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教] 九陰真經

作者: barry630621 (難笑)   2017-11-30 00:05:09
原文節錄葉洪生《偷天換日的是與非》
-
凡武俠迷,無不知《九陰真經》之名,即作者本人亦沾沾自喜,視為得意傑作。
我們不否認其才智卓絕,當世少有;由經中摻雜一段梵語音譯「怪文」,藉以愚
弄「西毒」歐陽鋒等情,即可見其慧思妙悟於一斑。但除此「一斑」外,問題實
多,不勝枚舉。今據新、舊版《射鵰》之有關情事,擇要糾謬於次:
(一) 原著中說,《九陰真經》本是黃藥師「賴以成藝」的武學奇書(舊19回)
。其來歷「相傳是達摩祖師東來,與中土武士較技,互有勝負;面壁九年,這才
參透了武學精奧,寫下這部書來」(舊34回)。此一說法完全站不住腳,與後
文無從呼應,矛盾百出!因有今本大事修改之舉。
(二) 今本由《道藏源流考》中找到一個「半路出家」的黃裳;以其養生有術,乃
將《九陰真經》換了書生,取代天竺神僧(新16回)。這自是作者的杜撰;但
只要「造反有理」,亦未嘗不可。孰料問題因而叢生:試想以黃裳刊印《萬壽道
藏》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的學養功力,寫下所謂「上乘的道家正宗武學」,焉有不
知「九陰」乃子虛烏有之理!道家既無「九陰」怪談(佛家亦無),又何來正言
若反的《九陰真經》?遑論騙得武林蒼生團團轉了。
茲據《易經》六十四卦爻變之理,陽數為奇(單),陰數為偶(雙);陽爻以「
九」為老(至陽),陰爻以「六」為老(至陰),皆不可任意亂用。故坤卦之「
上六」曰:「龍戰于野,其血玄黃。」謂天地陰陽二氣相爭,兩敗俱傷,主大凶
。何有乎「九陰」哉?「六陰」是也。
故有道之士如黃裳者,若偏愛「九」數以成真經之名,除「九陽」(已由《神鵰
俠侶》、《倚天屠龍記》借去)外,大可選澤「九天」(高不可測)、「九淵」
(至深之水)或「九幽」(玄冥之地),而唯獨不可用「九陰」。蓋此為道家形
而上學所定,關乎陰陽消長之機,即令是太上老君也動它不得!
(三) 作者改寫《九陰真經》來歷,洋洋數千言,卻始終未就「九陰」之說提出
任何創見或特識;而書中所謂功參造化、學究天人的大高手如「中神通」王重陽
(全真教鼻祖)與「東邪」黃藥師(桃花島主)皆精玄學易理,竟然也未對「九
陰」怪名加以究詰。乃知作者胡謅,原無宿構;其後將錯就錯,遂只好避而不談
。然即使原著有誤,今本何不改正?莫非欺弄讀者不學無知乎?
揆度作者本意,也許認為「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見《素問‧三部九侯
論》);料想「九」數最大,而「陰」主幽玄晦暗,遂合成「九陰」一詞。進之
則炮製出《九陰真經》,並外創「一陽指」與之相對,於焉形成「九陰一陽」之
局。孰知在中國傳統玄學中,「陰」數永遠成偶成雙。其見不及此,令人奇詫!
(四) 《九陰真經》既成事實,百牛莫挽;遂生經變怪胎「九陰白骨爪」!其陰毒
殘酷,固令武林側目;而練功法門之荒謬可笑,亦千古所未有!這便又涉及作者武
學常識問題。
按武術一向有內、外功之分,皆由練氣入手。所謂「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
絕無例外者。有了氣功基礎,產生內力,方能依不同稟賦修習各種軟、硬、輕功以
及特殊技擊功法。是以氣功之為用,大矣哉!惟如「黑風雙煞」夫婦盜來《九陰真
經》下半部,「學不到上半部中修習內功的心法」(新4回),卻能胡練練成「九
陰白骨爪」者,前之未聞。
據作者寫「九陰白骨爪」練法,是以手指插入活人頭蓋,在月下擺骷髏陣練功;殆
有取「太陰(月亮)練形」之意。今本則又加上「連續不斷地服食少量砒霜,然後
運功逼出;以此不得已的笨法子來增強內力外功」(新4回)。蓋與裘千仞練「鐵
掌神功」大同小異,卻更為離奇──因為楊康小兒未食砒霜,居然也能練成!嗣後
,作者對「九陰白骨爪」的名稱、練法又分別在兩種版本中加以改動:
原著將此功正名為「九陰神爪」;謂梅超風見到下卷經文中說:「遇敵時,以手爪
抓入敵人頭蓋……」只道練功也是如此(舊57回)。因而誤走旁門,越陷越深。
今本則再將此功重新更名為「九陰神抓」;謂梅超風因見下卷經文中說:「五指發
勁,無堅不破;摧敵首腦,如穿腐土。」卻不知經中所云「摧敵首腦」乃是「攻敵
要害」之意,還道是以五指去插入敵人頭蓋(新17回)。其實「首腦」自「首腦
」,「要害」自「要害」,兩不相干!這一改,可謂欲蓋彌彰,越描越黑矣。
尤可異者,乃是「鐵屍」梅超風居然不懂最基本的練氣術語,屢屢要全真派馬鈺與
郭靖指點「迷津」;似乎昔日在桃花島上學藝時,黃藥師連初級功法亦未傳授,實
在於理不通。有鑑於此,作者乃於今本中借梅超風回憶舊情之際,找補了一句:「
經上武功屬於道家,跟師父所教的完全不同。」(新10回)此話乍看似乎有理,
但梅超風既為武林高手,何致於連修練內功的一般姿勢「五心向天」也要問人?至
若「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等詞義,凡初學氣功者亦無不知曉。乃師黃老邪教
了些什麼?「放牛吃草」乎?
總之,《九陰真經》問題多多。修訂本如改成《九幽真經》、《六陰真經》或《太
陰真經》,將省卻若干「似道而非道」的無謂爭議;也較合乎「言之成理,持之有
故」的玄談法則。易繫辭曰:「坤,至柔而動也剛。」寓有陰極陽生,無堅不摧之
意。觀經上武功心法大抵若是;則「神抓」云云更有易理玄學根據,不致全然流於
穿鑿附會了。而與此有關者,厥為眾所周知的「華山論劍」,亦不得不談。
原文網址已失效
想請問各位,這算挑文字毛病嗎?
作者: amaranth (liann)   2017-11-30 00:29:00
不是,這是金庸有名的疏漏
作者: KingKingCold (お元気ですか?私元気です)   2017-11-30 01:02:00
去問邱博之
作者: YenLiKuo (阿里)   2017-11-30 02:10:00
關鍵評論網也很喜歡po這種充字數的廢文
作者: barry630621 (難笑)   2017-11-30 06:21:00
金老在書中引用不少易經中的內文,應該不太可能沒發現這點
作者: XSZX (沉默‧封印......)   2017-11-30 07:03:00
印象中金老似乎没寫過九陰真經屬陰吧!以此為前題,試著幫金老自圓其說一下文中也說九為陽,那為什麼「九陰」不能代指「陰陽」,而非得是「至陰」?獨陽不長,孤陰不生,這是道家的基本之一一本由道教資深研究者寫的武功秘笈,在取名字時會取意含「至陰」的名字?正常來說以「陰陽」為意含會比較合理吧!當然啦!其實我覺得金老只是因為「九陰」聽起來比「六陰」啊、「六幽」啊之類的中二酷炫也不像「陰陽」、「太陰」一樣老掉牙,所以才用「九陰」為名的因素可能比較貼近事實要知道他一開始準備寫的可是商業型小說,而非文學巨著啊!
作者: eddy9616   2017-11-30 08:37:00
乾脆叫《六九真經》,六為陰九為陽,規避樓上說「陰陽」老掉牙的問題,也不失道家陰陽互濟之意。六九寫成阿拉伯數字跟太極很像,這不是正好嗎XD
作者: XSZX (沉默‧封印......)   2017-11-30 10:55:00
「六九」跟「九陰」那個更中二酷炫?我說了金老一開始要寫的是商業向的小說啊!你確定「六九」會有武俠的市場?囧"
作者: Joey0222 (范范)   2017-11-30 12:37:00
「六九」聽起來好害羞噢......(我去面壁)
作者: tacochung (Taco)   2017-11-30 13:13:00
改成「六九」可能要男女雙修才練得成
作者: biglafu (哥吉拉弗)   2017-11-30 13:49:00
男男雙修不行嗎
作者: tacochung (Taco)   2017-11-30 13:54:00
男男雙修會練成甲由真經
作者: biglafu (哥吉拉弗)   2017-11-30 14:34:00
聽起來很強
作者: dorae0903 (可可李)   2017-11-30 16:49:00
甲曱真經,與天齊壽,水火不侵
作者: enjoytbook (en)   2017-11-30 23:39:00
不是五絕各系統的內功來源都不同嗎,黑風雙煞只會桃花島內功,除非去獵殺小道士吧世界名著一開始都是拿來賣的啊xd
作者: XSZX (沉默‧封印......)   2017-12-01 03:05:00
以黃藥師精通諸子百家的人設,黑風雙煞絕對不應該看不懂道家的基本用詞,真看不懂根本活不到長大啊....><
作者: enjoytbook (en)   2017-12-01 11:27:00
所以那幾個詞是傳統意思就這樣了嗎@@我是想說聽起來差不多可能全真內功解法不同,不過催敵首腦就...
作者: ak0209 (惡夢)   2017-12-01 13:27:00
黃藥師本門武功都只傳陳 梅1/10了自然更不會多去教道家用詞
作者: hau7341 (老張)   2017-12-01 16:44:00
黃藥師通百家,可能還沒教到道家的東西,雙煞就叛逃了吧
作者: biglafu (哥吉拉弗)   2017-12-01 18:49:00
以黃藥師的脾氣個性 黑風雙煞就算看懂可能也活不到長大
作者: cloudydy (CS13)   2017-12-02 13:33:00
山海經不是有燭九陰嗎... (挖鼻)
作者: biglafu (哥吉拉弗)   2017-12-02 22:33:00
那是邪皇
作者: cookiesweets (3m)   2017-12-03 14:49:00
新版金庸有解釋。理由就是沒必要一定要按照易經的道理。
作者: YAchine (牙籤)   2017-12-03 18:05:00
的確九陰有點似道非道 但是內容卻八九不離十道法只能說 除了九陰這個詞外 其他沒有太大問題啊 XD為什麼是用陰 其實很簡單 萬物負陰而抱楊只有不足才會勝有餘阿天之道 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之道 損不足以奉有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