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聞] 高中生提「學習歷程無用論」教部:潛移默化

作者: YOPOYOPO (痔瘡小天使。)   2023-04-24 17:45:33
※ [本文轉錄自 AfterPhD 看板 #1aG_rlwU ]
作者: joanzkow (星浪) 看板: AfterPhD
標題: [新聞] 高中生提「學習歷程無用論」教部:潛移默
時間: Sat Apr 22 23:29:48 2023
高中生提「學習歷程無用論」教部:潛移默化提升素養
責任編輯 盧彥儒 報導
發佈時間:2023/04/22 20:05
最後更新時間:2023/04/22 20:05
一項觀察報告指出,多數學生是以升學結果來評價自身學習歷程檔案是否成功,甚至抱持
「學習歷程無用論」。教育部則表示,製作過程中潛移默化提升素養,進入大學後更容易
發現自己的成長。
由一群剛經歷升學的大學1年級學生、高中在學生組成的EdYouth團隊,今天公布「108課
綱觀察報告」。他們於3月30日到4月10日間,透過社群網站讓學生填寫表單,普通高中收
集到819份,技術型高中則收到173份,另外進行13份質性訪談。
報告指出,越來越多學生抱持「學習歷程檔案無用論」,透過訪談發現,多數學生將學習
歷程的重點放在升學用途,關注能不能對應到大學校系需求。許多學生也擔心,大學甄選
審查不透明,無法知道教授到底有沒有在看學習歷程;有人更質疑在面試時,幾乎沒被問
到與學習歷程相關的問題。
觀察報告主筆、現就讀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學士班的林軒如表示,學習歷程的目標是協助
學生多元探索。但調查發現,多數學生仍以「學檔是否明確對應目標校系」來評價自己的
學習歷程檔案,造成政策理想與實際狀況相背離。
不過訪談中也有一些學生指出,高中製作學習歷程的過程中,培養出反思、統整能力,進
入大學後仍能受用。也有人認為學習歷程確實幫助他探索自己的興趣,有助於篩選出目標
校系。
EdYouth共同發起人、現就讀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的李瑞霖表示,去年分發入學(主要以分
科測驗成績分發)缺額偏高,使許多學生想跳過繁星、個人申請等管道,等到最後享受「
分發紅利」。然而,分發入學完全不看學習歷程,也連帶影響高中生製作學習歷程的意願

李瑞霖分享自己去年的升學經驗,因申請入學的結果不理想,不得不續拚分科測驗,也使
他反思學習歷程的用途。他認為,教育部的政策立意良好,但無法與實際狀況接在一起,
調查發現想參加「特殊選才」的學生,製作學習歷程的意願最高,可考慮增加此管道的招
生比率。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高級中等教育組副組長林琬琪今天出席觀察報告發表會,她表示
,從報告結果可知,多數學生支持108課綱的方向,只是對實施細節有些不同看法。畢竟
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環境,未來會透過教師增能研習、安排高中升大學的銜接課程、加強
輔導機制等方式,持續推動108課綱。
教育部高教司專門委員周弘偉表示,高中職學生受限於升學壓力,難免會覺得學習歷程是
為升學而做,但在潛移默化之中,素養能力也獲得一定程度的提升,相信在進入大學後,
更容易發現自己的成長。他強調:「高中的學習,不是進大學就告一段落,而是要持續學
習。」(中央社)
https://s.yam.com/ZO284
作者: DIDIMIN ( )   2022-04-23 10:53:00
學習歷程檔案這麼多,一堆學生不寫重點在哪到底有哪個教授一個一個開起來逐字看?還有附影片檔的被審資料,根本看不到五秒就想關掉了
作者: fanstarbucks (騙你的)   2022-04-23 15:53:00
國家帶頭示範作假的文化 自欺欺人
作者: tpst6603 (Fish)   2022-04-23 16:04:00
不覺得是造假文化 只是實際執行上有很多改善空間 別的不說 每次審查時間就是一週上百個學生 哪有可能資料一筆一筆的看四樓有本事就給個好建議或是說說自己碰到的困擾 大家來討論 留這種為噴而噴的留言到底有什麼意義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2-04-23 16:42:00
樓上如果爬文就會看到某篇文章下頭有數個網友表示自己看高中申請大學資料的時候幾乎不看那些歷程檔案的
作者: DIDIMIN ( )   2022-04-23 19:04:00
那系統吐槽點不少就是了,例如打成績要一格一格輸入,沒有 excel 整筆上傳的功能
作者: Ischolar (happy new year)   2022-04-23 21:27:00
本來就沒用,只有教育部裝模作樣。大學生作業就夠爛了,更何況是高中生
作者: tpst6603 (Fish)   2022-04-23 23:58:00
坦白說我自己也不會全看 在執行面上確實窒礙難行 但教育部這個政策我還是覺得立意良善 我個人覺得似乎不衝突
作者: weeny (Weeny)   2022-04-24 13:21:00
給老師書審時間逐年縮短, 資料却愈來愈多。太多主觀指標,要公平公正真的有難度。這制度真的是造成大學端與高中端各自的困擾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2-04-24 17:08:00
立意良善但未配合適當執行方針,也是枉然。期刊投稿也不乏點子新穎但是實驗設計破爛的稿件照樣不會被收錄
作者: goshfju (Cola)   2023-04-24 19:05:00
教改搞了一堆根本沒屁用 高中生腦袋清楚 台灣有救了
作者: arthur9292 (沒味蟹堡)   2023-04-24 19:49:00
潛移默化如何造假唬爛的技巧吧 試問現在高中生有幾個學習歷程是出自真心在寫的?還不是想辦法瞎掰應付教授 人家外國從小開始讓小孩探索 台灣咧 國小國中從來沒有讓學生找尋自己的興趣專長 一直讀書考試讀書考試 其他興趣通通都被視為影響學習的壞東西 到了高中讀書考試也沒少過 卻突然強迫你開始找自己的興趣 只為了寫歷程出來給教授欣賞 沒找到寫不出學習歷程考不上大學就是你自己的問題 要這樣改一半不如不要改 低能教育部
作者: diego99 (誰是我的小天使?!)   2023-04-24 21:28:00
學習歷程有沒有用,主要是看大學端怎麼看待大學端嚴格審視你的學習歷程的時候,它就會非常重要有用高中生該思考的是學測成績站總成績最多50%,在校成績又慘兮兮的時候,你覺得你的學習歷程重不重要呢
作者: ckscks178 (奇蒙子)   2023-04-24 23:02:00
大學教授根本不重視學習歷程
作者: diego99 (誰是我的小天使?!)   2023-04-24 23:30:00
樓上是根據什麼這樣說的呢?
作者: ntuame (可愛小鼠燈籠)   2023-04-24 23:48:00
潛移默化是騙人的吧,這些學生上了大學有繼續再寫學習歷程嗎?
作者: drsung48 (宛宛)   2023-04-25 01:05:00
大學教授不在乎學習歷程(同理備審)是事實二類看校名加成績 三類看面試(扣除台大醫)現在學習歷程不學重考生整理成pdf直接挪上去根本會像一堆大便不過我認為學習歷程就是備審規格化多數沒有奧林匹亞等級的學生就偶爾做一些更何況教授沒看 你就敢不做了嗎? 高中生也是可愛說難聽今年越多學校開項目像 三小 綜整心得的就是告訴學生 如果你的成果很平庸 教授就不看了嘻嘻然後學習歷程還鼓勵學生寫一堆沒用的垃圾小論文大多數教授根本看不懂這三小除非你有能力或背景直接搬出大學專題等級的內容
作者: playchicken (playchicken)   2023-04-25 02:26:00
根據去年學長回來分享學習歷程根本沒用 基本上都看面試筆試和在校而已
作者: aiko6576 (新用戶)   2023-04-25 09:32:00
大學會看在校成績?(排除繁星
作者: AsukaMiku (飛鳥吃壽司)   2023-04-25 11:00:00
DR大正解我去年直接分科 學習歷程啥鬼的都沒做
作者: diego99 (誰是我的小天使?!)   2023-04-25 13:31:00
為什麼我看到不是教授的自以為是教授0.0https://bit.ly/3LuOLxH 早在去年就有相關報導了不過樓上有人說的是正確的,不想花時間在學習歷程上,專注在分科會是不錯的選擇。
作者: redsa12 (哈吉米)   2023-04-25 13:50:00
學習歷程很重要啊 我們系上2/3的人都把全部上百份學習歷程都完整看完
作者: una283 (無)   2023-04-25 16:28:00
已經分三種方式入學了 就挑自己適合的方式入學喜歡考試的就走分科 幹嘛要去挑人家愛走學習歷程的就像要選系的就去選系 幹嘛還回頭笑別人選校
作者: afsmart (人之初,性本散)   2023-04-25 16:52:00
但很多選校的出社會後再後悔自己當初沒選系qq
作者: lovehan (尋找初衷...)   2023-04-25 19:33:00
分科就是唯一的解套方案
作者: AsukaMiku (飛鳥吃壽司)   2023-04-25 22:09:00
樓上和我想的一樣 與其選擇新出來沒人用過的學習歷程不如專注分科 還可以直接解套我是該報告訪談13人中的其中一位 也是這樣和他們說的
作者: diego99 (誰是我的小天使?!)   2023-04-25 23:38:00
你沒選擇用的東西不代表該東西沒用吧 :)
作者: lovehan (尋找初衷...)   2023-04-26 05:06:00
報告寫得再好,還是比不上學測4科60級分,因為連第一關都過不了。最慘的就是,做得要死要活,過了第一關,結果根本沒人要花時間看你的報告,不如從一開始就不要做。不要說大學教授不會看了,出社會有人會看嗎?你去找工作的時候,面試官會看嗎?台G店會看嗎?結果人資還不是只看你是不是台清交成政or 其他
作者: una283 (無)   2023-04-26 07:10:00
沒有人一開始就很會做報告的 提早來做報告跟提早學英文都是一樣的意思也許會做報告沒辦法帶你進台積但可以讓你被少電一些對大部分人來說不做報告省下來的時間並不保證換到滿級分
作者: diego99 (誰是我的小天使?!)   2023-04-26 09:17:00
怎麼會有人拿到第一關能否通過來質疑第二關呢?
作者: fgdf (三)   2023-04-26 17:36:00
我小時候有試辦不計分的學習歷程 收集這些是感覺不錯啦但是變成軍備競賽之後就不太好
作者: antry7623 (Kodpale)   2023-04-26 20:57:00
我想說的是,不是面試官不看,是因為你拿出來的報告很渣,根本沒有看的價值。
作者: afsmart (人之初,性本散)   2023-04-26 22:36:00
我覺得就把學習歷程當出社會前的模擬找工作履歷訓練吧我升高中、升大學、升碩士 一路都是聯考、指考、考試入學 全筆試考上去的 從來沒有書審和面試過出社會找工作面試整個就變電到爆qq
作者: drsung48 (宛宛)   2023-04-27 10:01:00
就是不用矯枉過正 以前還流行花錢請人做不知道這些歪風消失沒
作者: miw1980 (新年快樂)   2023-04-27 20:11:00
最近不是一堆服務性,手語,熱舞縮編,學生都跑去學術性社團的新聞嗎?學生只是潮流的魚,主要是教育丟了什么餌
作者: Frobel (幼稚教育之父)   2023-04-28 12:24:00
過去以來的所有教改都是利益良善,或者過西洋教育流派的提出者也都是利益良善,但為何要一改再改?因為始終不肯補足真正的教育人力與資源,大筆錢花在為了改而辦的研習,其實光是補足人力實現幾千年前的「因才施教」就夠了
作者: steake (奇蹟)   2023-04-30 12:44:00
大學教授根本不會認真看這個歷程。設身處地想一下你如果是教授阿,1天內要看完這些資料,但是看完後薪水也不會增加。那你會認真看嗎?完全沒有意義的歷程
作者: diego99 (誰是我的小天使?!)   2023-04-30 21:38:00
滿有趣的,說教授不會認真看的人沒一個是教授
作者: kougousei (kougousei)   2023-04-30 22:04:00
有好幾個教授在fb實名說有看 然後就ptt dcard拼命說不會看
作者: goshfju (Cola)   2023-05-02 14:05:00
既然有這個東西要填,表面功夫還是要做下,但也不宜花過多時間。
作者: drsung48 (宛宛)   2023-05-02 18:28:00
Kou 好可愛 想法像小學生你以為請碩生幫忙處理會在網路上講喔嘻嘻
作者: UMChen (UM)   2023-05-02 19:37:00
在校成績前10%,排序就很前面了;私校全備的,反正都會上,懂?
作者: MT6797 (Helio-X20)   2023-05-02 21:55:00
看是一定會看,看到多仔細就難講了。很多年前上百份備審,只給一天還兩天看,你說這能看多仔細?當然啦你備審用幾句話就看得出超屌的話必定能脫穎而出,剩下大多數人都嘛差不多,內容都公版流水帳,最後就照成績排省事。但我覺得這也不能怪教授,因為大多數人拿得出的東西都那樣,制度上又有時間壓力。以前還有那個極度可笑校園參觀,說是團體面試XD
作者: afsmart (人之初,性本散)   2023-05-03 01:44:00
還有教授不只要看大學部繁星個申書審,他們還要看碩士班甄試入學書審、博士班甄試入學書審、博士班考試入學書審有的校系甚至連碩士班考試入學也有書審了每個都詳細看,他們本業的研究、教學都不用做了= =!如果我是教授應該只有博士班的會仔細看吧!一來申請的人少,二來這些人才是做研究的主力XD
作者: diego99 (誰是我的小天使?!)   2023-05-05 11:48:00
上面看來有人不知道今年高三是108課綱第二屆耶其他像是「如果我是教授,我會...」可以不用講,因為你不是教授阿。
作者: MT6797 (Helio-X20)   2023-05-05 21:30:00
有些事情叫常識,不用當上教授也知道教授不吃飯會餓死。如果制度上不合理,像是以前一天要看兩百份,這不可能每份都看得鉅細靡遺,用常識想就知道。這倒不是說這類書審完全沒意義,只是你不夠突出的話很難在短時間內被看到。原文倒數第三段我覺得概念就很不錯,點出了特殊選才製作書審意願最高,理論上走這類管道的也才比較有機會拿出很特別書審內容,讓教授眼睛為之一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