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韓農愈耕愈窮自盡 學者︰今日南韓 明日中國

作者: KarlMarx (抗議WTO無罪!立刻放人!)   2005-12-28 13:32:19
※ [本文轉錄自 NTUniNews 看板]
作者: KarlMarx (抗議WTO無罪!立刻放人!) 看板: NTUniNews
標題: [轉錄]韓農愈耕愈窮自盡 學者︰今日南韓 明日中國
時間: Wed Dec 28 13:31:30 2005
轉錄自民間監察世貿聯盟網站
原網址:http://www.hkpaowto.org.hk/wordpress/?p=166
【明報專訊】除了LG、三星及現代汽車外,香港人在一周前再認識
了南韓農民。看覑他們由銅鑼灣「三步一拜」至灣仔,看覑他們強悍
的衝擊警方防線,港人看傻了眼,不禁要問,究竟他們的生活有多苦

本報記者為此遠赴南韓,展開為期5天的「追蹤韓農之旅」,深入
偏遠山區,登堂入室與農民生活,參與他們的秘密會議,到訪菜市場
觀察食物的銷路,並獨家專訪了南韓農業學者。本報將一連兩日,與
讀者一起深入了解震撼香港的韓農現象。
攝氏零下10度的冬夜,南韓農民的家,十分冰冷。木板和鐵皮搭建
的屋子,沒有足夠的電燈和暖氣供應,顯得破落幽暗,逾千呎的屋子
空蕩蕩,除了電視機和雪櫃,未見任何奢侈品。衛生亦欠佳,屋外旱
廁的排泄物堆積如山,臭氣熏天,所謂浴室,只是一條水喉而已。晚
上家人席地而睡,頭上吊覑供兩餐食用的發酵大豆,傳出陣陣刺鼻的
霉酸氣味,中人欲嘔。上月妻子因抵受不了農耕之苦而自殺的男戶主
李植容淡然地說﹕「窮起來時,我們試過一個月沒有肉吃。」
買不起肉食 天天吃泡菜
首爾大學農業及生命科技學院教授金完培向本報記者說﹕「像南韓
般已發展的國家裏,南韓農民是最貧窮的一群。南韓加入世貿這10年
來,城市人收入增加,農民收入卻停滯不前。」10年來韓農欠債比率
,由四成銳升至九成,去年平均每農民家庭欠債20多萬港元(見下表
)。
李先生的故事,見證了韓農「愈耕愈窮」的哀歌。5年前,他和妻
子在城市工作,是低下層勞工,可惜被解僱。由於兩人都是低學歷一
群(小學畢業),並已 40多歲,因此,農耕是唯一的出路。他們帶
覑4000萬韓圜(約31萬港元)的畢生積蓄投進農田,5年來勞動所得
,是惹了一屁股的債,欠下政府4000萬圜。
遺言︰開放農業 千萬農民要死
今年11月17日,妻子吳秋玉終於抵受不住壓力,晚飯後悄悄溜進廁
所,喝下了劇毒的農藥,李植容發現妻子冰冷的屍體,及剩下的一紙
遺言﹕「開放農業不成啦,千萬農民都要死。」
像李植容的故事,在南韓並不罕見。本報記者日前從南韓首都首爾
南下,輾轉經過5小時車程,到達名為星州的小鎮,往訪死者吳秋玉
姊姊的家。屋內屋外擺放的,全是地道農作物,後園的土甕放有豉油
、麵豉,泥土埋覑發酵中的泡菜,屋內堆有白米、南瓜。南韓農民未
至於捱餓,但他們說﹕「我們只能天天吃泡菜,肉負擔不了。」
記者與農民一起在田間午膳,數十人一起吃飯,口水混雜的剩菜和
湯汁,他們也放回盒子中保存,明天再拿來吃。問他們為何不養雞和
豬來吃,他們說,料理農田已花掉了所有時間,哪來精力再養其他﹖
記者訪問他們兩天,見他們兩天也是穿同一套衣服,和同一對沾滿泥
土的鞋子。
李植容回憶到妻子婚後「捱足5年」,至死也未有享受過,悲從中
來﹕「我們喜歡到處旅遊,結婚後曾到濟州島度蜜月,但婚後落田至
今,根本沒錢沒時間去旅遊。」李先生本是攝影發燒友,耕田後已負
擔不了這種奢侈玩意。至於衣衫,他只有一套像樣的西裝,還是5年
前結婚?! 甄妒A。想到妻子,他鼻子一酸﹕「她是我一生最愛的女人
,若不是務農,她不會死。」
花錢保質素 四成付田租
生活逼人,妻子去世15日,李家又再下田工作。我們參觀他們的農
田,發現農田比他們的家居更先進、整潔和漂亮。他們種植由南瓜及
蜜瓜混種的香瓜,需要溫室培植,動用一定的技術,耗用資金不菲,
單是搭建流動溫室,每年開銷已要2萬港元,加上南韓政府規定的高
質素肥料、溫室的恆溫技術儀器,處處都要花錢。
最致命一擊的是田租,他們擁有1畝田,每年租金高達3.8萬港元,
佔每年從賣瓜所得的15萬港元的四分之一。田租貴、成本高,加上因
加入世貿組織帶來多種中國及東南亞的便宜水果,香瓜售價不升反跌
,令李家連年入不敷支,債台高築。
金完培教授解釋,韓農窮,關鍵原因是南韓土地貴。他指出﹕「有
調查發現,韓農從農作物賣得的100元,高達45元是繳付地租,像種
米這些低技術、耗用土地的農產品,成本一定較外國為高。」他又指
因為地價貴,南韓小農特別多,每農平均耕1.4畝田,澳洲及美國的
同業則動輒耕逾100畝。
經歷了噩耗之後,李家並沒有放棄田地。他們表示,自己學歷低、
年紀大,在城市是不會找到工作的。記者指香港也有一批中年失業者
,由政府提供綜援或再培訓教育,協助他們轉型,但李先生的親友稱
,未聽聞南韓有這些轉型服務。
金完培教授承認,南韓政府在轉型上做得不夠,他指政府有提供技
術支援、借貸給農民轉型種植高增值、用地少的農作物,如花櫢、番
茄、士多啤梨等,但由於不少農民都已五六十歲,並只有小學學歷,
他們轉型極困難。金教授又指出,南韓的「失業綜援」每月只有數千
港元,根本不夠生活,因此農民沒有退路,亦解釋到為何有人會訴諸
「自殺」,或不惜一切來阻止世貿會議。
中國「入世」多年,稍後便要履行承諾開放市場。金教授亦經常到
中國與當地農業專家交流,他預言今日的南韓,將是明日的中國,近
日汕尾的農民暴動事件,其實與社會資源分配不均有關,隨覑中國城
鄉貧富懸殊加劇,類似韓農的抗爭活動,將會在中國愈來愈多。
明報記者 譚蕙芸、何麗玲
Wednesday, December 28th, 2005 at 3:06 am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