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二戰美軍為何突飛猛進超越英德日蘇呢?

作者: cobrachen (mustang)   2014-09-28 20:16:50
※ 引述《poety (溶在咖啡裡的糖粉)》之銘言:
: ※ 引述《cobrachen (mustang)》之銘言:
: : 但是,要說美國在二戰前的航空發動機超過軸心國一代,那也不盡然。德國的
: : DB 601是無段機械增壓,這種設計,理論上是在各種高度都會很順暢,理論上。
: : 如果不是因為汽油辛晚值的限制,以及單單受到火星塞研發延遲的關係,德國
: : 的發動機是很先進的。當然,他們的生產管理一團亂,BMW 801有2000匹馬力
: : 的次型,可是到大戰結束前都排不上生產線。這些在本版和DW版的文章都有提到。
: 我對這一段的討論有不同看法,個人認為美國當時的引擎技術還是勝過
: 德國不少,或更嚴謹地說,在「氣冷式發動機」與「渦輪增壓器」這兩項技
: 術占有甚大優勢,也因此能開發出高空轟炸機。另一方面,德國空軍在二戰
建議你先把我寫的二戰發動機和增壓器的文章閱讀一下。基本上那還是
目前中文裡面唯一把發動機和增壓器的關係講得比較清楚的一篇。
: 中一直苦於量的不足,隨美國參戰到戰爭的中後期轉為守勢時更陷於劣勢。
美國還沒有參戰,量就已經不足了。巴巴羅莎開打的時候,德國空軍飛機的數量
比巴爾幹之前的還要低,生產補不上來。
但是。更嚴重的是東線開打一年之後,德國空軍的飛機妥善率平均掉到5成以下。
如果還要加上訓練學校和汽油的因素,第八航空軍還沒有掛牌開張前,德國空軍
的產能已經跟不上損失。
: 雖然德國一直想要提升Bf 109跟Fw 190這兩型主力戰鬥機在高高度戰鬥的性
: 能,不過到接近戰爭末期才有所突破,但當時已另外開發出噴射戰鬥機了。
噴射戰鬥機並非著眼在高空性能,RLM對於噴射發動機的興趣在於高速,也是當時
發展噴射發動機技術的主要出發點。高空只是開戰之後的附帶好處。英倫空戰
的時候,當時大家的戰鬥高度是在兩萬呎以下,對於雙方的戰鬥機與轟炸機來說,
都是可以負擔的高度。
: 接著進行簡單的比較。Fw 190 A-3型戰鬥機搭載載的是BMW 801 D-2型
: 氣冷引擎,其離昇出力是1,700hp(世界的傑作機 n.78,P.p.29),要達到
: 2,000hp得另外靠水甲醇噴射(名為MW-50,應用於中低空)或氧化亞氮(名
: 為GM-1,應用於高高空)。反觀差不多時間(指1941年末~1942年上半)美
: 國推出的P-47 B型戰鬥機搭載的R-2800-21型引擎,其離昇出力便已達2,000
: hp(世界的傑作機 n.154,P.p.39),在25,000ft(7,600m)的高度其公稱
: 出力尚有1,525hp。反觀Fw 190 A-3在5,700m(18,700ft)的高度飛行時,
: 引擎出力卻只剩1,440hp(註1)。順帶一提,德國BMW製造的801系列引擎之
: 技術係源於美國普惠公司授權,而普惠公司即R-2800系列引擎的製造商。
只要提到高空性能,我都會講到汽油辛烷值得影響。你不能把德國C3的貧/富油
在發動機上的表現和美國的差異加以忽略。
英倫空戰打到後期,美國開始將辛烷值100的汽油運到英國,當時德國的反應是:
英國有新飛機出來?怎麼性能變好了?美國進一步的推出P/N值110和130的汽油,
後者多是用在追擊V-1的飛機的場合。
為什麼要考慮辛烷值?因為它的影響就是發動機岐管壓力,也可以說是進入汽缸
的氣體壓力可不可以提高,這就關係到可不可以用更大的增壓器,可不可以用
兩級增壓器。德國的做法是降溫,或者是以其他物質去提高辛皖值,以達到更大
的辛烷值。
我那篇文章中有交代這些關係。
: 在極需要附有渦輪增壓器的引擎的那個時點(戰爭中期),德國人遲遲
: 無法開發出來,所以最後Fw 190戰鬥機才會改裝液冷引擎(Jumo 231系列)
: 。簡言之,德國在二戰時的主力戰鬥機還是只能靠機械增壓的液冷引擎,來
: 克服高高空攔截作戰時戰鬥機引擎性能大幅衰減的問題。而機械增壓相較於
: 渦輪增壓更消耗引擎功率,在高高空作戰時這種劣勢會更突顯,也因此德國
那英國人是研究辛酸的?英國可是全程機械增壓到底,理論上,機械增壓在高空
會吃掉比較多的出力,但是你可以看看二戰唯一成功的單引擎渦輪增壓的範例,
澳大利亞人第一次看到P-47的時候,問下來的飛行員:你的其他乘員呢?這架飛機
真的是很大。可是,以三萬英呎以下的操作來說,機械增壓還是可以負擔的。
當然,渦輪增壓對不同高度上的壓力變化曲線,與機械增壓相較是平滑許多,但是,
DB 601/605的無段變速也有這個效果,老手就會在接近兩萬英呎的高度附近玩P-51
菜鳥:兩級變速器換檔的時候,性能會突變,新手會應付不來。
: 人被迫去研發火箭與噴射戰鬥機,以因應敵人的人海戰術以及快速衝上高高
: 空進行攔截作戰的需求。
歐洲在1930年代中期就已經意會到螺旋槳性能快要到極限,英國的主流思想是
把現有的性能榨光在講,德國是直接在戰前就開始,而且,德國在第一代離心
式試車成功之後,就決定把上跳更有潛力的軸流式,這個技術上的需求以及需要
穩定的時間,導致整體研發和生產的狀況。這不是到了快死的時候才開始的。
:   至於DB 601系列,其實差不多進入戰爭中期就不夠用了。Bf 109 F-1型
: 使用的DB 601 N型引擎其出力只有1,200hp,所以1941年才會推出後繼的
: DB 605系列(Bf 109 g型搭載),出力提升到1,4xxhp,剛好填補Fw 190氣
: 冷系列在高高空萎靡不振需要轉型的空窗期,Bf 109戰鬥機得以重回主力戰
: 鬥機的行列。
汽油辛烷值,而且,DB 601轉605的過程中,火星塞的問題就拖了一年多,導致
發動機不能在較高的壓力下使用C3汽油。
: 註1:依聯軍調查,搭載BMW 801 D型引擎的Fw 190戰鬥機,最能發揮性能的
:    戰鬥高度約在9,000(2,750m)~18,000ft(5,500m)。
一級增壓器,最佳操作高度極限就是這樣,除非特別調高空性能,早期噴火,P-40,
零戰,一速在一萬二到一萬五之間,兩速可到一萬八到兩萬。
作者: QuentinHu (囧興)   2014-09-28 20:33:00
文章代號?
作者: pcepan (薪水小偷)   2014-09-28 20:45:00
直接辜狗蛇大的名字吧~~
作者: castlewind (城中之風)   2014-09-28 22:04:00
辛烷(ㄨㄢˊ)
作者: JosephChen (╭(〞▽〝)╭(〞▽〝)╯)   2014-09-28 23:41:00
"淺談二戰航空發動機的增壓器"
作者: PsycoZero (彩子 還有零)   2014-09-28 23:54:00
其實有搞噴射引擎幾乎都是戰前就開始了...不過也有像義大利那種走錯路的
作者: wadechang (WadeChang)   2014-09-29 22:13:00
可以求文嗎?本版搜作者搜不到,估到的是簡體糟糕排版
作者: nawussica (暴民好弱 )   2014-09-29 22:16:00
簡體就不能看 大概也沒剩什麼能看了
作者: jagdzaku (聯邦去死吉翁萬歲)   2014-09-29 22:26:00
各種語文的文章很多 不一定要看簡體的吧
作者: Swallow43 (絕對領域命者)   2014-09-29 22:27:00
簡體也是一種來源,可以參考
作者: PsycoZero (彩子 還有零)   2014-09-29 22:29:00
www.acewings.com/cobrachen/forum/topic.asp?TOPIC_ID=3576 簡體是當然的,蛇大說這篇文被轉的很凶
作者: ofpurity (love twiggy)   2014-10-01 04:13:00
美軍根本外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