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方北辰-三國名將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6-10-14 03:44:14
※ 引述《TACH1BANA (西曹令史濟陰狼刃)》之銘言:
:  前述其實亦可視為關羽並非俗說那麼冒進、擅自進攻襄樊。
關羽雖然跟同樣萬中選一的張遼徐晃要好
但史書似乎找不到跟被嘆為「將軍真天人也」的曹仁要好的紀錄?
不知是否有可能因此看輕曹仁而冒進?
:  主要還是宛城或南陽一郡不屬於劉表荊州故土,南陽在兩漢已不被視為
:  「楚」地之一,卻是「夏」人之居而其風氣與中州(兗豫一帶)接近。
:  與其看成豪賭不妨視為關羽真正相信陸遜重申的「操猾虜也」、「以全
:  獨克」、「利在同盟」、「共獎王綱」。
如果把在合肥重挫 跟 此書信聯想在一起,"謙下自託"其實非常合理
: 與其說有自信得樊,不妨視為
:  關羽終等到有機會達成使命的一日(如前所述曹仁圍宛時呂蒙仍在)。
:  北軍保宛與南軍據樊的意義並不同(何況保洛也與保宛並不同),魏王
:  指示襄樊必守的話,左右誰能夠勸曹仁逃離,滿寵的眼光也就不特別,
:  魏文帝也不會棄守襄樊。
滿寵那席話,在下覺得有些誇大
劉備當時主力都遠在漢中,以關羽有限的兵力要分兵把守多處,難度甚高
何況還是在不損兵的情況下估算的
:  在下是認為後見之明的色彩仍可以再淡一些,關羽未看出的實情應當也
:  未為劉葛所認清,關羽所信任的表象應該也為劉葛所相信。孫權前兩年
:  在合肥重挫,連喪宿將甘寧、陳武、淩統(甘寧、淩統卒年參考《建康
:  實錄》),亦不失為向北軍請降(可以是也終究是手段)、暫不大出的
:  可信因素情報。
孫權以其愛妾殉葬陳武,只會增加仇恨而放不下悲痛吧
==
另外引述自KOEI版 #1N-vQBfo 的推文 感謝archerhao大的批評指教
→ archerhao: 所以你的意思是:不能打,就要逃。既然沒逃,就是能打
→ archerhao: 。能打卻不出去打,不是肯定對方遲早會出問題,就是不
→ archerhao: 敢打。
→ archerhao: 曹仁有不能打卻不逃,死守等待援軍的氣節不行嗎?
曹仁當時位居征南將軍的高位,考慮死節可能帶來的後果:
征西將軍夏侯淵戰死後,魏那邊"三軍皆失色"(張郃傳)
也幸好有張郃這夠份量的來頂
要是徐晃或誰可以發揮張郃那時的作用自然ok
最好還是關羽"憚此人而易曹仁",如同劉備"憚郃而易淵"
但關羽的傲氣會有讓他害怕的可能性多高?
否則就不只是萬一張遼樂進李典死節合肥,損失盪寇、折衝、破虜將軍這麼簡單而已
→ archerhao: 滿寵沉白馬肯定也是作秀了?
滿寵傳:
"寵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聞羽遣別將已在郟下,自許以南,百姓擾擾,羽所以不敢
遂進者,恐吾軍掎其後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復國家有也;君宜待之。」
1.既然可以讓關羽擔心"掎其後",推估關羽兵力應該不會比曹仁多
2.一開始就決意要死守的話,兵糧一定會帶足夠吧,起碼在援軍到來前不能因沒飯吃而倒
基本上我認為"糧食欲盡"已經是在走險棋了
結果魏方想靠援軍卻被水淹到出乎意料,偏偏一開始就準備不多糧食
只好沉白馬之類的,找台階下..OTZ
3.要說死守以爭取孫權襲荊州的時效嘛..在下反倒認為拖越久也代表荊州越可能守不住
最後就只越增加關羽梭下去全力拔樊城,成全曹仁死節的可能性而已XD
→ archerhao: 況且看曹仁傳、滿寵傳、徐晃傳、關羽傳、吳主傳的描述
→ archerhao: ,關羽可以『圍仁於樊,又圍將軍呂常於襄陽』
分兵襄陽是不得已的吧,總比哪天曹仁突然突圍,導致被襄陽樊城兩路包夾的好
→ archerhao: 『羽見四冢欲壞,自將步騎五千出戰,晃擊之』
→ archerhao: 是難以想像關羽兵力會比曹仁還少就是了
呂蒙傳:"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之後才有徐晃的救援
表示這5000是加上來自荊州的援軍,可見最開始跟"仁人馬數千人守城"(曹仁傳),
沒差很多吧
→ archerhao: 硬撐陷自己於不利,但不撐是陷國家於不利啊。
雖說魏國人才濟濟,但高級將領守城失陷被斬,一樣會陷國家於不利啊
難道滿寵心目中已有替代曹仁的人選@@"
作者: archerhao (七分之一的七人同行)   2016-10-14 13:45:00
國難當前曹仁身居高位卻把自己的性命擺第一順位連拼都不拼未免太沒責任感,這曹仁會不會太看得起自己了?夏侯淵那是戰爭打到一半自己出去找死哪能跟曹仁相比。怕被夾擊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這並不等同於關羽兵力一定比曹仁還要少,最多只能假設關羽跟曹仁的兵力差距或許不會到袁紹十萬可以無視程昱七百的程度而已。『城不沒者數板』樊城被水淹了糧食自然也泡水啦,也不是沒有援軍來,于禁已經來過了,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前有于禁、後有徐晃,張遼、夏侯惇也都還在路上,怎麼會覺得整個曹魏已經把曹仁給放生了?難道曹操當時是像織田信長一樣正在遭遇包圍網連一點兵力都撥不出來救森可成嗎?還是對自家援軍這麼沒信心?除非東吳偷襲荊州成功之外,不管任誰帶多少兵來都一定沒辦法擊退關羽?兵力比曹仁還少還能又圍曹仁、又圍呂常、又分兵迎擊徐晃未免太脫離現實,關羽是在圍城耶。如果高級將領的命重要到需要如此呵護那根本不該讓他上前線,一個沒有能力賦予重任的將領,跟被斬了有什麼兩樣?你的言論中令我難以理解的地方是:1.曹仁性命如此之重要無人可以取代,如果曹仁死了魏國大概滅一半了?2.關羽需要分兵襄陽、分兵守南郡,只能說明關羽沒辦法將他所有兵力都拿來集中攻擊樊城,但不等同於關羽攻打樊城的兵力就一定少於樊城的曹仁守軍。3.大概整個魏國只有滿寵知道樊城要守,其他人都打算放生曹仁?還是魏國援軍的戰力如此不能信任?說來最初我只是不滿你的『曹仁不敢正面戰關羽只能龜』的言論,或許即便在旗鼓相當的情況曹仁真打不過關羽,但說曹仁不敢打關羽對曹仁來說未免太侮辱了。但現在你反倒是要說位高權重者遇戰事不要捨身抗戰才是為國家著想我更不能理解了,如果守樊城的是曹操、曹丕我也覺得他們該逃,但現在只是曹仁,難道讓那些武將升官是給他們享清福的嗎?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6-10-15 06:46:00
抱歉可能我用詞比較激烈,讓你覺得有污辱的感覺突然想到,曹仁畢竟不是司馬懿這樣的野心家(吧?)..司馬為了奪權,在抵擋孔明北伐時堅守,以最小傷亡的方式取得戰功反觀曹仁是把部份建功的機會讓給其他人 或者說對援軍&盟友(臣服曹魏的孫權)格外有信心 這樣應該不算污辱吧@@"
作者: archerhao (七分之一的七人同行)   2016-10-16 23:46:00
司馬懿的情況是將領數次請戰司馬懿不准,曹仁的情況則是有人要曹仁快逃滿寵曹仁沒有逃,這明顯相異的兩種情況為何可以相提並論?為何會覺得曹仁和司馬懿的狀況只是有沒有野心的分別?為何會覺得曹仁還有餘裕去想著要把建功的機會讓給誰這種事?你還是覺得曹仁是能打不出去打啊......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16-10-17 11:46:00
就是主力都被關公水淹七軍幹掉了,城內剩二三流部隊,然後你要他打出去?你要他自殺會不會比較快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6-10-18 03:09:00
只是從野心的角度去看...讓賢是因為滿寵叫曹仁"君宜待之"啊我只能說1.本來就不可能無限上綱到國家層級的滅亡 純粹曹魏在荊州軍團的軍心會動搖而已 2.對啊我們都沒辦法證明只能大概推估給您參考 3.我也很想知道為何曹仁屯樊城的兵力只有數千 可能侯音以外還有其他響應關羽的叛將要剿滅而損失掉了吧關羽傳:"羣盜或遙受羽印號 為之支黨" 在下覺得高階將軍陣亡卻又沒夠格的人接手的話 這種情況可能會更嚴重
作者: archerhao (七分之一的七人同行)   2016-10-18 11:58:00
滿寵要曹仁『君宜待之』是有人要曹仁快逃時滿寵反駁其意見,建議曹仁『留下來不要逃』,這應該不至於還衍生出『留下來不要逃,但也不要出去戰,功勞讓給別人,君宜待之』這種含意。曹仁陣亡、樊城陷落的確是對當時曹魏而言最糟的結果,但是在關羽正氣勢如虹之時,就算曹仁存活,但樊城陷落,一樣是會給曹魏造成相當大的打擊。所以對曹魏而言最理想的結果就是擊退關羽、守下樊城,以曹仁的身分來說,他理當是該盡力追求這樣的目標才是,因此曹仁選擇死守。但要擊退關羽,以個人的認知憑曹仁現有的兵力和糧食來說曹仁想獨力擊退關羽是不可能的,所以等待援軍支援是當下曹仁唯一的選擇,不該還用什麼曹仁不敢戰、讓功勞之類的理由加以解釋。而之中想法相異的點就在於曹仁的兵力,如果曹仁真的是有兵有糧有足夠可以出去一戰的資源卻不出去戰,那或許真會有隱藏在背後的曹仁不戰的理由,同樣還會顯得滿寵沉白馬以示其欲和樊城共存亡的那段描述變得很可笑,因為實際上樊城狀況根本沒這麼危急。但既然沒辦法證明關羽兵力比曹仁樊城守軍還要少的話,豈不就只是在用字遣詞上佔曹仁和滿寵的便宜而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