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戒手淫的困擾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6-12 12:45:57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奢摩他〉 pg351L7~pg352L9
子二、特於後二波羅蜜多學習道理
丑六、各別學法
未二、住所緣時應如何修
申一、明心住之所緣 酉一、總建立所緣 戌一、正明所緣
───────────────────────────────────────
【二、淨行所緣者,由此所緣能淨貪等增上現行,略有五種,謂不淨、慈愍、緣起、界別
、阿那波那。緣不淨者,謂緣毛髮等三十六物,名內不淨,及青瘀等,名外不淨。是於
內心所現不淨、非可愛相,任持其心。慈謂普緣親、怨、中三,等引地攝,欲與利益、
安樂意樂。即由慈心行相,於彼所緣任持其心,名曰緣慈,是於心、境俱說為慈。緣緣
起者,謂唯依三世緣起之法,生唯法果,除法更無實作業者、實受果者,即於是義任持
其心。緣界差別者,謂各別分析地、水、火、風、空、識六界,即緣此界任持其心。緣
阿那波那者,謂於出、入息,由數觀門住心不散。
三、善巧所緣亦有五種,謂善巧蘊、界、處、緣起及處非處。蘊謂色等五蘊。蘊善巧者
,謂能了知除蘊更無我及我所。界謂眼等十八界。界善巧者,謂知諸界從自種生,即知
因緣。處謂眼等十二處。處善巧者,謂知內六處為六識增上緣,知外六處為所緣緣,知
無間滅意為等無間緣。緣起謂十二有支。緣起善巧者,謂知緣起是無常性、苦性、無我
性。處非處者,謂從善業生可愛果是名為處,從不善業生可愛果是名非處。處非處善巧
者,即如是知。此即善巧緣起,其中差別,此是了知各別之因。又以此等作奢摩他所緣
之時,謂於蘊等所決定相,任持其心一門而轉。
四、又淨惑者,謂唯暫傷煩惱種子及永斷種。初所緣者,謂觀欲地乃至無所有處,下地
粗相,上地靜相。第二所緣,謂四諦中無常等十六行。又以此等作奢摩他所緣之時,謂
於諸境所現影像,隨心決定任持其心,不多觀察。
───────────────────────────────────────
■ 解說──
【淨行所緣】者(淨:淨化、非淨除;行:煩惱習氣的現行)(淨行所緣為修習奢摩
他之前行,能增上保任奢摩他的修習)。由此所緣能淨貪等增上現行(淨化貪嗔癡慢疑等
現前較強猛粗重的煩惱),略有五種(五停心觀),謂:1. 不淨,2. 慈愍,3. 緣起,4.
界別,5. 阿那波那。
1) 緣不淨者,謂緣毛髮等三十六物名內不淨,及青瘀等名外不淨;是於內心所現不
淨非可愛相,任持其心。2) 慈謂普緣親怨中三,等引地攝(平等捨),欲與利益安樂意
樂;即由慈心行相(有境),於彼所緣任持其心,名曰緣慈(無嗔心所),是於心(慈心
行相)境(予對方快樂)俱說為慈。3) 緣緣起者(業感緣起,緣起觀對治癡),謂唯依
三世緣起之法,生唯法果,除法更無實作業者、實受果者,即於是義任持其心。4)緣界差
別者(對治慢心),謂各別分析地水火風空識六界,即緣此界任持其心。5) 緣阿那波那
者(安那般那),謂於出入息,由數觀門住心不散。
《雜阿含經》:「更有因緣,如世尊說,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為比丘說:『
此身從足至頂,骨幹肉塗,覆以薄皮,種種不淨充滿其中,周遍觀察:髮、毛、爪、齒、
塵垢、流唌、皮、肉、白骨、筋、脈、心、肝、肺、脾、腎、腸、肚、生藏、熟藏、胞、
淚、汗、涕、沫、肪、脂、髓、痰、(病-丙)+陰、膿、血、腦、汁、屎、溺』大王!此因
此緣故,年少比丘於此法、律,出家未久,安隱樂住,乃至純一滿淨。」
1)不淨觀,對治貪。
2)慈心觀,對治嗔。
3)緣起觀,對治癡。除了業感緣起的法,生唯法果、法爾如是的果相;無實作業者
、沒有實質的不觀待他法另外實作業的因,無實受果者、沒有不觀待他法另外實
受的果。
4)界差別觀,對治慢。
5)出入息,對治妄念散亂。
【善巧所緣】亦有五種(由業感緣起對治粗分補特伽羅無我)。謂:善巧 1. 蘊,2.
界,3. 處,4. 緣起及 5. 處非處。
1) 蘊謂色等五蘊,蘊善巧者,謂能了知除蘊更無我及我所(五蘊是我及我所之施設
處)。2) 界謂眼等十八界,界善巧者,謂知諸界從自種生(諸界從各自的因緣{近取因、
俱有緣}產生,由業感緣起起了知無我:補特伽羅無獨立實體),即知因緣。3) 處謂眼等
十二處,處善巧者,謂知內六處為六識增上緣,知外六處為所緣緣,知無間滅意為等無間
緣。4) 緣起(無獨立實體:無我)謂十二有支,緣起善巧者,謂知緣起是「無常性」、
「苦性」、「無我性」。5) 處非處者(處:符合道理的原因,非處:不符合道理的原因
;業決定理),謂從善業生可愛果是名為處,從不善業生可愛果是名非處,處非處善巧者
即如是知,此即善巧緣起,其中差別(如理抉擇),此是了知各別(業感緣起)之因。又
以此等作奢摩他所緣之時,謂於蘊等所決定相(無我決定相之感受、比量定解),任持其
心一門而轉。
1)五蘊:我及我所的施設處,假名安立,無獨立實體。
2)界:各別的自性,觀待他法依各自的因緣產生。色法依其質流(近取因)加上俱有
緣所生,法處的常法觀待分別心而有,因緣和合,無獨立實體。自續以下分補特
伽羅無我與法無我,是從所破來說、非從所緣,十八界是法,破除補特伽羅獨立
實體是補特伽羅無我的內涵、非法無我。
3)十二處:所緣緣(外境)、增上緣(內六根)、等無間緣(無間滅意),三緣和
合產生六識,無獨立實體。
4)十二緣起支:有染污與還滅,由無常性、苦性,知無我性,十二緣起支業感緣起,
無獨立實體。
5)處非處:因果關係,如是因感如是果,因緣和合無獨立實體。
善巧所緣主要由業感緣起破除補特伽羅獨立實體(粗分的補特伽羅無我),所緣為補
特伽羅無我(由蘊等五種方式)。由蘊等所決定相,聞思產生定解(蘊等無我義決定相)
,緣定解(緣決定相的感受)修奢摩他;定解是思所成慧成就的比量,緣比量的感受止住
修(修所成慧)。一心專注、任持其心一門而轉。
又【淨惑】(惑:煩惱,較前二者微細的煩惱)者,謂 1. 唯暫傷(暫時壓伏)煩惱
種子(以壓伏俱生煩惱為主)及 2. 永斷種。
初所緣者,謂觀欲地乃至無所有處下地粗相,上地靜相(粗靜相道)。第二所緣,謂
四諦中無常等十六行,又以此等作奢摩他所緣之時,謂於諸境所現影像,隨心決定任持其
心不多觀察。(粗靜相道-未到地定、近分定:觀察修{觀察下地過患、上地殊勝},正定
:止住修)
───────────────────────────────────────
■ 次第:淨行所緣→善巧所緣→淨惑所緣
淨行所緣是修習奢摩他的前行,可以保護奢摩他不退。在欲界的色聲香味觸境界中,
極易引生貪嗔癡慢等粗猛煩惱,在欲界出定後,於後得智對境時容易退失,淨行所緣可對
治粗猛的煩惱,暫時壓伏而不會造作太猛烈的惡業,真正要根斷煩惱則要緣空性的奢摩他
、毘缽舍那。善巧所緣與淨惑所緣較能直接對治煩惱,但把淨行所緣修好可降伏貪嗔癡慢
等粗猛的煩惱,對境的時候才不會產生大的煩惱退失奢摩他,為修習奢摩他的方便。
修習奢摩他可培養正知正念,多多修習,對於學習經論的專注力、法義的了解、於聞
思修三慧有很大的幫助。心情散亂時可止住修,穩定時再觀察修,交替著修習止住修與觀
察修,如此對長遠的修行有幫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