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全球再生能源超越燃煤:2025年能源轉折的關鍵時刻
新聞來源:iknow科技產業資訊室
原文網址:https://pse.is/88ejgw
原文:
2025年上半年,全球能源結構出現歷史性轉折。根據能源智庫Ember的最新數據,太陽能
與風能的發電量首度超越燃煤,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力來源。太陽能一枝獨秀,以年增31%
的驚人速度,單獨滿足了全球電力需求增長的83%。這不僅意味著再生能源正式邁入主流
,更標誌著人類在減碳與能源永續的道路上,首次看到化石燃料時代可能終結的曙光。
全球電力需求在上半年成長了2.6%,增加約369太瓦時(TWh),但太陽能與風能合計新增
400多TWh,足以滿足甚至超越整體需求成長。由於再生能源擴張速度遠超預期,燃煤與天
然氣發電分別下降0.6%與0.2%,使得全球電力部門碳排放量首度出現下降的趨勢。Ember
分析指出,這是全球電力轉型的一個「關鍵拐點」,顯示潔淨能源的成長已足以支撐經濟
與電氣化需求的持續擴張。
中國再度成為推動全球能源轉型的主力,其新增的太陽能與風能裝置容量超越全球總和的
一半。2025年上半年,中國太陽能發電增長43%,貢獻全球太陽能增長的55%,並使燃煤發
電減少2%。風能亦成長16%,占全球新增風電的 82%。儘管中國仍在興建部分燃煤電廠,
但綠能增速遠高於需求,使其電力結構中化石燃料占比持續下降,碳排放減少1.7%。
印度在2025年經歷溫和的電力需求成長(僅1.3%),但再生能源卻以三倍於需求的速度成
長。太陽能與風能合計成長40 TWh,使燃煤與天然氣發電分別下降3.1%與34%。這一現象
凸顯出氣候條件與政策的交互作用:氣溫相對溫和減少了空調需求,而持續的綠能建設則
讓印度碳排放下降3.6%,成為能源轉型的新典範。
歐洲雖在太陽能領域創下新高,發電量成長24%,但風力與水力因氣候不穩定分別下滑
8.5%與17%。這導致歐盟不得不增加天然氣與燃煤發電,電力部門碳排放上升4.8%。Ember
指出,歐洲的挑戰在於氣候變異對再生能源穩定度的衝擊,凸顯儲能技術與電網調度的重
要性,以避免短期回歸化石燃料的風險。
美國的電力需求在上半年上升3.6%,但再生能源增長速度未能跟上。太陽能雖上升30%,
仍僅滿足需求增量的58%;風能則因氣候條件不佳僅成長2%。燃煤發電反而增加17%,抵銷
了部分天然氣發電的減少。這使美國電力部門碳排放增加4.3%,顯示政策與市場信號在能
源轉型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再生能源投資不確定性對成長預期的壓抑。
太陽能的驚人成長並非偶然。其安裝成本自1975年以來下降超過99.9%,使其成為最具經
濟競爭力的能源形式。2025年上半年新增太陽能裝置容量達380 GW,創歷史新高,其中中
國佔比達67%。許多新興市場如巴基斯坦、尼日利亞及南非等國也出現爆炸性成長,象徵
再生能源不再是富裕國家的專利,而成為全球普惠的能源選擇。
雖然太陽能成長耀眼,但風能仍是穩定供電的關鍵。2025 年上半年全球風電增加7.7%,
佔全球電力結構9.2%。然而,其技術成本下降速度僅為太陽能的三分之一,加上高利率環
境推高融資成本,使風電投資壓力倍增。未來數年,若要維持再生能源穩定供應,儲能技
術的普及與成本下降將成為全球能源策略的焦點。
全球電力部門碳排放在2025年上半年下降0.2%,達6,963百萬噸CO2,顯示化石燃料需求已
接近峰值。然而,這一成果並不意味勝利的到來。若再生能源投資放緩或政策反覆,排放
可能再度上升。Ember強調,已開發國家應支援發展中經濟體,降低融資成本與技術門檻
,才能維持全球淨零轉型的動能。
心得:
德國將其納入《高科技議程》並建立完整產業生態圈,意圖從科研、法制、產業到人才培
育全面整合,這種系統性思考正是其強項所在。更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主動降低法規門檻
、導入「里程碑式資助」機制,顯示出德國試圖以靈活治理促進創新落地的企圖心。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八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名稱與連結,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