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伐吳與伐蜀 何者較為困難?

作者: godivan (久我山家的八重天下無雙!)   2018-01-11 19:56:13
※ 引述《xeloss (蟹工船の労働者)》之銘言:
: ※ 引述《leo755269 (天才小釣手)》之銘言:
: : 本人學識平庸,想問問這個主題
: : 伐蜀的時候,魏的主將是鍾會、鄧艾、諸葛緒等人,兵力大概至少16,17萬起跳
: : 從雍州到漢中的山谷,據說極為險要,舉步維艱
: : 魏國人數有優勢但蜀據險而守,也不知道要耗到何時,是因為鄧艾走陰平才決定戰局
: : 晉伐吳的主將則是杜預、王渾、王濬
: : 吳國則有長江天險,孫吳水軍一般認為也是三國最強
: : 人數簡單翻武帝紀跟杜預傳沒找到,維基寫說20餘萬
: : 雖然吳的國力應該優於蜀,但晉當時已併吞蜀,也比當初魏更強
: : 而且戰略上可以從蜀(長江上游)、荊州、淮南三方進軍
: : 當時陸抗、丁奉等名將已死,蜀國當初至少還有姜維、張翼等名將(應該吧?
: : 補給來說,漢中地形應該是一大挑戰,江東的話後方遼闊可能比較ok,但渡江後就...
: : 假如維持三國鼎立的國際局勢,魏(晉)選擇伐吳或伐蜀,何者更難呢?
: 當初司馬昭是力主先攻蜀在攻吳
: 客觀原因是當時蜀國內部比吳國內部不穩定
: 尤其宦官黃皓進讒
: 姜維上去跟劉禪告御狀
: 反落個躲去沓中避禍練兵的窘境
: 蜀漢後期人才凋零
: 尤其蜀國後期軍事大抵上依靠姜維為主維持和曹魏對峙的盤面
: 姜維離開蜀國政治和軍事中心
: 反倒讓蜀國對曹魏在軍事上轉趨被動
: 這也是為何魏滅蜀之戰
: 劉禪下令棄守漢中的根本原因
: 姜維還在這種事是不可能會讓它發生的
: 這也讓魏滅蜀之戰創造有利戰機
: 單就軍事層面來說
: 蜀地據險而守 反而不易攻吳時的渡江淮
: 只是軍事上滅蜀之戰鄧艾偷渡陰平成功 江油馬邈不戰而降真的是強運賺到
: 孤軍兵臨成都城下反而因為劉禪信譙周而成功逼降蜀漢
: 不然姜維還領軍在劍閣據險和魏軍伐蜀主力鍾會對峙呢
: 劉禪不降 當時成都尚有兵餘萬
: 巴東羅憲尚在 南中地區都還有備糧與兵馬
: 魏滅蜀之戰不會這麼早就結束的
南中之地是有問題
當初譙周在上奏的時候有提到(大家是說往南中或者往東依託東吳)
或以為蜀之與吳,本為和國,宜可奔吳;或以為南中七郡,阻險斗絕,易以自守,宜可奔
南。惟周以為:「自古已來,無寄他國為天子者也,今若入吳,固當臣服。且政理不殊,
則大能吞小,此數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則魏能并吳,吳不能并魏明矣。等為小稱臣,孰
與為大,再辱之恥,何與一辱?且若欲奔南,則當早為之計,然後可果;今大敵以近,禍
敗將及,羣小之心,無一可保?恐發足之日,其變不測,何至南之有乎!」羣臣或難周曰
:「今艾以不遠,恐不受降,如之何?」周曰:「方今東吳未賓,事勢不得不受,(之受
)〔受之〕之後,不得不禮。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請身詣京都,以古義
爭之。」眾人無以易周之理
後主猶疑於入南,周上疏曰:「或說陛下以北兵深入,有欲適南之計,臣愚以為不安。何
者?南方遠夷之地,平常無所供為,猶數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勢偪之,窮乃幸從。是
後供出官賦,取以給兵,以為愁怨,此患國之人也。今以窮迫,欲往依恃,恐必復反叛,
一也。北兵之來,非但取蜀而已,若奔南方,必因人勢衰,及時赴追,二也。若至南方,
外當拒敵,內供服御,費用張廣,他無所取,耗損諸夷必甚,甚必速叛,三也。昔王郎以
邯鄲僭號,時世祖在信都,畏偪於郎,欲棄還關中。邳肜諫曰:『明公西還,則邯鄲城民
不肯捐父母,背城主,而千里送公,其亡叛可必也。』世祖從之,遂破邯鄲。今北兵至,
陛下南行,誠恐邳肜之言復信於今,四也。願陛下早為之圖,可獲爵土;若遂適南,勢窮
乃服,其禍必深。易曰:『亢之為言,知得而不知喪,知存而不知亡;知得失存亡而不失
其正者,其惟聖人乎!』言聖人知命而不苟必也。故堯、舜以子不善,知天有授,而求授
人;子雖不肖,禍尚未萌,而迎授與人,況禍以至乎!故微子以殷王之昆,面縛銜璧而歸
武王,豈所樂哉,不得已也。
往東奔吳只會變成吳的臣屬 不可能再回到天子之勢
況且吳小魏大只會得到第二次羞辱
往南中了話 南中叛服不定更加危險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01-11 20:16:00
譙周第2點 有無可能魏為南中豐富各式礦產 就算阻險照樣硬攻
作者: meredith001 (ああああ ̄▽ ̄)   2018-01-12 09:35:00
南中看永曆的案例就知道了 被綁起來殺掉跟魏國邀功
作者: kirbycopy (鐵面騎士)   2018-01-12 10:20:00
所以除了投降以外的正解就只有守成都城了?
作者: bilice   2018-01-12 11:39:00
問題是滅蜀戰前期劉禪主動拒絕調南中和江州兵馬支援。當時他認為靠姜維兵力就能堵死魏軍。這點證明南中江州有機動兵只大自己的困難就是投降主義。說穿了就是劉禪無能+反應慢上面漏字:只片面誇大自己困難就是投降主義。樵周是也。
作者: kirbycopy (鐵面騎士)   2018-01-12 12:42:00
話說調動其他兵馬的話 會不會被東吳撿尾刀阿
作者: xeloss (蟹工船の労働者)   2018-01-12 13:40:00
劉禪有調閻宇西進成都救援啊 這隻兵馬是從永安發出的屬江州都督下轄的 然後巴東的羅憲留守 東吳派盛曼領軍西進援蜀 半途劉禪投降 援蜀吳軍趁火打劫攻永安 圍困羅憲於永安但久攻不下退兵
作者: Lyon9 (一點滴詩意)   2018-01-12 13:56:00
畏戰 資訊又不明 旁人一說 順勢就降了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01-12 14:47:00
阿斗:鄧艾這隻軍打哪兒來的啊?此刻朕頗能體會當年,劉璋一聽到馬超來就降的心情了(誤)
作者: Qaaaa (小Qa)   2018-01-13 07:55:00
阿斗會抖 應該不是因為鄧艾奇兵 因為這吱軍早被發現了 而是最後勉強算知兵的的諸葛瞻軍團跟將領被滅 如果當時閻宇已經在成都 可能狀況會大不相同
作者: TheoEpstein (Cubs)   2018-01-13 09:18:00
諸葛瞻沒意識到他就是最終防線了....衝出去被過就單單了(今年世足年)
作者: Lyon9 (一點滴詩意)   2018-01-13 10:07:00
閻宇留羅憲守永安後 率軍救援成都 結果呢? 沒說了 該不會最後跟阿斗一起去魏國了吧XD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01-13 13:29:00
看《資治通鑑》的說法 諸葛瞻是發現了 但我猜卻被黃皓之流的給封鎖消息 不給阿斗知道 否則也不會出現"漢人不意魏兵卒至,不為城守調度;聞艾已入平土,百姓擾擾,皆迸山野,不可禁制"..這樣的敘述了"(黃)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致,啟後主寢其事,而羣臣不知"(姜維傳) 當初就因黃皓而沒派軍去陽平關 畏罪的可能性頗高抱歉應該說沒第一時間派去 後來才去時守將蔣舒已投降而太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