戰,土井武夫說如果一開始就要用氣冷引擎就會做成鍾馗的樣子
但是天生針對氣冷引擎優化的鍾馗評價卻遠遠不及五式戰
Kurt Tank自己也只是把190D當成一個過渡方案而已
怎麼會這樣呢?拼裝機到最後卻比這些完成體還強?
作者: defenser (☆機械式天秤☆)   2017-07-05 16:59:00
鍾馗評價是飛行員不喜歡特性不合,不是飛機真的很爛吧?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7-07-05 17:05:00
氣冷引擎的機體如果換到推力同級的液冷通常阻力會大降。等於暴增不少虛擬馬力。飛燕魔改是日本搞不定液冷,馬力上不去。換氣冷馬力上去了,重量也較輕。性能就來了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風炭)   2017-07-05 17:20:00
飛燕二型也是1500hp 單看性能指標不遜 但是川崎漏油王...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7-07-05 17:23:00
飛燕二世根本搞不定,只能當個傳說。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風炭)   2017-07-05 17:26:00
沒辦法 日本的液冷就是爛(川崎已經很慘了 愛知的更爛)氣冷跟粗粗短短沒有關係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7-07-05 17:59:00
氣冷不一定粗短,通常因為氣冷太粗才看來短直徑壓不下來。所以粗短是結果,不是需求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7-07-05 18:12:00
TA152問題是優勢空域高到沒用 上去沒怪打 下來被怪打德國人屁顛屁癲的回去造D9五式戰我聽說的是起碼算是穩定的飛機引擎穩定 性能中規中矩D12.D13根本沒啥實戰機會吧還是D9好 全能好飛機
作者: BUMAS (中年人)   2017-07-05 18:38:00
不輸P-51D一定是有什麼誤會五式戰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7-07-05 18:39:00
日本嗎 一定要吹噓一下的阿
作者: lazyming (lazyming)   2017-07-05 18:50:00
P-51D連德國人都沒啥飛機能匹敵了 (Me262? 能飛多久?)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風炭)   2017-07-05 18:53:00
K島那邊的推算是 五式戰在低空纏鬥有個優勢區搭配上飛燕系機身良好的俯衝性能(飛燕二型曾有近千)所以陸軍的幾個老妖精開五式戰確實是殺進殺出沒錯(但不是性能可以打P-51D 不是這樣的)日系飛機性能最接近P-51的終究是四式戰 但是他就是正攻法可是Homare越後期越慘的維持率根本是性能限制器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7-07-05 18:58:00
而且看1945年 日本陸軍那邊推測的美軍飛機性能...F6F-5 650km/h P-51 600km/h F4U 570km/h P-38 580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風炭)   2017-07-05 18:59:00
跟推測什麼關係?他們實際用100號跑的比疾風還快 怎麼會估算600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7-07-05 19:02:00
http://imgur.com/zlkzlP2天知道教導航空隊怎麼想的
作者: Theo57 (敶)   2017-07-05 19:22:00
P-51武裝給的是12.7*4跟什麼不明的200*2?有外掛炸彈?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風炭)   2017-07-05 19:23:00
20.0 *2吧
作者: Theo57 (敶)   2017-07-05 19:24:00
也不對,有爆彈的專欄,那大概不是P-51B以後的型號?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7-07-05 19:25:00
連P-38都以為只有7.7mm X2P38因為老乾媽交錯安裝,槍口不平齊,皇國看來就以為
作者: Theo57 (敶)   2017-07-05 19:26:00
喔喔,20.0是比較合理,P-38武裝感覺也隨便寫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7-07-05 19:26:00
只有7.7X2 by 蟹大這是日本心目中的美軍飛機 可不完全等于現實阿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風炭)   2017-07-05 19:28:00
這種猜測本來就是各種錯就是 美國人也是各種亂寫ww只是我沒想到都已經試飛過了還會寫600
作者: Theo57 (敶)   2017-07-05 19:29:00
P-38武裝有三行阿,應該是以為混裝了三種口徑吧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7-07-05 19:29:00
F6F天下無敵 by日本人我上面蟹大的地方話有搬錯 應該是看來就以為有兩隻7.7
作者: Theo57 (敶)   2017-07-05 19:31:00
F4U-2?速度放大來看像是590在8000m高度,升限還是最高的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7-07-05 19:32:00
因為P-38的槍口不平齊 把看起來短的12.7當成7.7F4U-2對岸網友推測是F4U-1D阿 我又看了一下 應該是590 我上面看成570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風炭)   2017-07-05 19:36:00
F6F是因為相性上問題XD日本人覺得自己比較會轉 可是陸軍轉不贏XD(還有台灣大空戰的時候 不知道哪個神經病說試驗喝87號)海軍就別說了 海軍可以匹敵的飛機要1945才有QQ
作者: cobrachen (mustang)   2017-07-05 20:53:00
Jumo 213不是轟炸機的發動機,是改進210的弱點的發動機
作者: Theo57 (敶)   2017-07-05 21:21:00
想想我覺得原PO太著重在優化這個點,二戰飛機換引擎算常見像Lagg-3換M-82變La-5&7,暴風改改也能裝半人馬座出暴風II記得Bf109也上過空冷引擎試驗,MC200得到DB601就成了MC202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7-07-05 21:41:00
朵拉系是靠機頭那個環型散熱器減阻還不錯 個人感覺D系問題在機頭加散熱又再加機砲 大腸頭導致機尾一併加長德系先天的小機體輕機身優點蕩然無存 朵拉那追英趕美的起飛重量 成為種原罪 畢竟德國已在發動機大戰中落敗了美機唯一指定.50是老話題了 不必對決轟炸機的他們用最強機槍的白朗寧爺爺 又準又快還穿筋斷骨 一口氣連六管每個被K過的都說嫑
作者: kingstongyu ( ?????)   2017-07-05 21:58:00
傳統汽缸發動機到極限了吧!差不多600~700KM,東改西改都到極限了吧!?可是德國那邊軸流式發動機已經出來了現在連比較先進的客機都採用軸流式發動機了~~
作者: Archerfish (Af)   2017-07-05 22:54:00
液冷改氣冷,拉格家族也是經典案例啊原本各種被雅克壓一頭都被下令停產了,換了Ash82重獲新生
作者: Theo57 (敶)   2017-07-05 23:24:00
D-9重量跟A-8差不多吧?兩槍兩砲反而武裝輕量化雖然A系列移除外翼機砲或彈藥強化格鬥力的配置也不少見超英趕美Ta152更符合,雖然這應是任務需求沒辦法的結果
作者: aaagun (A槍大叔)   2017-07-05 23:27:00
千萬別忘了"震電"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7-07-05 23:34:00
印象中看過4.2噸的起飛重 似乎跟噴火後期相差不大? 還是我弄錯空機重?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風炭)   2017-07-05 23:41:00
哪一架?不過飛燕系體重偏重無解 土井太保守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7-07-06 00:07:00
4.2噸是說190D9
作者: tim1112 (絕代當世劍巔)   2017-07-06 06:03:00
190D中低空性能還可以跟野馬D打吧 只是沒有熟練的飛行員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7-07-06 07:37:00
德機就是哀傷在這點啊 b17轟炸都在6~8千米襲擊 你一架最佳輸出在5.5千米的機種想攔還不怎麼勝任要不是美護航機後期擴展業務 主動消滅德國空中武力 人家在上空等你氣喘如牛爬上來就好 還不見得有意願下來你的優勢區對陣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7-07-06 08:55:00
TA152一樣可悲 9km以上才能打 問題人家也不上來GM1 11km才開 B29都不飛那麼高 沒啥鳥用後期D9好歹能守中低空 152根本是浪費錢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7-07-06 09:06:00
後期國力差距拉開了,用什麼都一樣慘。沒油沒人的,攔截是少量面對大量入侵者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7-07-06 09:07:00
不過不討論德國 就盟軍末代機看51H還是破格的op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7-07-06 09:07:00
也只有Me262還能堪稱有主動接戰選擇權。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7-07-06 09:08:00
飛行棺材 自己死的比被打下來的多也只有失敗者敢讓那種東西上戰場
作者: cobrachen (mustang)   2017-07-06 10:44:00
活塞發動機當時最大速度大約800公里/時,主因不是出力,而是螺旋槳本身。這一點,30年代初期已經被肯定,因此,歐洲各國開始找下一代的動力來源。
作者: jetzake (加菲貓)   2017-07-06 17:36:00
很多意外成品比原先的預想好得多也不是很少見的事...就像P-51原本也不是被看好給予期待的東西一樣
作者: kingstongyu ( ?????)   2017-07-06 18:50:0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8F熊貓戰鬥機,太平洋戰爭最後推出的戰鬥機,沒實戰機會直到韓戰,一樣採用R2800普惠發動機,時速最高680KM,因為機身設計讓它擁有高機動性,但參加韓戰時F8F,P-51等二戰名機以確認與採用軸流式發動機,再追加後燃器,在韓戰實戰中以確認活塞汽缸式發動機已經大大落伍空戰中屈居居劣勢蘇聯的米格與美國的F-86軍刀機以主宰了空戰,傳統螺旋槳戰機在日後戰爭中已被淘汰.二戰戰機的性能取決於發動機的出力和機身設計,發動機出力大機身重在俯衝的情況下速度更快有利於擺脫機身較輕的戰機,就像同體積的鋼鐵和棉花在空氣阻力存在的情況下鋼鐵墜落的速度比棉花快,但爬升就恰恰相反.平飛時設計較流線的機體在空氣阻力存在下的情況下飛行速度較快,除了機身重量及外型設計,機翼的設計也有影響,如主翼和襟翼上的設計及機身結構的強度.像F8F的主起落架艙後方有一塊小的風阻減速板,當F8F俯衝時會很容易達到0.76倍音速,這樣它會面對音障的問題,故這塊小小的風阻減速板能起著避免發生音障問題,故這塊小小的風阻減速板能起著避免發生音障問題否則會令它機毀人亡.也需有抗後座力的設計,比如加裝彈簧,要不機槍掃射敵機因為後座力大導致機身震動,如此則機槍開火在彈道上會因震動而偏離瞄準好的敵機造成擊中敵機的機率下降
作者: Theo57 (敶)   2017-07-07 12:23:00
簡單查找一下,190A其實初期已比噴火重,中期最大起飛重也破四噸。不過噴火本來就109等級,190要跟它比輕很難,還是跟颱風雷霆比吧。相對於野馬的話,除最大重量以外則持平。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7-07-07 14:36:00
FW190算是比較大的飛機,所以能兼顧航程以及兼顧武裝,甚至發展成攻擊機魚雷機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7-07-07 20:13:00
但有看過一些記述190開發的文提到不少心力投注在緊緻架構上 還是說規格上原本可能會大如F6f?
作者: cobrachen (mustang)   2017-07-07 21:30:00
德國的設計概念是以最小的結構體積,去塞入最大出力的發動機
作者: kingstongyu ( ?????)   2017-07-07 21:48:00
嗯!歐美國家設計飛機好多年了,體積也有關靈活性及機動性,機身越小機動性與靈活性都會增加,當初零戰為開發後繼機,於式拼命設計出力更大的發動機,但卻又想將出力更大的發動機塞在體積小的零戰以不失零戰的機動性及靈活性,但開發出來的新發動機出力較大但根本塞不進零戰,所以只好開發能塞新發動機的新機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