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就是愛:吳朋奉回不了頭的台語思戀

作者: RungTai (RungTai)   2019-01-11 22:28:43
https://www.cna.com.tw/culture/article/20180705w002
【台語文進行式】就是愛:吳朋奉回不了頭的台語思戀
寫詩是天份,表演是因緣際會,講國語是不得已,吳朋奉對台語的愛,不需要原因
文:江佩凌/攝影:徐肇昌
出道近30年,他先是深耕劇場界,後來攻進電視和電影圈,成了炙手可熱的演員,演什麼
像什麼的表演,總能抓住觀眾目光,有時光芒甚至勝過男主角。但說起吳朋奉,除了絲絲
入扣的演技,一口精湛到味的台語,或許更是讓他得以直擊粉絲內心的關鍵。
吳朋奉從劇場到大小螢幕作品豐富,2010年的電影《父後七日》以「師公」一角出頭,贏
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肯定,也拿過金鐘獎迷你劇最佳男主角。在他身上,總能找得到充
滿各種角色和人生百態的影子,也見得到許多演員身上有著的強烈對比。這一次文化+「
直攻中路」聊台語,吳朋奉一舉一動還是帶著熟悉的Aniki(大哥)氣勢,面對面一打開
話匣子,迎面吹拂而來的卻是意外的溫柔。
渾然天成的台灣認同
採訪這天,吳朋奉踩著木屐,戴著復古帽,提著塑膠網袋,走進他習慣的咖啡廳沙發區位
置,隨興點起餐點,先是親切問候吃過飯了沒,還推薦這間老牌咖啡廳餐點口味不錯,絲
毫沒有影帝架子。
聊起他和台語的緣分,吳朋奉語帶感情,但是直接切入重點:「我從小聽到台語,就被這
個語言的聲音所吸引,我是被她的藝術性吸引,而再產生認同,那種認同是很自然的,不
是意識形態上的。」
時光倒回幾十年前那個推行國語政策的年代,孩童們在學校講台語往往遭罰站、罰錢,吳
朋奉當時就讀的三重國小情況卻十分另類。他回憶,因為三重講台語的人口實在太多,校
方無法完全禁止,罰到最後老師也覺得「沒路用」,乾脆就放任學生們講台語。
對吳朋奉而言,台語就是兒時最常聽見的語言,散布在生活周遭,從學校同學到街坊鄰居
,「哪有可能不講台語」。
令人驚訝的是,吳朋奉其實是外省小孩。他說,他的父親是國民黨的知識分子,充滿祖國
思想、操著各種語言,他的叔叔背景更硬,是看管國民黨黨員的人二室主任,時時監管著
哪個黨員思想不忠貞、行為有問題,有如東廠的存在。
面對這樣的省籍背景,吳朋奉坦言曾產生身分認同的錯亂,當學校老師問起「外省人的舉
手」,起初他會猶豫不決舉手一半,心想:「我難道是外省人?不對啊,我的朋友都是台
灣人,我跟他們一樣啊,可是我知道我爸爸是那邊過來的。」後來的他,決定都不舉手了
,「我就是台灣人」。
儘管身分背景曾讓他困擾,但問起和台語親近的經驗是否曾讓他感到疑惑,吳朋奉斬釘截
鐵的回答:「沒有!」並強調著:「認同就是認同,喜歡就是喜歡」,台語對他而言,就
像是熱切追求的愛慕對象,怎樣都不會放棄。
愛台語 愛戲劇 拚出一片天
吳朋奉認為,台語迷人之處就在於聲調非常好聽,小時候的他一聽見從沒聽過的台語,耳
朵馬上豎起來,進一步主動了解詞意和正確發音,反覆學習,強化台語能力;頓時,眼前
的影帝突然放下碗筷,睜著熾熱的眼神補充說道:「我從小就有這個興趣,我是真的很愛
台語」。
吳朋奉獲第47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中央社檔案照片)
一段突然又直接了當的告白,確實感受到他對台語滿溢的由衷之情。
時光回溯1988年,那時台灣剛宣布解嚴,壓抑許久的聲音得以自由釋放,劇團更是風起雲
湧地誕生。吳朋奉退伍後先到印刷廠上班,為幫助同事保障權益,他宣揚勞基法每年應有
幾天休假,笑說有如「在公司裡面搞工運」,最後被老闆發現,當然馬上被開除。後來,
吳朋奉因緣際會加入劇團「零場121.25」,受到啟蒙老師周易昌影響,從此踏上表演之路
,學習傳統民間技藝車鼓、番婆弄、鼓花、家將、太極等訓練。
經過多年磨練,如今吳朋奉的演技已不在話下,不僅活躍於各劇團,更跨足電影、電視圈
,在眾多獎項已是備受肯定的入圍常客。
不過談及年輕演員的台語能力,吳朋奉倒是極為感慨,現在和過去的差別就在於對台語的
「浸濡」不夠深,因此聽起來「嫩嫩的」。「浸濡的夠深,才有那種氣口,講出來時也才
會有感覺,演員的口條就是包含這些東西」。
用台語演戲,台詞基本上都難不倒吳朋奉,但他也同時點出問題:「怎麼講才漂亮。」他
提到,由於寫劇本的人都是用國語思考,拿到劇本後還要翻譯成台語,這也考驗著演員本
身台語的功力有多深。
說來慚愧,面對我們國台語交錯的不輪轉提問,吳朋奉坦率地說:「我跟你們講國語是我
姑不而將(不得已),怕講台語你們會聽不懂。對我來說,講國語就是這樣,你聽不懂我
只好配合你,就像講英語一樣」。
吳朋奉在吳念真(右)導演的舞台劇「人間條件3 台北上午零時」中發揮精湛演技(中央
社檔案照片)
「茄子蛋」和那個已不在的老朋友
吳朋奉演技獨具特色,廣告商也常找上門,近幾個月熱播的茶飲廣告,便能見他用十足生
活化的台語介紹台灣茶。那支廣告的導演其實就是知名作家吳念真,兩人除了在舞台劇「
人間條件3」合作,這齣廣告吳導更直接點名吳朋奉演出。
吳朋奉近期也受到年輕樂迷關注。他在今年金曲獎最佳新人、最佳台語專輯獎得主「茄子
蛋」樂團的《浪子回頭》MV跨刀演出,影片中的他惆悵吸菸、潦倒飲酒,詮釋浪子形象,
透過鮮明演技搭上茄子蛋滄桑歌聲與詞曲,MV廣受好評,如今在影音平台觀看次數已將近
1000萬。
老大哥爽快點頭替新銳樂團演出MV的關鍵,吳朋奉直言:「他們算是對台語很有感情。」
一邊哼著詞並稱讚說道:「音樂很順,聽了就很容易記得,我覺得這個就是好音樂。」他
為這群年輕人的成就感到開心,順便為自己打打廣告,歡迎有人找他寫台語歌詞。
吳朋奉與郝志亮年輕時常到台灣各地遊山玩水,圖為兩人在玉山國家公園「中之關步道」
。(照片出處:Nathalie Falgarone,吳朋奉提供)
《浪子回頭》這支MV,對吳朋奉還有著另外一層意義。吳朋奉感性提到,拍攝過程中不斷
想起過世的好友──音樂人郝志亮。「他很愛寫歌,從來沒有正經工作,念台大哲學系,
看起來就像流浪漢,但其實很有思想」。他也憶起年輕時和郝志亮遊山玩水跑全台的往事
,「郝志亮開著他的一台老舊Volvo車,我們一起喝酒、寫歌詞、幹譙政府...,很多人年
輕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一個朋友吧」。
除了受到好友影響嘗試台語歌詞,吳朋奉其實還有詩人身分,寫過不少台語詩,不僅曾被
報社刊登,還在電影台詞中出現,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父後七日》中一段經典台詞
:「我幹天幹地幹命運幹社會/你又不是我老爸/你給我管這麼多?」有押韻、有氣口,
為整部電影畫龍點睛,留下代表性的一幕。
吳朋奉目前已很少提筆寫詩,但不諱言仍常有寫詩的感覺,在創作上則抱持隨興的心態。
「我不覺得作品是多重要、多了不起的事情,人生海海,會留下的就會留下,不會留下的
沖走就算了,活著就好。」
台語之火不會滅 也不可滅
對於台語的發展,吳朋奉抱持樂觀態度,「那個火不可能滅掉」。
他說,年輕彼時社會上講台語的氛圍十分壓抑,如今卻發現,這個世代的年輕人開始有些
不同:「有人很喜歡台語,也會勇敢講出台語,比我那個年代的人還多」。
吳朋奉把台語形容成生命力強韌旺盛的咸豐草,「在台灣吼,就算噴藥欲讓它整片死掉,
那根本不可能,如果不去管它,就會動不動生湠一片」。
面對現今台語生存處境與狀況,吳朋奉認為,政府若有正視這個問題,就要經常談論她、
提到她,鼓勵大家多講台語,扮演帶頭作用。但他也同時憂心,其它更弱勢的語言所面臨
的處境也同樣艱困。
對於下一代的台語教育,吳朋奉備感迫切地直說:「學校和家裡至少需要有一邊講台語。
」他認為,現代許多父母跟小孩講國語,沒有培養台語能力的情況十分嚴重。「以後出社
會,小孩不會講台語,難道不認為是很嚴重的事情嗎?去到中南部講國語,不是沒人理你
,就是像個局外人,沒有跟他們生活一起。」
吳朋奉鼓勵年輕人多主動學台語,若一旦遇到有人說,「你還是講國語好了」,不要理對
方,繼續講台語,「台語要常常說,被笑根本就沒什麼,那個笑是感覺你很古錐,語言說
得不好,是一個甜蜜的事情。」
訪談經歷近一小時,採訪他的我們也像上了一課,更發現吳朋奉和台語的感情關係,早已
從熱戀中的愛人昇華成老夫老妻,偶爾放閃,也替他的表演生涯一層層調味,帶來甘味人
生。
心所愛的語言
聊著聊著,談到他喜歡的台語歌,吳朋奉有些靦腆地笑說,江蕙有幾首歌他很喜歡,但大
多偏好老歌,去KTV必點的歌曲則是《悲戀的公路》,問及是否有機會聽他開口唱,他沒
思考太久,給了很直接的回應:「那去外面,抽菸。」
我們走了出去陪吳朋奉「呼吸」,竟聽到他說出有點令人感到意外的事情:「其實我第一
志願不是當演員,當初比起當演員,我比較想當歌手。」語畢大笑,他說,雖然沒有成為
歌手,但還是滿喜歡唱歌的。
吳朋奉吸著菸,在路旁街車的引擎排氣聲伴奏下,氣口飽足地唱起《悲戀的公路》,聲調
優美、轉音動人,就連路人走過都被他歌聲吸引,不由得回頭看了幾眼,想當歌手的願望
果然不是隨便說說。吳朋奉對台語的愛慕,大概一直都表現在這樣的用力唱、用力說吧,
因為那就是他心所愛的語言。
作者: s512874690 (爪爪)   2019-01-11 23:25:00
台語現在的狀況好像有稍微好一點 這幾年年輕歌手的台語歌能見度越來越高不過還是不容樂觀就是了
作者: garnett25 (捨得 (耀))   2019-01-13 07:39:00
讚!
作者: SOC (SOC)   2019-01-13 08:41:00
台語樂觀不樂觀應該是要看下一代不是看歌手吧但希望台語歌越多越能引起人注意,讓人想學有在意台語存續的大家要多和下一代講台語呀以上台語可以替換成任一種本土語言
作者: saram (saram)   2019-01-14 05:28:00
是看你這一代的.不要扯下一代.你都如此,下一代怎麼會...?
作者: MilchFlasche (實踐才能發光)   2019-01-16 09:50:00
先對寫台文/閩南文開始吧。(←職句嘛請用台語唸)
作者: RungTai (RungTai)   2019-01-16 14:12:00
為什麼要把「這」寫成「職」 有根據嗎 ↑
作者: saram (saram)   2019-01-17 02:20:00
"這一"省音變來的形音字.
作者: MilchFlasche (實踐才能發光)   2019-01-18 17:59:00
以前在網路上看到的,有人主張cit(這)用「職」、cit(一)用「蜀」(抱歉我對聲調不熟所以沒標)
作者: todao (心裡有數)   2019-03-03 04:1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