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小論東漢至南北朝貨幣(一)東漢鑄錢小議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5-08-01 12:08:33
※ 引述《teyao (河間獻王翟中虛)》之銘言:
:   貨幣史我不算熟,所以先簡單談個小問題。
:   四出五銖銅質不好,但鑄工並不差,輪廓清晰,文字工整,造型有特色。雖
: 然是個失敗的貨幣,但很受蒐藏者喜愛(這可參蔡養吾《中國古錢講話》、蔣若
: 是《秦漢錢幣研究》,前者是蒐藏家)。再者,錢的優劣是比較而來的,四出五
: 銖固然遠不如西漢之五銖,也比不過建武五銖,但比起同時期的剪輪錢、綖環錢,
: 那又好太多了。除非四出五銖幣值遠高於同時期小錢、靈帝藉此套利(這雖然很
: 有可能,但畢竟沒有直接證據),否則真正導致四出五銖失敗的緣由並非它是惡
: 錢,而是因為它太晚發行。四出五銖鑄成不到三年,便董卓入京,天下瓦解,那
: 它自然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
我沒說四出五銖是劣幣
更沒說四出五銖是套利
四出五銖失敗的緣由更不會是因為鑄期短
我原文是寫:
從四出五銖的前後文看,四出五銖可能是漢靈帝想要彌補聚斂造成的凋敝,如果
四出五銖確實做好,的確會改善東漢末的經濟情況
量雖增加,質卻改變了,並沒有取信於民。
我只是寫未取信於民,我認為四出五銖只是效益不足,並不是失敗
貨幣的影響是非常迅速
只要翻各代的食貨志都會看到一個新幣制的出現影響都非常快
所以鑄期短絕不是原因
:   接著來講大問題。你在本文與戰史板提到東漢貨幣政策與涼州棄留的關聯,
: 指出東漢貨幣政策保守,罕用戶市手段興利,涼州對東漢無利可圖,不如放棄。
: 這只是次要原因。東漢兩度議棄涼州,最直接的原因都是戰爭。所以真正該問的
: 問題,是為何會爆發羌亂,以及為何涼州守不住。若追根究柢,羌亂肇因於氣候。
: 雖有高低反覆,但東漢是個乾冷的時代(這可參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
: 遷的初步研究〉,陳良佐〈再探戰國到兩漢的氣候變遷〉。陳對竺有做修正細化,
: 但整體還是維持東漢處於冷期這個大推論。至於氣候較乾,這可參辛德勇〈由元
: 光河決與所謂王景治河重論東漢以後黃河安流的原因〉。黃河安流,理由眾多,
: 而東漢以來黃河中游降雨量不足正是原因之一),因此農業文明內縮,畜牧文明
: 擴張或遷徙(當然我並不是說漢人在并州、涼州沒有畜牧業,羌人完全不農耕)。
: 其現象可在《漢書‧地理志》、《後漢書‧郡國志》的戶口資料中清楚地呈現,
: 列表於下:
:         西漢人口   東漢人口  後者除以前者
: 總人口     59,594,978 49,150,220 82.5%
: 涼州 1,256,225 431,974 34.4%
: 并州 2,303,318 696,765 30.3%
: 幽州 3,017,633 2,044,602 67.8%
: 西漢幽州人口數已剔除渤海
: 固然涼并二州此前遭罹羌亂,戶口耗減嚴重,但整體北方邊地人口下降是顯而易
: 見的事實。這導致邊區防衛力量衰弱,當遭遇同樣面臨氣候壓力不得不擴張遷徙
: 的少數民族時便無力防守。
:   當然,我並不是說羌亂沒有人為因素,但套句錢先生在《國史大綱》中提過
: 的話「中國自古以來的外患都是因為內部虛弱而成」。若涼州田連阡陌,戶口殷
: 富,就算爆發羌亂,又怎會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可惜最新的研究結論跟竺先生完全不同
目前的研究比較傾向東漢末期才變冷,初中期比西漢還溫暖
目前我只有找到做長江中下游的孢粉與泥炭定位
這種氣候學的研究還是以科學定年比較可信
詳見任振球〈中國近五千年氣候的異常期及其天文成因〉、陳業新〈兩漢時期的
氣候狀況的歷史學再考察〉、馬振興等〈鄱陽湖沉積物近8ka來有機質碳同位素記錄
及其古氣候變化特征〉
:   之前和你談蜀漢的經濟。在那串討論我起首第一篇就提過「過於專注自身的
: 研究區域而忽略了整體情況,過度重視垂直演變而輕忽水平比較,這是研究區域
: 史的學者有時會落入的心理陷阱」。你對棄涼州的討論,正是落入了這種心理陷
: 阱。在寫文章的時候,企圖用文章主軸解釋歷史現象,這是每個人都會做的事。
: 但文章寫完了,請擱筆細思,到底有沒有更直接、影響更大的理由呢?
經濟影響向來為中國歷史研究所忽視
是我過度重視經濟影響還是之前研究過度重視政治影響
經濟影響向來比政治影響來的直接且巨大
畢竟政治要影響到社會組織結構需要時間培養既得利益者
但經濟影響卻很迅速且合面
不講這些上古時期的事
就連北韓這種極權國家的貨幣改革都會失敗
短短不到半年就處決財政部長
我不是忽視氣候這種大尺度的影響
但正由於尺度很大,效果要很久才會顯現
並且氣候影響的是產出的供給,如果國家均輸做的好
那就算產出較差也能互通有無
除非是冰河時期那種全面大幅度的降溫
而且科學是時常修正過去看法的學科
這種大規模尺度的模型只要有新出現的證據就會立刻修正
像冥王星的起源一開始的理論也很完美 並且各種問題都能解釋
但發現古柏帶後就全盤推翻
:   另外我對你所預告的「產銅郡國豪族勢力的增長」還蠻有興趣。這和一般談
: 東漢莊園經濟、自然經濟對豪族的影響迥異。我很期待看你的論述。至於蜀漢的
: 貨幣與政策,希望不要再是「直百五銖等於貼水」這種謬論了。
如果蜀漢直百不是貼水請找出金屬貨幣時代可以推行這麼久、鑄量龐大還能府庫充實
的國家,光魏晉南北朝各代就有一堆大錢失敗的記錄,有些才到1:5、1:2都失敗了
那請問蜀漢到底是如何成功?
當初的論點的確我後來修正不少,但直百五銖是貼水是我沒修正的論點
我也能用T大的建議做出論證
但代表的是蜀漢政權已經有國債、政府信用擔保、最後放款人的思維,
表示蜀漢政權已經具備發行信用貸幣的所有條件,並且已經發行並成功了
會比我一開始的想法更具突破性
這是改寫全世界的貨幣史、經濟史的大想法
蜀漢的貨幣思維超越時代至少千年
連南宋跟歐洲都要摸索才掌握到方法
劉巴一個人就做到了
用信用貨幣的確可以解決直百實指的問題
但超越時代非常多
T大覺得那個比較以今非古?
:   又,我現在精神狀況不是很好,所以那些數據有沒有算錯有心人可以幫我驗
: 算一下。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5-08-01 12:26:00
蜀漢會不會真有比較先進的觀念???畢竟宣德金牌都能在美國出土了 觀念先進點也還ok
作者: siliver (奶茶貓~~號:)   2015-08-01 12:38:00
推推,這些我以前比較少涉獵,真是長見識了.
作者: teyao (河間獻王翟中虛)   2015-08-01 13:16:00
不錯,你對氣候的認知是對的,陳良佐那篇我讀太快了,仔細再看,他已經談過東漢中期比西漢中晚期暖的現象。這樣看來漢人內縮的原因還是乾旱大過氣溫。受教了。其他有機會再談
作者: a7v333 (蠢與窮)   2015-08-01 13:18:00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5-08-01 13:51:00
採信用貨幣解也是我當初的考量之一,如果不是觀念實在超越太多,我會採用這個來解釋,畢竟採信用貨幣可以一次解決很多問題,所以我最後還是比較傾向貼水解,當然如果有出土史料可以提供更直觀的證據,我的見解也可以整個推翻
作者: slcgboy (艾羅米)   2015-08-01 19:10:00
如果用了類似現代的信用貨幣 那麼他要如何跟外國銜接?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5-08-01 19:22:00
沒錯,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並且此法與目前出土的貨幣資料會對不起來,用貼水說有辦法吻合現在出土的貨幣資料,但信用貨幣說很難自圓其說我也有設想信用貨幣說跟外國銜接的方法,有是有但三國其他國家和外族有這麼先進的思想嗎......不然就是封閉體系,還是有可以解釋的方法
作者: blackillidan (太極前殿)   2015-08-01 20:29:00
如果蜀漢有這麼先進的貨幣思想 為何沒有流傳下來?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5-08-01 20:34:00
能不能簡單解釋一下貼水是甚麼???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5-08-01 20:38:00
很簡單,因為軍事失敗,就跟兩宋的貨幣思想很先進,但明代落後到一個離譜的境界,連元代的貨幣思想都比明代先進日本人對宋代的貨幣思想研究很多而且蜀漢能實施是因為先天條件極佳,這要主君不惜銅愛工剛好劉備是這樣的雄主,並且坐擁大量銅礦,外族關係至少不差,這些條件要全部都有宋代如果不是因為資本主義的興起,誰會注意到她?用貼水寫好像不好理解,寫額外的資產補償好了像錢會中半制如果我文獻回顧沒搞錯的話最早還是日本人提出提出子母相權理論的好像也是日本人,這我沒仔細做文獻回顧
作者: ocean11 (深海)   2015-08-01 21:31:00
倒不一定是有很先進的貨幣思想,有可能只是剛好劉備很得人民?信賴,誤打誤撞之下符合了信用貨幣的某種狀態?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5-08-01 21:34:00
信用貨幣不會誤打誤撞,因為需要信用儲備跟出納機構如T大所說要做到「造直百錢、平諸物價、以吏為官市」三位一體,這背後要有貨幣思想支撐,劉備此時剛打完戰爭那有可能很得人民信賴,至少益派本土派的反擊就不小而且人民信賴跟貨幣改革成功與否是兩回事,王莽剛上台也很得人心啊,但失敗的貨幣改革一下子就讓他失去民心了連北韓這種洗腦國度都做不到隨意的貨幣改革更別談誤打誤撞了,因為貨幣體制本身為國家財政、經濟體系的運作基礎
作者: bearching (Pandora`s Box)   2015-08-03 23:01:00
關於四出五銖,能否用劣幣驅逐良幣解釋? 由於比起當代其他的兩種錢來說,四出五銖品質較好,被劣幣驅逐市場,我想三年內被驅逐,時間上來說應該夠此想法是建立在T大說的兩種錢品質較差的前提成立之下
作者: shevchenco (冬肥)   2015-08-04 01:16:00
這串讓我想到#1DmK37tm 劉備傳-三八綜橫那一串另外,編號9669 問一個XX經濟學XX那串也談到這件事再次看到這個我很有興趣的議題,有點感動啊...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5-08-04 09:24:00
四出五銖最大的問題是量不夠,扣掉東漢中央,其他地方很少出土,剪輪頗劣沒錯,但分布區域跟中央掌控成反比所以洛陽的剪輪五銖比例跟其他地方比起來相對少很多因為如同T大所講,四出比起剪輪一定樂勝,這是事實所以四出最大的問題是漢靈帝只是突然發起善心,並不是有計畫的推行是我論述方法有問題嗎=.=如果有什麼問題歡迎提出,看來我太高估我自己的文筆了我還以為我寫的很清楚了如果有讀不懂或是有疑問都歡迎提出,有時候可能是我論述有問題
作者: b18902040 (烏龍茶)   2015-08-04 15:54:00
原來大大就是當初跟kea劉備傳講貨幣的人劉備傳那邊講的比較白話易懂一點9669的故事最傳神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5-08-04 16:45:00
那個故事不是我講的......而且那個故事比上面的所有假設的經濟思想還要先進這種做法之後魏晉南北朝有人做過,結果頗糟通常不會像故事寫的那麼美好,會變成黑市盛行並且故事裡面誤解了一點,蜀漢的軍用不足不會是指蜀錦這種高級紡織品,比較有機會是糧、軍器之類的不足,糧的機會較高但故事中有一部份的確是我思想的核心原則,但手段跟方法有異
作者: shevchenco (冬肥)   2015-08-05 02:22:00
這樣看下來,劉巴的名氣這麼小,實在很不合理啊...
作者: ChenDao (陳到字叔至)   2015-08-05 02:53:00
因為沒有3國演義宣染劉巴自然人們對他也沒沒無聞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5-08-05 08:50:00
搞經濟的名氣都很小,想想如果不是大蕭條,凱因斯不過就是個會賺錢的經濟學家,沒有共產黨馬克思不過就是個不切實際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如果不是英國掘起不過是個有名教授就像唐代最有名的理財家劉晏,課本還有寫到,比起高力士如何?沈慶之大家只記得他的戰績誰記得他可笑的經濟政策?想想一個連劉備、諸葛亮都另眼看待,孫權、張昭談他八卦陳群還寫信來問的人,名氣算小嗎?政治、軍事討論的人本來就多,因為那有熱情、有陰謀經濟是跟民眾關係最大,影響不下於政治、軍事,但討論的人就是少,尤其是這種古代經濟史不管中西方都很仰賴考古資料考古報告跟盜墓筆記天差地別,考古報告寫的很乏味,每個墓都會先寫地理位置,其次墓室結構,再來依出土陶器一直排下去,結果花在看這些考古報告的時間才是最多,我手上還有分門別類,像中國三大考古期刊《考古》《文物》《考古學報》還有專門寫貨幣的《中國錢幣》,這是我最主要閱讀的期刊
作者: hugo7935 (HugoJoy)   2015-08-05 19:32:00
拜讀,推
作者: TACH1BANA (西曹令史濟陰狼刃)   2015-08-05 22:52:00
asdf兄可考慮蒞臨板聚,順便做個ppt簡介一下吳簡?XD(搜尋不到現成的ppt.....)從北京吳簡研討班、于振波到淩文超,實在目不暇給,有心無力..
作者: bearching (Pandora`s Box)   2015-08-06 12:34:00
不是asdf大論述有問題,只是小弟是研究經濟的,思考方式多是從經濟的角度切入,可能有些重要細節會一時沒注意到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5-08-06 13:11:00
格雷欣法則比較適用於剪輸五銖的問題,後面會提到
作者: TACH1BANA (西曹令史濟陰狼刃)   2015-08-07 09:07:00
asdf兄辛苦了!在板上提問自然主要並非直接處理吳簡,而是如何再簡擇利用從于振波到凌文超先生等等諸多既有研究成果。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5-08-07 09:25:00
看史料的角度兩者方向不同,高敏、于振波等先生比較從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切入,而像侯旭東、凌文超等先生傾向日本人做格式的建立後再探討其中的原始內涵如我之前回應T大,這要看要從什麼角度談吳簡,如果要談史觀的連結,那高、于等先生的研究較為直觀如果要談吳國如何因應財政與人的問題,侯、凌等人較為深入如果要用最新的材料那凌文超先生是這方面的專家畢竟北京吳簡研討班能接觸考古學界放出來的第一手消息凌先生在吳簡采集是少數我看資料已經用到《肆》到《柒》簡內容做研究的學者,目前大多學者還是用《壹》到《參》簡居多,畢竟《肆》~《柒》跟《壹》~《參》出土狀態就不同而《肆》~《柒》都是2011年後出版,資料很新處理的人很少
作者: TACH1BANA (西曹令史濟陰狼刃)   2015-08-07 12:00:00
謝謝asdf兄的詳細回覆!在下前述的問題漏了補上一句:「……成果。(就例如『能看出,孫權也是多方嘗試才找到比較能讓民眾接受的手段』這樣)」另外,「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所指的較易從字面來理解,「史觀的連結」在此是指什麼呢? 謝謝!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5-08-07 16:31:00
中國傳統史觀的連結,少寫了幾個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