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大家基本上都是在量Inbody,但是聽很多人說Inbody也像是快樂儀。
居家用的體重機,感覺上對於量體脂肪也不算是準確(快樂儀+1)。
然後很少看到有人分享DXA,利用X-ray來檢測身體的骨質密度,肌肉量,體脂肪,
內脂肪。
所以就心血來潮的去找了DXA來做檢測。然後看看跟居家體重機差距多少
自己的基本資料
年齡:28
身高:~178
體重:~75公斤 (但是很多人對我第一映像是,我有可能75嗎?常聽到60-65公斤猜測)
DXA檢測結果如下
全身體脂肪含量:20.8%
全身體重:167.4磅 (~76公斤)
脂肪量:34.8磅 (~15.8公斤)
肌肉量:125.5磅 (~57公斤)
骨質量:7.1磅 (~3.2公斤)
以年紀跟性別來說,自己算是在中間直(40-60,普通人)
Regional Assignment機本上就是,手,腳,身體(上半身包跨臀部),再分成低腹部跟大
腿臀部區域。幾個%就不再慢慢打出來了
測量結果#2
以計算的來說,自己平常的最低消耗量大概是1700卡,機器量是一整天大概休息狀態
需要1600卡熱量。但是有其它活動,起床,刷牙,上廁所這些的話也是慢慢往上加。
自己感覺計算器跟機器的誤差值不大。可以多家參考,至於TDEE就不確定了。
VAT - 量的是內臟的脂肪量,正常人基本上是1左右。但是我自己是0.63
Bone Report - 是看骨質密度,我個人的骨質密度事1.9(百分之93-97)算滿高的。
大概也就比較不怕突然骨折吧XD? 但是還是不要把話說太滿。骨質密度跟運動以及
飲食也有關連,所以有在運動的通常骨質密度也會偏高吧?
Muscle Balance Report - 就是看身體左邊跟右邊的差距有多大。正常來說,
差距沒超過1公斤以上算是正常的。超過一公斤的話就有點肌肉不平衡。
我自己差別最大就是左腿跟右腿差距0.7磅(~0.32公斤)。(左膝蓋受傷過還在復健中)
但是他沒有給身體的資料阿!!! 我左肩膀還在復健耶!!很想知道差別多少
接下來就是跟居家用的體重機做比較囉~
體重:165.6磅 (75.2公斤)
體脂肪:13.1%(21.7磅,9.7公斤)
骨質重量:7.2磅(3.2公斤)
基本代謝:1780卡
整體上差距最大的大概就是體脂肪的重量! 體重差距1磅,骨質0.1磅,基代<100卡。
但是體脂肪差距了13.1磅左右! 大概就是7%-8%的差距!!!
測量DXA基本上不需要說要不要空腹量,但是要維持同樣的姿勢大概7分鐘.腳都痠了...
會說腳酸是因為要把身體放在他們量的框框裡,不然測試會不準確。
沒有量過Inbody是因為我找不到Inbody。但是有機會找到的話再來看看差距多少
接下來大概就是這個月開始做不同飲食跟鍛鍊的測試。測試完量完結果再來報告了
有人跟我一樣喜歡有氧然後不愛重訓嗎?熱愛HIIT, Strong by Zumba, 拳擊,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