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日本鳥槍的確實殺傷力?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17-07-03 00:08:21
16~17世纪的火枪威力并不差;在1988年格拉茨的实验中,把十三挺16到18世纪的滑膛枪
和手枪[注]固定在平台上,用电子机械点燃引信,测量威力与速度后发现那时代火枪的初
速并不差。
注:使用现代配方的现代黑火药。
实验中,其中10把武器的初速介于每秒400到500公尺间。作为对照组的两把突击步枪初速
分别为每秒835和990公尺,九毫米手枪的初速是每秒360公尺,史密斯威森警用.38左轮手
枪是每秒290公尺,柯尔特.357麦格农是每秒400公尺。
不过球形子弹能量衰竭非常快,子弹飞出枪口后100公尺以,几乎尚失动能的一半,平均
每飞过1公尺,就损失2.5 m/s的速度;而现代枪弹只损失0.6~1 m/s,飞出100公尺,动能
只损失11%~16%,也造成火绳枪的有效射程就约100公尺左右。
球型子弹的散布也高的惊人,在100公尺靶方面,子弹散布在25平方公尺中;滑膛枪在三
十米可以接近百分百命中,百米的命中率则略高于50%,手枪在30公尺的命中率则高得多
,为83%和99%,后者已经很接近现代手枪的水平(99.5%)。不过哑火率很高,火绳枪哑火
率高达50%,所以加入哑火这个因素,火绳枪在100公尺左右的命中率约25%左右。
在威力的测试上,子弹在30公尺内能贯穿152mm厚的干木头,在100公尺能贯穿113mm。如
果是普通钢材,在30公尺以贯穿2.7mm,在100公尺则可以贯穿2mm。日本人测试古代铁炮
也是类似的数据;须藤熏雄以战国主流口径的六匁铁炮[注]用标准装药进行命中率测试,
最大射程约500公尺;20公尺距离弹着分布约在10公分圆形内-相当于100%命中胸口要害,
30公尺距离人型靶命中率100%,50公尺距离人型靶命中率 30%,200公尺距离人型靶命中
率 0%。威力方面,50公尺距离可贯穿两层甲冑[注],或60mm的一般木材。
注:一匁为3.75克,六匁为22.5克的弹丸。
注: 日本甲胄铁板厚度0.8-1.4mm
古代人也做过命中率的实验;1790年的汉诺瓦实验了火枪对整个营的命中率,标靶为一块
长45公尺、高1.8公尺的布,模拟敌军一个步兵营的正面(骑兵营为2.6公尺高)。100公尺
远有75%子弹命中步兵标靶、83.3%命中骑兵;200公尺远为37.5%和50%;300公尺远分别为
33.3%和37.5%。
由以上这些古今中外的数据可以得出,在理想状态下,1000名士兵在300公尺开火,一次
能杀死300名敌人,在100公尺处更高达750人;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在靶场
上的命中率在真实战场上永远达不到;根据一份1742年普军在查图西佽会战的文件中表示
,他们射击了65万次,才打死伤奥地利军5000人,平均每260发子弹才能杀死一人(约
0.4%)。
为何在现实中火绳枪的命中率会低成这样,有几个原因可以说明;其一是士兵水平的低落
,日常的操练不多,新兵通常不太会操作枪枝,这些士兵通常是无法养活自己的贫民,缺
乏士气和技术。火绳枪的操作繁琐,从开始填装弹药直到开火的动作多达12个,在战场的
压力下士兵常常会遗漏动作,而且还要留意上级其它的口号命令。
且火绳枪的后座力惊人,新兵会忘记后座力的问题,结果开火角度过高,子弹从敌人头顶
飞过。有经验的士兵会在一百五十步的距离瞄准膝盖;225到300步瞄准腰或胸;375步瞄
准头。这样做才能平衡武器的上跳。
火绳枪大约开火三十次后,枪身就会过热,不断的射击会造成枪枝表现下降,因为枪管内
会有火药燃烧的余烬。走火会更加频繁,再加上50%的哑火率,枪只常射不出子弹;士兵
手上的火枪工艺差劲,枪只质量不好,士兵不敢用标准装药量填装,火药药量不足,威力
自然打折扣。
再来就是人类对杀人的恐惧;根据Dave Grossman的On Killing一书提到人类对残杀同类
是有抗拒心理的。在二战中只有20%的美国步兵会瞄准敌人开火,高达80%的人害怕杀人而
向敌人上空乱开枪;士兵训练不足,从远处就开始乱开枪壮胆,整体的命中率自然差。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得知,在现实中古代战场火枪的命中率只有2%[注],明军希望透过火枪
齐发来击退/吓退冲锋而来的敌军,难怪「其时明军万人,置大炮一百,小炮一千,虽布
列枪炮千百,仅击亡我后方役兵两人。数人仅中皮肉,并未致伤,犹有一人弹丸透其暖帽
,未见受伤。皆乃天神助我避之也」。
注:火绳枪与燧发枪的命中率并无多大差别,差别在于哑火率的不同,燧发枪的哑火率只
有16%。
作者: peterlee97 (瑋美絕倫迷)   2017-07-03 00:18:00
簡體...
作者: slcgboy (艾羅米)   2017-07-03 01:01:00
出處???
作者: kkkuccu (哈哈哈比)   2017-07-03 01:38:00
簡體....
作者: vandervaal (kensu)   2017-07-03 03:31:00
google之後在知乎發現和這篇一樣的討論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7-07-03 07:10:00
以前老站有篇類似的 古代實測與當時專家的報告書結論跟這篇差不多 就是在實戰上給一般兵操作 火槍的命中率是一塌糊塗 本版以前也有文指出 拿皇時代除極少精銳外一般兵的實彈練習量有如兒戲 這也能側面解釋部分名將重刺刀輕火槍的原由
作者: b18902040 (烏龍茶)   2017-07-03 07:39:00
就算是台灣現在陸軍。拿步槍打靶練習的次數其實也是少到不行。只有要檢測或下基地前才會練習個幾下。其他時候不都去在除草減垃圾搬東西?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7-07-03 07:50:00
也是有實兵單位的義務役衰鬼不到一年下兩次基地一次聯勇啦
作者: peterlee97 (瑋美絕倫迷)   2017-07-03 11:15:00
其實承平時期部隊都是除草油漆掃地的 80年代的美軍就是這樣 不要厚此薄彼
作者: dfgtyu0000 (備用草)   2017-07-03 11:28:00
其實如果要改善台灣國防,讓自己變成刺蝟,可能要強制每個公民一年要實彈射擊三百發以上,這樣熟悉槍械和彈道係數才能達到有戰力的結果。
作者: milk7054 (莎拉好正)   2017-07-03 11:44:00
戰爭是打活靶,平常打靶是固定打靶,兩者不一樣吧要假設對方士兵跟馬匹都不會奔跑下的命中率當然對方士兵是踢正步一排一排前進,跟固定打靶沒差別
作者: lc85301 (pomelocandy)   2017-07-03 11:51:00
好奇打靶訓練能做到活動靶嗎,維護成本感覺不小我是覺得除了打靶,細部分解保養,固障排除都要熟習
作者: dfgtyu0000 (備用草)   2017-07-03 11:53:00
可以用飛靶,雖然是往天上打,但能打好地面上的應該沒問題
作者: mp6c04 (小白)   2017-07-03 12:10:00
個人認為國軍很需要那種在不同距離跟方向pop up的固定靶畢竟除準度外,稍縱即逝的戰場反應時間也是很重要的戰技
作者: milk7054 (莎拉好正)   2017-07-03 12:20:00
像盧溝橋事變一顆子彈=7斤大米 or 35顆雞蛋如果平常空槍訓練下,恐怕只有戰場才有打靶經驗
作者: mmcin2100 (劃過天空的火流星)   2017-07-03 20:56:00
沒有膛線的槍準度本來就不好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17-07-04 13:36:00
我是知乎的原作者
作者: mmcin2100 (劃過天空的火流星)   2017-07-04 14:12:00
這篇文章您寫的呀?厲害厲害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7-07-04 14:43:00
打固定靶是個入場門票 先做到不會莫名走火打死自己 開槍打得中自選目標而非隊友腦袋 才有資格談論移動目標說固定靶與實戰差異大無益處實在無理 一如說爬行與跑步差異大 不需讓嬰兒練習爬行
作者: vandervaal (kensu)   2017-07-04 16:21:00
之前mon大轉過幾次文章到這,最後才知道他是原作者XD
作者: milk7054 (莎拉好正)   2017-07-04 16:39:00
比喻有夠怪的,爬行是嬰兒期骨骼生理未健全下不得已為之就像肢體殘障者,在地上爬行難道是為了跑步而做準備嗎?爬行類動物也不是為了跑步而先爬行如果肌肉跟骨骼發展跟嬰兒或肢體殘障者就論當別論匍匐行進也另當別論,總之兩者沒絕對關係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7-07-04 19:16:00
確實不好 那個時候只想表達一個不可省略的過程
作者: kuma103t   2017-07-06 14:38:00
如果能改成正體字就更好了,看的很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