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小論東漢至南北朝貨幣(一)東漢鑄錢小議

作者: teyao (河間獻王翟中虛)   2015-08-01 10:51:28
  貨幣史我不算熟,所以先簡單談個小問題。
  四出五銖銅質不好,但鑄工並不差,輪廓清晰,文字工整,造型有特色。雖
然是個失敗的貨幣,但很受蒐藏者喜愛(這可參蔡養吾《中國古錢講話》、蔣若
是《秦漢錢幣研究》,前者是蒐藏家)。再者,錢的優劣是比較而來的,四出五
銖固然遠不如西漢之五銖,也比不過建武五銖,但比起同時期的剪輪錢、綖環錢,
那又好太多了。除非四出五銖幣值遠高於同時期小錢、靈帝藉此套利(這雖然很
有可能,但畢竟沒有直接證據),否則真正導致四出五銖失敗的緣由並非它是惡
錢,而是因為它太晚發行。四出五銖鑄成不到三年,便董卓入京,天下瓦解,那
它自然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
  接著來講大問題。你在本文與戰史板提到東漢貨幣政策與涼州棄留的關聯,
指出東漢貨幣政策保守,罕用戶市手段興利,涼州對東漢無利可圖,不如放棄。
這只是次要原因。東漢兩度議棄涼州,最直接的原因都是戰爭。所以真正該問的
問題,是為何會爆發羌亂,以及為何涼州守不住。若追根究柢,羌亂肇因於氣候。
雖有高低反覆,但東漢是個乾冷的時代(這可參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
遷的初步研究〉,陳良佐〈再探戰國到兩漢的氣候變遷〉。陳對竺有做修正細化,
但整體還是維持東漢處於冷期這個大推論。至於氣候較乾,這可參辛德勇〈由元
光河決與所謂王景治河重論東漢以後黃河安流的原因〉。黃河安流,理由眾多,
而東漢以來黃河中游降雨量不足正是原因之一),因此農業文明內縮,畜牧文明
擴張或遷徙(當然我並不是說漢人在并州、涼州沒有畜牧業,羌人完全不農耕)。
其現象可在《漢書‧地理志》、《後漢書‧郡國志》的戶口資料中清楚地呈現,
列表於下:
        西漢人口   東漢人口  後者除以前者
總人口     59,594,978 49,150,220 82.5%
涼州 1,256,225 431,974 34.4%
并州 2,303,318 696,765 30.3%
幽州 3,017,633 2,044,602 67.8%
西漢幽州人口數已剔除渤海
固然涼并二州此前遭罹羌亂,戶口耗減嚴重,但整體北方邊地人口下降是顯而易
見的事實。這導致邊區防衛力量衰弱,當遭遇同樣面臨氣候壓力不得不擴張遷徙
的少數民族時便無力防守。
  當然,我並不是說羌亂沒有人為因素,但套句錢先生在《國史大綱》中提過
的話「中國自古以來的外患都是因為內部虛弱而成」。若涼州田連阡陌,戶口殷
富,就算爆發羌亂,又怎會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之前和你談蜀漢的經濟。在那串討論我起首第一篇就提過「過於專注自身的
研究區域而忽略了整體情況,過度重視垂直演變而輕忽水平比較,這是研究區域
史的學者有時會落入的心理陷阱」。你對棄涼州的討論,正是落入了這種心理陷
阱。在寫文章的時候,企圖用文章主軸解釋歷史現象,這是每個人都會做的事。
但文章寫完了,請擱筆細思,到底有沒有更直接、影響更大的理由呢?
  另外我對你所預告的「產銅郡國豪族勢力的增長」還蠻有興趣。這和一般談
東漢莊園經濟、自然經濟對豪族的影響迥異。我很期待看你的論述。至於蜀漢的
貨幣與政策,希望不要再是「直百五銖等於貼水」這種謬論了。
  又,我現在精神狀況不是很好,所以那些數據有沒有算錯有心人可以幫我驗
算一下。
作者: a7v333 (蠢與窮)   2015-08-01 12:50:00
作者: age317 (望斷天涯)   2015-08-01 20:38:00
作者: shevchenco (冬肥)   2015-08-04 00:55:00
也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