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為什麼中後期的曹魏野戰能力會輸給蜀漢?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2-03-02 22:13:04
先講結論,曹魏戰力當中不如預期的部份,實難以和士家的生活水平,存在密切關聯
首先觀察曹丕"欲徙{士家十萬戶實河南。時連蝗民饑,群司以為不可"(辛毗傳),曹丕並不笨
不會在這等危機上,火上加油的遷徙農人,連帶推論如果士家構成農事的中堅份子
則曹丕根本連提都不會提,最後結果折衷"遂徙其半"
畢竟曹丕到曹叡前中期的經濟狀況,大致遵從司馬芝傳的"諸典農各部吏民,末作治生,以要利入...自黃初以來,聽諸典農治生,各為部下之計.."
曹叡自稱"講武於農隙",只怕也是表面之辭,面對蜀漢的威脅,竟"略無備預"((魏略)
〈明帝紀〉甚至在蜀軍入寇時,直言"朝臣未知計所出"
洛陽在歷經戰亂殘破,之後賴鍾繇搞移民等政策下,逐漸好轉,至文明2帝時,更為首善之區
試想如果遷徙的"士家"屬低端人口,這對發展商業絕對是弊大於利
因此個人認為士家並未如一些前賢所見,其所過的日子並不好,相反地其消費能力應有一定等級的高才合理
在商業高度發展的社會底下,農夫成了收入階層相對比較低的一群,可想而知要募得有錢人去出遠門勞作
難度十分的高,更得考慮服徭役這段期間,大筆資金未流通所引發的經濟損失
上述具體顯現在司馬懿"表徙冀州農夫佃上邽,興京兆、天水、南安監冶"(晉書),可知他找的並非所謂士家
而時空背景為〈明帝紀〉:"自去(230年)冬十月至此(三)月不雨,辛巳,大雩。夏四月.."
參考當年天公不作美之下,仍有夏侯惇率將士勸種稻,民賴其利的例子
農夫更成為珍貴資源,而需要留下來積攢糧食用的,所以種田者理論上不會被浪費時間在遷徙之上
惟因關隴戰事興起,軍糧吃緊,故有此一舉,辛毗主張徙士家會失民望,應亦著眼於共體時艱
大家一起加減種田,有多少成果算多少
五丈原時,秦朗都率領最精銳的中軍押上來了,愚見以為就不適合再以敢戰與否,而論其能力高低
三國戰亂了那麼久,打到後來戰力的質,其實都嘛心照不宣,閻芝、呂乂兩認巴西太守
先後在蜀漢兵力告急時,由調發再至募取50K兵贊助,透露出逃兵嚴重下的利誘大絕
其次需注意曹叡自認"宕渠、高定、青羌莫不瓦解,為(諸葛)亮仇敵"(魏略),然後宕渠正好歸巴西管
如此情況下的作戰向心力,可想而知的不會高到哪兒去,曹魏果真要打,其實是有大條理由的啊
作者: siliver (奶茶貓~~號:)   2022-03-03 09:20:00
連年戰亂,倒楣的還是人民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