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金明將星錄 姚啟聖篇

作者: aaa8841 (匡國軍節度使)   2014-09-30 17:49:07
※ 引述《Nomic ((Nomis))》之銘言:
推 madaniel: 20石..怎麼拉阿= = 09/29 14:13
: 原文如此。這個數字應該是個虛數,或者說文人式的信口開河。明清弓力是以力
: 為單位計算,十力相當於一石,一石相當於120多磅,參考下篇:
: http://khitai.blog.hexun.com.tw/93518977_d.html
:
: 《清實錄》裡頭可以開到十力以上就已經是了不得的膂力,乾隆看到開弓至二十
: 二力的還特別召見,結果一問之下原來是十力和十二力左右開弓一起算的。(《清實錄
: 》乾隆十八年十一月癸酉)
一石相當於十力的情形下,基本上不太可能達到二石的弓力,
因十八力已達到105公斤的開弓力道。
《庸閒齋筆記》卷5 是有十八力的紀錄:
「上何村何氏弟兄五人皆應武試,長者名廷威,能開十八力弓。」
以下補充節錄
周維強著〈雍正武藝之商榷:從世宗用葡萄面樺皮弓蠡測雍正臂力〉
......
按,弓之強弱以「力」衡量,即張弓時所用力的單位,每「力」為九斤十四兩。
清代將弓力分為十八等,換算為今制請參見表一。
在製弓的過程中,需在弓的背面塗抹筋膠,筋膠塗的越多,弓的力數越大。
因為弓臂上複合了牛筋、竹、牛角三層不同材質(由外而內),因而可以同時抵受
拉力、壓力和內切力。同時為了黏合各種材料,弓匠會利用沸水煮大黃魚的魚鰾,
冷卻後製成膠,不同濃度和溫度的膠會在不同工序中使用,是製弓極為重要的原料。
弓製成後,需以秤精確量記弓力,持弓者按臂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弓。
......
表一,清代弓箭使用材料及弓力對照表
來源:《清朝文獻通考》,卷194,〈兵考〉16,〈弓箭〉
┌───┬────┬────┬──────┐
│弓力 │筋   │膠   │今制弓力換算│
├───┼────┼────┼──────┤
│一力 │ 八兩 │ 五兩 │ 5.88公斤 │
│二力 │    │    │ 11.77公斤 │
│三力 │    │    │ 17.66公斤 │
├───┼────┼────┼──────┤
│四力 │十四兩 │ 七兩 │ 23.54公斤 │
│五力 │    │    │ 29.47公斤 │
│六力 │    │    │ 35.31公斤 │
├───┼────┼────┼──────┤
│七力 │十八兩 │ 九兩 │ 41.20公斤 │
│八力 │    │    │ 47.08公斤 │
│九力 │    │    │ 52.97公斤 │
├───┼────┼────┼──────┤
│十力 │一斤十兩│ 十兩 │ 58.86公斤 │
│十一力│    │    │ 64.74公斤 │
│十二力│    │    │ 70.63公斤 │
├───┼────┼────┼──────┤
│十三力│ 二斤 │十二兩 │ 76.51公斤 │
│十四力│    │    │ 82.40公斤 │
│十五力│    │    │ 88.28公斤 │
├───┼────┼────┼──────┤
│十六力│二斤六兩│十四兩 │ 94.17公斤 │
│十七力│    │    │ 100.05公斤 │
│十八力│    │    │ 105.94公斤 │
└───┴────┴────┴──────┘
清代的最高弓力達十八力,是可力拉百公斤以上的超強臂力,但卻非射箭時所需要
的力量。因為就算能拉開十八力的弓,能使射程較長,但因箭體發射後,在長距離
飛行中,受空氣阻力的影響較大,無法進行高精確度的射擊。是故,臂力強並非考
慮弓藝的唯一條件。
清代的武科考試設計,就充分的顯示出對於弓藝的多元考核。清代的武科分為童試、
鄉試和會試和殿試四級。每級都有內外場測驗之分,內場指文試,外場則是武試。
外場的考試中,就包含了對射藝的測試。先試騎射,再試步射。騎射是以三力弓,
步射則用五力弓,要求的都是準確度。
其中殿試的一級,皇帝親臨西苑門外中南海紫光閣前進行御試,御試前由皇子先騎
射作為示範,然後展開騎、步箭射擊的比試。日人岡田玉山等編繪的《唐土名勝圖
繪》就繪有紫光閣比試騎射的場面,可見清代騎射試場的規制。
如騎、步射都過關,就測試技勇,即開弓、舞刀和掇石三項。開弓是指開硬弓,在
鄉試的一級考試,試場中備有八、十、十二力三種硬弓,超過十二力的稱為「出號
弓」,至十五力為止,受試者必須開滿弓三次。這當中,就分別測試了準確度和力
度。至殿試一級,能列一甲的,幾乎都是能開出號弓的大力士。
筆者於2003年在北京中國科學院工作時,曾有機緣和儀德剛等鑽研清弓的學者試拉
硬弓,亦無法成功拉開硬弓一次,實在是不得不佩服清代武科進士的臂力。
本院藏軍機處檔摺件有同治二年十月〈殿試中式武舉人名清單〉一份,由清單中可
見,能參與殿試者,弓力最高不過十三力,且不過寥寥十人,可見能拉十八力弓者
真是鳳毛麟角。
同治二年清單: http://image.digitalarchives.tw/ImageCache/00/18/50/e4.jpg
.......
又如清宣宗對於射藝亦十分重視,要求八旗必須要能開六力弓,要求八旗將士改置
標準官弓,並廢除私弓,以免發生虛報弓力之弊。
(《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196,道光十一年九月甲子日。)
......
《清稗類鈔》內有〈旗人以習射為娛〉條目稱:
  
  聞之開國之初,其射也,弓用八力,箭長三尺,鏃長五寸,名「透甲錐」,
  所中必洞,或連貫二人而有餘力。
(《清稗類鈔》,〈技勇類〉,〈旗人以習射為娛〉)
按「艾杭」滿音 aigan,箭靶子之意。
清初用八力弓已可透甲,或連貫二人,已經是射藝超群的表現。
......
表二,世祖、高宗御用弓為七力
https://images.plurk.com/3SN828JVkjkjQvadzwamn8.jpg
根據表二。這些文物,對於我們瞭解清代帝王的武藝水平,很有助益。可知世祖和
高宗的臂力最大,世宗和文宗則稍遜,只有及格邊緣。
而〈康熙遺詔〉則明白的指出康熙「年力盛時,能彎十五力弓,發十三把箭」,
充分說明了康熙皇帝的神力。
作者: madaniel (大孩子的小童話)   2013-09-29 14:13:00
20石..怎麼拉阿= =
作者: saviora (颶風之翼)   2013-09-29 15:02:00
康熙帝國的臉+阿諾全盛時期的身體
作者: Hartmann (銀之朔風)   2014-09-30 17:59:00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2014-09-30 18:09:00
索尼罪大滔天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4-09-30 18:26:00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4-09-30 19:03:00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4-09-30 19:17:00
眾小太監旁邊哭著拍手:皇上神力!我等不如!鰲拜:草!當我這巴圖魯是草扎的!
作者: mayaman5566 (貝里斯天團)   2014-09-30 19:19:00
節度使!節度使!節度使!
作者: ilikebulldog (鬥牛犬)   2014-09-30 19:31:00
原來是長生天神功的傳人!(推眼鏡)
作者: proletariat (Die Ruinen von Athen)   2014-09-30 19:34:00
小寶:護駕!護駕! (躲在小玄子後面)
作者: defenser (☆機械式天秤☆)   2014-09-30 20:53:00
皇帝的紀錄都要打個問號,畢竟沒人敢寫皇帝是軟腳蝦吧XD
作者: lovewfsm (為什麼會很炒辣!)   2014-09-30 22:09:00
沒看清楚以為節度使大2004年在中國工作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4-09-30 22:54:00
小玄子﹕我天生神力呀﹗
作者: PsycoZero (彩子 還有零)   2014-09-30 23:29:00
這皇上手勁這麼強,東郊皇陵那一抓豈不把香主真抓成太監了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4-09-30 23:41:00
難怪小孩一大把,反觀雍正......
作者: sdiaa (桂綸鎂)   2014-10-01 02:07:00
一日內射兔三百一十八 很適合去澳洲消滅兔子
作者: aaa8841 (匡國軍節度使)   2014-10-01 10:58:00
我只覺得他那天手臂應該很痠
作者: su281   2014-10-02 13:33:00
我覺得旁邊持槍侍衛幫打的野兔也算他的吧...射到弓都折了~~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14-10-02 14:23:00
皇上盲射 侍衛補箭
作者: aaa8841 (匡國軍節度使)   2014-10-02 14:32:00
如果目的是要懾服蒙古王公,應該是靠實力的(以康熙個性)他孫子就很可能硬拗
作者: cobrasgo (人魚線變成鮪魚線,超帥)   2014-10-03 15:38:00
太猛了
作者: vt1009 (古雷)   2014-10-05 20:43:00
該不會有從小練內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