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貿易戰延燒... 美中互徵船舶港口費 陸製船隻紛撤出美航線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5-10-15 10:27:57
標題: 貿易戰延燒... 美中互徵船舶港口費 陸製船隻紛撤出美航線
新聞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124373/9070479
聯合報 記者林則宏、陳宥菘、編譯高詣軒、任中原/綜合報導
美中貿易戰延燒航運業,美國川普政府十四日起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船舶徵收港口費,
大陸對等反制,同日起對靠泊大陸港口的美國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此舉計畫已久,旨在對抗中國在商業造船業的主導地位,並協助振興
美國長年萎縮的造船業,也擴大美中貿易戰。
美國對停靠其港口的中國公司擁有或營運船舶,每淨噸徵五十美元,未來三年內每年每淨
噸增收卅美元,中國製但非中國營運商的船舶,按淨噸位或是貨櫃數量收費,每淨噸徵十
八美元或每個貨櫃一百廿美元,未來三年每年每淨噸增收五美元。
中國航運公司無從避免繳費
中國以外的航運公司近年購買不少中國製船舶,目前正試圖盡量將這些船隻從美國航線撤
出,以避免收費。新規定對中國航運公司最嚴格,他們無從避免繳費。
為反制美國,大陸交通運輸部昨發布「對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實施辦法」,對靠泊
大陸港口的美國船舶,按每淨噸四百元(人民幣,下同)收取特別港務費,此後逐年提升
,至二○二八年將達每淨噸一千一百廿元。
根據大陸前述辦法,需繳納船舶特別港務費的船舶包含美國企業、組織和個人擁有船舶所
有權或運營的船舶;直接或間接持有百分之廿五及以上股權企業、其他組織擁有或運營的
船舶;懸掛美國旗的船舶;在美建造的船舶等。
法新社報導,去年美國時任總統拜登就要求美國貿易代表署進行調查,以辨識中國在造船
、航運、物流業的不公平作法。川普上任後持續關注,三月曾宣布成立白宮造船辦公室,
四月宣布對大陸船舶收港口費。
陸批歧視促美對話協商解決
針對美國對大陸造船、海運業進行三○一調查,大陸商務部昨批評美方此舉構成歧視性作
法,嚴重損害大陸相關產業利益。並稱中方的立場一貫,「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敦促美方糾正錯誤作法,透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雙方關切的問題。
大陸交通運輸部並公告,對相關企業、組織或個人是否存在實施、協助、支持美國在航運
業、造船業及相關產業對大陸採取歧視性限制措施的行為,展開調查。
港口費恐推高輸美商品成本
美國率先對陸船收港口費,引發討論。支持者說,中國利用補貼在造船業取得優勢,收港
口費是為了阻擋遠洋運輸公司購買中國船舶。但是批評者說,這些費用將降低供應鏈效率
,最終將推高輸美商品成本。
有人懷疑港口費能否振興美國造船廠或阻礙中國造船業。中國造船業近年已遙遙領先日本
和南韓,船舶經紀業者BRS指出,去年中國製造全球六成大型船舶,比五年前的四成四
提高,美國製船舶成本則可能上看亞洲船舶的五倍。從今年初迄今,中國已建造七一七艘
大型商用船舶,美國僅建造一艘。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副總裁福納樂說,航運公司若從中國買船,可用低成本快速
獲得高品質船舶,這可能抵消美國對中國船舶新懲罰措施帶來的成本和不便。
韓華集團收購美船廠遭反制
此外,大陸商務部昨宣布,根據大陸反外國制裁法等相關法規,對南韓三大造船廠之一的
韓華海洋株式會社旗下五家美國子公司採取反制措施,理由是其協助、支持美國對大陸進
行三○一調查並採取措施。反制措施包含禁止大陸境內組織、個人與其進行有關交易、合
作等活動。自即日起施行。
遭列入反制清單之一的韓華費城造船廠,是韓華集團去年收購的美國當地造船廠,是首家
進軍美國造船市場的南韓企業,被視為南韓推動韓美造船業合作,「讓美國造船再次偉大
」計畫的其中一環。
https://uc.udn.com.tw/photo/2025/10/14/realtime/33364569.jpg
高關稅衝擊 IMF:全球經濟成長放緩
https://uc.udn.com.tw/photo/2025/10/14/realtime/33364595.jpg
國際貨幣基金(IMF)十四日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顯示由於貿易政策不確定性
持續、供應鏈擾動繼續拖累全球產出,預測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將放緩。台灣今年成長率上
修,從四月估的百分之二點九調高至百分之三點七,但明年成長率則從百分之二點五下修
至百分之二點一。
紐約時報和美聯社十四日報導,該報告說,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從去年百分之三點三,
降至百分之三點二;明年,隨著美國和世界各地保護主義措施確立,將再降至百分之三點
一。相較IMF七月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將為百分之三,最新預測有所上修。至於明年,
先前和最新預測都是百分之三點一。
IMF指出,調高成長預估主要是由於一些因素為全球提供暫時性緩解,包括企業及家庭
趕在美國提高關稅前搶購產品,以及美元貶值促進全球貿易。該報告說,愈來愈多跡象表
明,保護主義措施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隨著全球經濟陷入更加碎片化的格局,前景風險
也在增加。
這些數據顯示IMF預測來回變動。川普開始徵收關稅前,IMF一月曾預測全球經濟成
長率為百分之三點三。IMF說,儘管美國和世界經濟的表現優於預期,但現在斷言已完
全擺脫困境為時過早,因為川普仍在繼續發出關稅威脅,國際貿易模式的變化可能需要時
間顯現。
IMF首席經濟學家古林查斯在部落格文章說,全球經濟表現進步的原因很明顯,「美國
已與多個國家談判貿易協議,並提供多項豁免。多數國家避免採取報復行動,而是保持貿
易系統大致開放。私部門也表現出靈活行動,提前進口並迅速重新調整供應鏈路線」。
對個別地區,IMF預測美國今年經濟成長將從去年百分之二點八放緩百分之二。在中國
,今年經濟成長預計將從去年百分之五放慢到百分之四點八;隨著國內需求低迷及與美國
貿易關係緊張,預計明年將持續下滑,降至百分之四點二。
歐元區經濟成長率預計將從百分之○點九小幅回升至百分之一點二。日本經濟今年可望增
強,經濟產出將成長百分之一點一,去年僅百分之○點一。
紐時說,政策制定者致力應對關稅和經濟成長緩慢的挑戰時,通貨膨脹仍是其主要挑戰。
IMF報告說,愈來愈多信號顯示高關稅的衝擊開始有感,包括美國的關鍵性通膨指標已
上升,且失業小幅增加。一些其他國家的通膨率穩居央行目標之上,且未來物價展望仍不
確定,使貨幣政策展望變得複雜。
古林查斯說,經濟「不像我們之前所擔憂的那樣糟,但低於我們一年前的預測,也達不到
我們所需要的水準。我們仍認為風險偏向下降」;多項因素有助於緩和關稅震撼對全球經
濟造成的壓力,包括美國人工智慧投資熱絡,中國將出口轉向亞、歐市場,以及採取財政
支持政策,而德國擴張財政支出則提振歐元區其他國家的成長。
───────────────────────────────────────
避美關稅 全球貿易版圖大洗牌
https://udn.com/news/story/124373/9070494
聯合報 編譯黃淑玲、盧思綸、記者陳熙文、陳宥菘/綜合報導
美國川普政府的關稅戰已改變全球貿易流向,加拿大現在從墨西哥進口的汽車超過從美進
口數量,美國大豆農戶在收穫季吃了中國的閉門羹,只能看著這個大客戶轉向南美採購。
印度和中國正在恢復兩國直航、展開稀土貿易,冰凍數年的中印關係開始回暖。
彭博報導,隨著各國政府重新規畫貿易聯盟,企業尋求進入其他市場以避開上世紀三○年
代以來最高的美國關稅,全球商務新輪廓開始浮現。
要接觸美國消費者和美國企業的成本更高,小經濟體也在適應。秘魯正在亞洲尋找藍莓買
家,紡織品生產國賴索托把重心轉向亞洲、歐洲和非洲其他地區。而紐西蘭、新加坡、瑞
士和阿聯等十四國已締結一項夥伴關係,以促進多邊貿易和投資。
美國總統川普祭出對等關稅後,全球經濟並未像預期陷衰退。相反地,由於美國轉向保護
主義,讓發生在美國境外的百分之八十五全球貿易展現耐力。世界貿易組織在本月稍早,
將二○二五年商品貿易成長率預測,從百分之○點九上調至百分之二點四。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歐盟前貿易專員馬蒙斯壯說,美國以外國家之間,「嘗試
組建新聯盟,深化現有關係以及建立新關係的趨勢很明顯」。
航運公司、港口運營商和其他貨物處理商率先感受到這些變化。國際貨櫃碼頭服務公司執
行副總裁岡扎雷茲說,面對美國的貿易壁壘,中國製造商正在積極尋找替代市場;這家馬
尼拉港口運營商受惠於此,股價今年上漲近百分之卅。他說:「這對我們來說可能非常有
利。全球貿易將繼續下去。」
目前全球商品貿易流動的變化還稱不上聲勢浩大,但已開始顯現。中國九月出口創下六個
月最高增速,可是對美國的出口是重挫百分之廿七,對歐盟出口則是成長逾百分之十四,
對東協成長近百分之十六。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今年可能達到一點二兆美元創紀
錄貿易順差。
海運和貿易數據提供商克拉克森預測,今年美中貿易主要航道跨太平洋航線,航運量將萎
縮近百分之三。但其他所有航線都出現成長。
戴維斯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賽蒙諾夫斯卡認為,「很明顯,我們正在重新繪製國際貿易版
圖」,國家之間以及國家團體之間的雙邊貿易協定將大增。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表示,她和歐盟官員正全力聚焦增強七十六個貿易夥伴關係,延
宕多年的談判要加速。歐洲各國正在審批與南方共同市場的協議,廿五年的努力終見曙光
。南方共同市場由擁有七點八億消費者的南美國家組成。
另外,經過近十年談判,歐盟九月與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尼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二○一七
年就開始談的歐盟與澳洲經貿協定,六月也開始推動協商進展。
官員爆:中方代表嗆美面臨地獄火
金融時報十四日報導,中國上周突加強稀土出口管制,令美方措手不及。美國財政部長貝
森特十三日指責中國經濟疲軟,因而企圖破壞全球經濟「把其他國家拖下水」,更表示中
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根本不知道這項新措施。
報導說,知情官員爆料,中國商務部與財政部內鬥,已影響美中談判,尤其來自商務部的
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態度強硬挑釁,曾嗆美方若不照北京意願行事,「將面臨地獄之火」

貝森特十三日告訴金融時報,北京在亞太經合會(APEC)慶州峰會及川普和習近平預
定會面前推出新的稀土出口管制,「反映中國自身經濟多麼疲軟,現在他們想把其他國家
也一起拖下水」。
貝森特十三日稍早表示,習近平可能不知道這項最新的稀土出口管制決定。他說,他期待
在月底川習會之前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見面;他說,美國不想與中國脫鉤,但希望
去風險化,包括關鍵礦物、半導體獨立性和藥品回歸美國生產等。
知情人士透露,中方原本希望貝森特與何立峰這場會面在川習會後舉行,但如今「口氣已
變」。
另外,報導引述美方官員指出,中國財政部與商務部內鬥,影響美中談判。該官員透露,
強硬派主要來自商務部和國家安全部,中國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一派的態度更挑釁,而國
安部對經濟事務的介入也逐漸加深。
報導提到,李成鋼八月曾預告中方的攻擊路線,美國官員描述,「他相當瘋狂,咄咄逼人
宣稱若不照他的意願行事,美國將面臨『地獄之火』」,但李成鋼當時並未提到稀土。
對中國將現在兩國關係緊張升高歸咎美方,另一名美方官員反駁,北京預謀已久,「他們
不可能在二周內完成這麼複雜的管制設計。真正令人意外的是,他們居然選擇如此不成比
例回應。我們正試著保持克制,而他們沒有」。
穩市場 美中釋降溫訊號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大陸上周突然收緊稀土出口,引發美國總統川普強烈不滿,威脅自
十一月起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百分之一百關稅,使貿易戰再度升溫。不過,為穩定市場以
及月底的川普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雙方近日都刻意放軟態度。
此外,針對美貿易代表葛里爾日前表示,中國大陸九日公布加強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後,美
方曾尋求與中通話,但遭中方推遲。大陸商務部昨回應,措施公布前,中方已透過雙邊出
口管制對話機制向美通報,且中美雙方十三日才在中美經貿磋商機制框架下進行工作會談
。美方不能一邊要談,一邊威脅恐嚇。
大陸商務部指出,「大陸的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對符合規定的申請將一如既往地予
以許可,共同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透過社群發文,暗示仍有意和中國達成協議,同時透過財政部長貝森特
釋出和解訊號,希望緩解新一波貿易緊張。
知情人士透露,華府近幾周來一直在討論,必要時透過制裁、出口管制與行政命令等手段
反制中國稀土管制,包括加強對在美上市中企的審計審查、限制中企投資、制裁與俄羅斯
石油公司往來中企,及防範中國滲透美國基礎設施。
不過,川普、貝森特與其他資深幕僚在上周達成共識,決定以穩定全球市場為優先,避免
與中國緊張關係升溫。
儘管釋出和解訊號,美中都還有所保留與觀望。北京對稀土出口的態度略顯緩和,但並未
表現全面撤回跡象,不僅增添未來美中貿易談判的不確定性,也可能引發新一輪報復與反
制循環。
中航運被徵幅度高於美... 美中互徵港口費 恐推升運價
美中十四日起相互徵收港口費,華泰證券研究報告指出,短期看,船公司或重新調配全球
船舶部署和港口掛靠,以減少相關成本,將造成供應鏈擾動,推升運價。中長期,由於中
國大陸在船公司國籍與造船國比重上皆遠高於美國,因此在中美博弈中,中方航運業被徵
收幅度高於美方。
財聯社報導,華泰證券指,從貿易流向區分,大陸油運、散貨公司掛靠美國港口比率較小
,相對受益;大陸集運公司掛靠美國港口比率大,被徵收幅度高於油運、散裝及海外同行
,相對受損。而美籍油運、散貨公司掛靠大陸港口比率大,相對受損。因此,集運受美方
港口費影響較大,油運、散貨受中方港口費影響較大。
在中美港口費正式開徵後,華泰證券認為,短期而言,船公司或重新調配全球船舶部署和
港口掛靠,以減少相關成本,將造成供應鏈擾動,推升運價。中長期看,集運方面,因二
○二六年船舶供給增加,加上紅海或恢復通行,可能供給過剩,盈利承壓;油運、散貨方
面,由於港口費占運輸成本比重大,運價或將持續推升。
根據航運服務提供商Clarksons 數據,以一點四萬TEU(廿呎標準貨櫃)船型為例,陸
籍公司新增港口費約三百廿萬美元,大陸造貨櫃船新增港口費約一一○萬美元,分別對應
當前運輸成本比重百分之廿五點九。油運及散貨方面,超大型原油輪每航次新增港口費約
五二○萬美元,對應當前運輸成本比重百分之七十三。
華泰證券指,從中長期角度看,按船公司國籍分布,中方航運業被徵收幅度高於美方。
───────────────────────────────────────
美中互徵海運港口費 分析憂貿易戰延燒扭曲全球貨運流向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10140062.aspx
中央社 綜合北京/洛杉磯外電
美國與中國自10月14日起對海運公司課徵港口費用,涵蓋範圍從節慶玩具到原油等各類商
品。這使得公海成為這全球兩大經濟體貿易戰的關鍵戰線,恐為海上貿易帶來更多動盪。
路透社報導,今年稍早,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宣布將針對與中國有關聯的
船舶加徵港口費,以削弱中國在全球航運業的影響力,並振興美國造船產業。
相關懲罰措施的依據,是前總統拜登(Joe Biden)任內的一項調查,認定中國利用不公
平的政策及做法,壟斷全球海運、物流與造船等產業,從而為這些懲罰措施鋪路。
美國排定於10月14日起徵收相關港口費。分析師預期,中資貨櫃船公司中遠海運(COSCO
)將受到最大衝擊。2026年這類費用總額預料達32億美元,其中近半將由中遠海運承擔。
中國在上週反擊,表示將自同日起對美國相關船舶徵收「船舶特別港務費」。傑富瑞(
Jefferies)分析師諾克塔(Omar Nokta)指出,全球船隊中約13%的原油油輪及11%的貨
櫃船將受到影響。
總部在希臘雅典(Athens)的Xclusiv Shipbrokers公司在研究報告中表示:「這種以牙
還牙的對等措施,將使兩國經濟陷入海運稅收的的惡性循環之中,恐將扭曲全球貨運流向
。」(編譯:蔡佳敏)
作者: RIFF ( 向問天 )   2025-10-16 20:53:00
九月CPI -0.3% 核心+1% PRC狀態沒很差八月也差不多這數字網路說PRC很差 覺得多假新聞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5-10-16 21:18:00
可能是反共媒體產生的假象吧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