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從弩談起(一之一)三國兵器製造管理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7-11-19 21:59:02
※ 引述《Houei (金山好吃粥,伸!)》之銘言:
: ※ 引述《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之銘言:
: : 司馬家奪權有運氣跟政治因素,跟大修宮殿與中尚方關係恐怕很小
: 推 blackillidan: 感謝分享,並同意大修宮殿恐怕與司馬奪權關係不大 11/19 20:22
: 要我是魏國皇帝,我也會希望上面說的是真的,不嫌棄看完以下的理由便可知曉
: 雖然應該很多人不會我一樣想太多,但還是嘮叨一下個人對於魏明帝大搞奢靡的另類觀點
: 《魏書》、《晉書》隨便找都一堆曹叡的負面描述
三國志跟晉書還是持傳統觀點,就文本而言,除非是要討論晉的正統論敍,
不然這段的切入點應該沒這麼多想像空間
這我建議可以看近年來針對傳統史書的文本研究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史料批判研究〉 https://goo.gl/GzFuKG
《中古時代的歷史書寫與皇帝權力起源》,徐冲
第一篇是介紹式的回顧,第二篇是近年來中國中古政治史研究新銳所寫的作品
近年來針對話語權的研究很多都朝向史書的文本分析,這日本做的很紮實,徐冲也是
師學日本,像安部聰一郎對《後漢書》、《後漢紀》的文本分析,指出名士圈是
(如八俊、月旦評)是後期才出現,名士圈有地域限制,當時還沒有所謂的天下名士,
那是三國跟晉代時期才逐漸出現,而史書書寫者已經受後來朝代看東漢的影響,
把後代史觀下的名士書寫進去
而津田資久則對曹魏的書寫有很大的啟發性,像曹丕、曹植之爭跟曹植的悲劇形象
是陳壽特意為之,因為司馬炎跟司馬攸的話語權爭奪跟輿論的渲染,還有賈逵、王肅
利用《周禮》強調宗室輔政的思維都影響到陳壽書寫時的筆法
徐冲則對續漢書‧百官志做論述,強調其基礎是東漢後期崇重《周禮》的士人群體
在儒學意識下的再造,重塑新的皇權結構的努力,這樣的書寫模式是因為魏晉時代對
正史的書寫認為是秩序的一部份,是對國家權力結構的認同,所以會在史料處理中,
有意無意的對現實問題回應(書中還有很多內容,很具啟發性,值得一看)
這部份批評很多,不過很多令人眼睛一亮的論點
很多論點可以呼應西方近年來在文本分析的進展,也能切入像海昏侯墓出土的
齊論‧知道與問王兩篇為何被刪,過去沒有文本,現在出土正好能研究這兩篇
是有什麼思維被當時代所否定,因此被時代淘汰
: 畢竟作為晉把魏給取而代之的理由,這樣寫也很正常就是,所以暫且不提
: 蜀漢方面的像《蜀書》、《華陽國志》、《蜀鑒》、《諸葛亮集》等...
: 在下目前仍查無類似的說法,還望先進們補充QQ
: (《蜀書》等就算找得到,問題整個《三國志》就是以曹魏為正統啊啊啊)
: 相對的,《魏書》、《晉書》、《晉紀》等稱司馬一族勤儉治國之類的
: 在下自然也持保留態度,因此本篇重點在以魏晉蜀以外的觀點來切入
: 以目前僅找到的兩段話來論證之
: (一)首先是孫權對諸葛瑾說的,還算有點公信力吧,〈諸葛瑾傳〉:
: "...又別咨瑾曰:「近得伯言表,以為曹丕已死,毒亂之民,當望旌瓦解,而更靜
: 然。聞皆選用忠良,寬刑罰,布恩惠,薄賦省役,以悅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時。孤
: 以為不然。操之所行,其惟殺伐小為過差....其所以務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
: 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彊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
: 寧是興隆之漸邪....」"
: 確實吳蜀兩國自魏明帝登基以來,對曹魏的入侵幾乎是年年都有,從來沒有少過
: 也讓後人有"創痍號痛之聲于今未已"(《魏略》)的借題發揮的空間
: 啊我魏就強啊!你們要聯合對付我,我有什麼辦法 ╮( ̄▽ ̄)╭
: 砲了一堆但最起碼孫權也承認魏國人民困苦之後,曹叡並未放給它爛的事實
: (題外話:陸遜的這番擔心,反倒可作為支持他不輕易北伐的理由)
這篇就過去中國的傳統史觀重新再講一次而已
尤其儒家思維很重視「薄賦省役,以悅民心」
我對此是有很多疑問的,尤其近年來的經濟制度史研究這塊被打的超慘
社會權力結構下薄賦省役,悅的是什麼人的民心?
想想看袁紹的「紹為人政寬,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傷怨,市巷揮淚,如或喪親。」
跟諸葛亮的「亮刑法峻急,刻剝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懷怨歎。」
我覺得會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尤其諸葛亮對法正講的那一段可以多看幾次
法正諫曰:「昔高祖入關,約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據一州,
初有其國,未垂惠撫;且客主之義,宜相降下,願緩刑弛禁,以慰其望。」
亮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無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
高祖因之,可以弘濟。劉璋暗弱,自焉已來有累世之恩,文法羈縻,互相承奉,
德政不舉,威刑不肅。蜀土人士,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以陵替;寵之以位,
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實由於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
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榮恩並濟,上下有節。為治之要,於斯而著。」
我並不認同裴松之的論點,我是傾向於諸葛亮真的就是這樣幹,不然他根本無力
建立起蜀漢的軍政經體系,人民後來知道這的好處自然稱善
我不想談現代政治(把豪族代換成財團),
不然看看現在就知道為什麼諸葛亮後來會被感念了
: (二)另外同樣跳過批判魏晉而只看讚譽的,可參考或許較沒偏魏晉
: 且作者習鑿齒"以魏為偽國"的《襄陽記》,引吳國末代丞相張悌的一段話:
: "「....(曹)丕、叡承之,係以慘虐,內興宮室,外懼雄豪,東西驅馳,無歲獲安,
: 彼之失民,為日久矣。司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
: 為之謀主而救其疾,民心歸之,亦已久矣....」"
: 來反向證明大興土木的確臭名遠播過
: 濫用中尚方這點也不妨解讀為配合演出罷了,總要有地方擺這些"玩弄之物"吧
: 張悌曾經饒過張喬的7000降兵,或許有人以此來質疑他有可能站在司馬家那邊
: 替司馬家美言幾句,但基於以下原因我覺得頂多算客觀講法:
: 1.張悌終究為晉軍所斬而非投降晉軍,排除奸細的可能
: 2.是吳人輕忽晉軍在先,他為了提醒大家別鬆懈,才刻意強調晉軍不好惹
: 亦即該段話後面的"任賢使能"、"智勇兼人"會具體表現在作戰方面
: 只認為司馬家幫曹叡止了血,並未提到有多勤儉
: 舉完以上兩段以後,開始接入正題吧,腦補居多麻煩大家鞭小力一點~_~
: 史書上好像沒看到魏明帝像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或發失心瘋而開始弛豫國事?
: 那他又何必拿石頭砸自己之前的德政,故竊以為一定有其盤算
: 看看有沒有怒斬那些犯顏直諍的就知道了
: 小弟同意陳寅恪先生的看法,提升"才"的地位至凌駕一切的曹操所奠基的魏國
: 象徵寒門勢力的抬頭,先天上顯然已與首重德行的儒家豪族思想相左
: 為稍緩尤重刑法之下,與儒家的對立,曹叡第一步先減輕刑罰,拉回一點局面
: 再下一步奢靡的險棋 ─ 竊以為目標是為了拉攏豪族!
: 考慮曹魏一統北方後,抑制豪强兼併,而屯田制亦有削減豪強地主的土地與勞動力的意味
: 操哥也因此付出豪族對自己支持度不如預期的代價
: 直到曹叡時,已有九品官人法為戶調制下,人手還夠徵調的豪族,回復部份經濟優勢
: 但猜想曹叡覺得這樣對豪族放出的利多還不夠...
: 戶調制下,難民、流民們即使選擇當自耕農,一旦受徵召勞役就得面臨人手不足的問題
: 因此依附豪族,藉由以戶為單位來減輕勞役負擔,應會受到有望壯大的豪族歡迎才對?
: 只不過面對豪族爭奪戰,司馬家也非省油的燈,自有其對應之道,這部份先進們談很多了
: 加上後來因為一些失策(或者說運氣都沒站在曹魏這邊)
: 終究還是讓司馬家給奪權走了
曹叡沒想這麼多吧,畢竟被諸葛老賊迫害多年,他死了,心態放鬆就這樣
純粹就是曹魏的經濟進入上升期,他的政治威望也夠,有本錢這樣花而已
作者: Hartmann (銀之朔風)   2017-11-19 22:36:00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7-11-19 23:39:00
推經濟制度史研究
作者: ocean11 (深海)   2017-11-20 00:56:00
我覺得民心到底是哪個民,很有討論空間。
作者: ewayne (ec)   2017-11-20 02:54:00
肯定不是農民就是了,農民出得再多也沒世家大族出得多岔個題,我今天看到一篇新聞說佛羅倫斯,從文藝復興到現在的600年間,繳稅大户跟有影響力的就是那幾家,那篇新聞說近現代中國也有類似狀況。當然那只是新聞報導,沒列出論證資料。如果近現代就是如此,那世族更為重要的年代,我是很好奇統治者會有多在乎農民...
作者: poolfish (理不盡散魂吳鳳劍)   2017-11-20 04:13:00
很在乎吧,不過是用群來算的,跟工蟻一樣………
作者: a7v333 (蠢與窮)   2017-11-20 18:07:00
作者: swallow510   2017-11-27 21:10: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