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 102-2 A2 臺灣教育學術史 歐素瑛

作者: jimttkkppss (jimttkkppss)   2014-07-03 01:42:18
※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歐素瑛
δ 課程大概內容
第1週 課程導論
第2週 殖民教育政策與制度之演變
第3週 同化與現代化-以初等教育為例
第4週 師範教育與殖民初等教育
第5週 實業教育與經濟發展
第6週 高等教育、留學教育與臺灣社會精英之塑造
第7週 社會教育與臺灣社會之改造
第8週 臺北高等商業學校與南支南洋研究
第9週 臺南高等工業學校與工業化之推動
第10週 臺北高等學校與菁英養成
第11週 影片欣賞:《臺北高校物語》
第12週 臺北帝國大學學生之來源與出路
第13週 臺北帝國大學附屬圖書館之創設與發展(繳交學期報告)
第14週 臺北帝國大學與臺灣學研究
第15週 移川子之藏與臺灣人類學發展
第16週 端午節(放假日)
第17週 素木得一與臺灣昆蟲學發展
第18週 期末考試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1顆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PPT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都以PPT講課 說話很平 會讓人想睡覺 上課內容對於像我對歷史沒興趣的
人會很無聊 唯一好的是不會管學生上課做什麼 講課方式一點也不吸引人
平鋪直述一段歷史相關事情 感覺就是自己看就可以 上課似乎不會有比較
多東西可吸收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超扎實!!!!!!!!!!
平時成績 10%
指定閱讀摘要 20%
學期報告 35%
期末考試 35%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閱讀摘要老師是說就真的摘要即可1200字以內 不用心得等其他的東西
但是一次的量很可觀 一次作業要做完4HR跑不掉
學期報告=論文!!!... 3000字以上 規則超多 完全很硬的要照論文的寫
法 題目也非常要求 不是寫任何題目都可以 給學生的感覺就是各種刁
難 也許歷史系的覺得這樣正常 但是對非歷史系的完全不OK 對於這類
題目很容易沒想法 而助教又很自以為的大家都可以做到 而且助教會讓
人感覺自己在倚老賣老
期末考試全部申論 個人覺得不好寫 很多東西要讀很熟 而且也沒有期中
考 所以份量很大 對字數也很要求 對於不常寫這種題目的科系非常吃虧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會點名 老師是說加分用 但是實際上就不知道了
加簽...應該是全簽 反正人不多 等要交論文又會退很多人了
Ψ 總結
很雷! 不建議非歷史系的人修 教的東西對非歷史系的人來說根本沒用
要求又一堆又硬 就一門通識課來說完全不適合 一點不通識
作者: jayelva (香草天空)   2014-07-03 02:27:00
素瑛姐姐人很好吧 但這課綱看起來的確有點可怕……
作者: chthonian (黑暗時代)   2014-07-03 04:06:00
查了一下這門課本來就是歷史系選修 有這樣的要求不意外
作者: yushenlin (Science & Faith)   2014-07-03 09:27:00
你一定沒修過素瑛姊的其他通識
作者: windhong (登登)   2014-07-03 10:06:00
同學您好,您的意見我會跟老師再做討論。不過澄清幾點1.期末考是5題簡答,2題申論,形式與臺灣歷史與人物一樣2. 我們安排過一堂課說明報告的寫作,課上沒有同學提出任何問題。 3. 助教也安排一天提供同學找題目的諮詢,來的同學不多,但有以E-mail來問的同學,基本上都有回信。不過很多同學自己沒有一點方向,助教很難幫上忙。4. 期末烤的部份,事實上在高分群中有電機、機械、數學等系的同學。但助教同意這門課確實不適合通識,這部份課程第一堂課應該都有所說明。 by 助教
作者: st510193 (阿ㄍㄡˊ)   2014-07-03 13:28:00
不就說是選修兼通識了想要又涼又甜又不硬。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好嗎
作者: glulumi (巨魯嚕米)   2014-07-03 13:46:00
不知道回文的同學是否有修這堂課,作業14次選4次,個人寫8次以上,點名都到,期末應該OK,成績結果不理想,這樣你說呢?
作者: RRWANN (R1)   2014-07-03 13:53:00
覺得還是要自己評估能不能修份量這麼重的課再修吧特別是看到選修兼通識的時候......
作者: windhong (登登)   2014-07-03 14:07:00
同學們似乎太高估自己的期末考分數了^^
作者: whyukpei (喬)   2014-07-03 18:25:00
歷史系的選修兼通識比較偏選修,本來就比較硬,要修要有心理準備,老師和助教的要求相對比較高。歷史系的選修課不是作業交得多,點名都有到就會得高分,考試也是一樣,我不曉得同學們用什麼方法評價自己的期末考試,身為歷史系的學生,考了那麼多次試,真沒幾次是覺得自己考得很OK
作者: s682663 (S六十八兩千六百六十三)   2014-07-04 10:00:00
兼選修比照人文類科的撰寫報告方式根本正常,自己沒評估好
作者: a54888131 (舜公)   2014-07-04 20:01:00
我雖不是這門課的助教,但也是擔任過通識助教的歷史所研究生。我也遇過很多次學生來反應為何點名有到作業有交,分數還是只能拿B或B+?基本上我會委婉地說,因為你的考試或作業的內容沒有達到高分的標準。其實本來就是這樣啊這世界本來就不是有付出就有回報的,更何況付出多少努力說真的也沒有一定的標準,有沒有念到老師真正希望學生知到這重點才是真的。還是說原PO以為大學歷史跟中學歷史一樣只要背背書寫選擇題就好?這是很大的誤解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