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淺談沈彌婁發甘寧之亂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6-10-23 01:40:10
※ 引述《ander112233 (ander112233)》之銘言:
: ※ 引述《boman (暴 民)》之銘言:
: : 《華陽國志》又不是只有『劉二牧志』,
: : 前面的『漢中志』已經清楚提及「建安五年殺魯母、弟。魯率巴
: : 夷杜濩、朴胡、袁約等叛,為讎敵。」
: : 這二志的的描述過程雖有出入,正常來看,如果張魯194年反叛,
: : 劉璋沒有需要等到200年才來殺張魯母弟和派龐義討伐。前面的
: : 『漢中志』比較合理。從不遜到反叛應是有導火線,殺張魯母弟
: : 應是發生在先。
: : 龐義進入巴郡就是要抵擋或討伐這些反叛,龐義在巴西郡的戰情
: : 也可能不是很差,不然常敗將軍如何有記載是恃功驕豪,令劉璋
: : 怕成為第二個趙韙。
恃功驕豪應該是基於以下記載:
《三國志.劉焉傳》
"時征西將軍馬騰屯郿而反,焉及範與騰通謀,引兵襲長安。範謀泄,奔槐里,騰敗,退還
涼州,範應時見殺,於是收誕行刑。英雄記曰:範從長安亡之馬騰營,從焉求兵。焉使校
尉孫肇將兵往助之,敗於長安。議郎河南龐羲與焉通家,乃募將焉諸孫入蜀。"
(中略)
英雄記曰:龐羲與璋有舊,又免璋諸子於難,故璋厚德羲,以羲為巴西太守,遂專權勢。
: 這是你犯了「孤證不立」之誤。
如果史書都相互間沒有矛盾,這樣評論也許還不為過XD
先來看24史的說法:
《後漢書.劉焉袁術呂布列傳》
"初,南陽、三輔民數萬戶流入益州,焉悉收以為眾,名曰「東州兵」。璋性柔寬無威略
,東州人侵暴為民患,不能禁制,舊士頗有離怨。趙韙之在巴中,甚得眾心,璋委之以權
。韙因人情不輯,乃陰結州中大姓。建安五年,還共擊璋,蜀郡、廣漢、犍為皆反應。東
州人畏見誅滅,乃同心并力,為璋死戰,遂破反者,進攻韙於江州,斬之。
張魯以璋闇懦,不復承順。璋怒,殺魯母及弟,而遣其將龐羲等攻魯,數為所破。魯
部曲多在巴土,故以羲為巴郡太守。魯因襲取之,遂雄於巴漢。"
以上可看出,趙韙亂在前,劉璋殺魯母及弟在後
《三國志.劉焉傳》
"璋,字季玉,既襲焉位,而張魯稍驕恣,不承順璋,璋殺魯母及弟,遂為讎敵。璋累
遣龐羲等攻魯,數為所破。
璋累遣龐羲等攻魯,數為所破。魯部曲多在巴西,故以羲為巴西太守,領兵禦魯。英雄記
曰:龐羲與璋有舊,又免璋諸子於難,故璋厚德羲,以羲為巴西太守,遂專權勢。後羲與
璋情好攜隙,趙韙稱兵內向,衆散見殺,皆由璋明斷少而外言入故也。英雄記曰:先是,
南陽、三輔人流入益州數萬家,收以為兵,名曰東州兵。璋性寬柔,無威略,東州人侵暴
舊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闕,益州頗怨。趙韙素得人心,璋委任之。韙因民怨謀叛,乃厚
賂荊州請和,陰結州中大姓,與俱起兵,還擊璋。蜀郡、廣漢、犍為皆應韙。璋馳入成都
城守,東州人畏韙,咸同心并力助璋,皆殊死戰,遂破反者,進攻韙於江州。韙將龐樂、
李異反殺韙軍,斬韙。"
從"先是",也可看出,趙韙亂在前,劉璋殺魯母及弟在後
ok,看完24史的版本,接著看其他史書的版本:
《華陽國志》《漢中志》
"焉上書言「米賊斷道。」至劉焉子璋為牧時,魯益驕恣。璋怒,建安五年殺魯母、弟。魯
【說】〔率〕巴夷〔王〕杜濩、朴胡、袁約等叛,為讎敵。"
《華陽國志》《公孫述劉二牧志》
"興平元年,焉徙治成都。既痛二子,又感祅災,元豐本作讃。疽發背卒。州帳下司馬趙韙
、治中從事王商等貪璋溫仁,共表代父。元豐本與廖本作父。他各本作又,句下屬,非。
京師大亂,不能更遣,天子除璋監軍使者,領益州牧。以韙為征東中郎將,率眾征李本依
《三國志》改作擊。劉表。
璋字季玉,既襲位,懦弱少斷。張魯稍驕於漢中,巴夷杜濩、朴胡、袁約等叛詣魯。璋怒
,殺魯母弟,遣和德中郎將龐羲討魯。不克。巴人日叛。乃以羲為巴郡太守,屯閬閬中禦
魯。羲以宜須兵衛,輒召漢昌賨民為兵。或構羲於璋,璋與之情好攜隙。趙韙數進諫,不
從,亦恚恨也。建安五年,趙韙起兵數萬,將此將字作率字解。以攻璋。璋逆擊之。明年
,韙破。"
確實a大說得很好,劉璋斷不可能在有了趙韙這個大敵後又去宰張魯母弟
所以"璋怒"之後,"殺魯母弟"之前,應該就已經"以羲為巴郡太守"&"趙韙起兵數萬"
或者其實應該 乃以羲為巴"西"太守才對
事實上a大自己都說了下面的事件,足以證明上頭的說法:
: 征東中郎將安漢趙穎建議分巴為二郡。穎欲得
: 巴舊名,故白益州牧劉璋,以墊江以上為巴郡,
: 江南龐羲為太守,治安漢。〔璋更〕以江州至臨
: 江為永寧郡,朐忍至魚復為固陵郡,巴遂分矣。”
: 《華陽國志.巴志》
: 趙穎即趙韙。此事發生在興平二年(195年)。
雖然隔年才破趙韙,但這邊在下覺得有一種可能是
建安五年殺魯母弟時,趙韙其實已經敗象很明顯,劉璋才敢派龐羲討張魯
: ”張魯以璋闇懦,不復承順。璋怒,殺魯母及
: 弟,而遣其將龐羲等攻魯,數為所破。魯部
: 曲多在巴土,故以羲為巴郡太守。魯因襲取
: 之,遂雄於巴漢。” 《後漢書.劉璋傳》
: ”璋,字季玉,既襲焉位,而張魯稍驕恣,不
: 承順璋,璋殺魯母及弟,遂為讎敵。璋累遣
: 龐羲等攻魯,〔數為〕所破。”《三國志.劉璋傳》
: ”焉死,子璋代立,以魯不順,盡殺魯母家室。”
: 《三國志.張魯傳》
: 從以上所述,可以得知「巴夷叛歸張魯」、「劉璋
: 殺張魯母弟」、「派龐羲攻張魯」是接在劉璋即位
: 之後(興平元年、194年)旋即發生,而距趙韙
: 之亂(建安五年、200年)前非常久。
基本上建安五年(200年)殺魯母及弟在前,興平二年(195年)以羲為巴郡太守在後
就已經矛盾了
故愚見以為該"巴郡",應為"巴西"之誤植
但在下也對
殺張魯母弟是否接在劉璋即位之後(興平元年、194年)旋即發生,持不同看法
後漢書跟三國志應該是省略殺張魯母弟以及趙韙之亂的時間沒寫
才會有旋即發生的錯覺
史書本來就不可能鉅細靡遺把所有細節都給敘述到
就以"焉死,子璋代立,以魯不順,盡殺魯母家室"來說好了
如果真的旋即發生,應該會加個"頃之"之類的吧@@..
: 回到原文,《華陽國志.漢中志》所說的”建安五年”
: ,你不會不感到奇怪?
: 當時巴蜀內地最大的變亂是「趙韙之亂」。
: 劉璋斷不可能在有了趙韙這個大敵後又去宰張魯母弟、
: 抵禦趙韙都來不及了也無力先行攻張魯、
: 而趙韙之亂事實上與張魯之亂有著遠因的因素,沒了張
: 魯他也用不著推薦龐羲出任巴郡太守,到頭來惹著一身
: 爛泥……
既然華陽國志的版本不合邏輯
那照後漢書&三國志的版本,趙韙之亂被平了再去宰張魯母弟,就沒疑問了才是?
: : 劉璋和趙韙在劉表找麻煩下也只是屯兵巴東,而且兩人也不和,
: : 另有張魯在北方威脅他們,他們與194年的孫策何德何能可以圍
: : 毆劉表。
: 劉璋趙韙不合是「龐羲被質疑恃功驕豪,欲有外意」之事,
: 龐羲被質疑恃功驕豪,欲有外意的原因在龐羲出任巴郡太守
: 的作為。
: 龐羲出任巴郡太守的原因是張魯之亂……疑?
: 你自己都很清楚「巴夷之叛」發生在興平元年二年之間而
: 非建安五年,你在吵什麼?留言留那麼大段是留心酸的?
以a大照華陽國志的版本來論述,劉璋趙韙不合是因為龐羲想仿照趙韙
領了兵卻抗命沒去打劉表
於是假藉招募民兵抵禦張魯之名,行擁兵自重之實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