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女生被哈佛等八名校錄取 曾組織防身術工

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2015-04-11 22:31:23
女生被哈佛等八名校錄取 曾組織防身術工作坊
http://news.online.sh.cn/news/gb/content/2015-04/09/content_7352460.htm
2015年,上海有3名學子被哈佛大學錄取,他們分別是來自上海中學的李嘉昊、復旦附中
的李以倫和上外附中的沈赫赫。沈赫赫同學不僅被哈佛大學錄取,還被普林斯頓、耶魯
、斯坦福、西北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7所美國高校錄取。
  關于自己,沈赫赫是這樣說的……
  我初高中七年就讀于上海外國語學校,初三畢業后在美國紐約一所公立學校交流一
年。
  在上海、紐約,我都是學校學生記者團和校報的主編。南京青奧會期間,我作為央
視青奧少年記者出鏡報道。
  在國外學習的一年,讓我對中美教育、教育平等、性別平等的議題有了更深刻和直
觀的感受,并在高中期間建立了行動派P.I.E.發起有關教育的研究項目、組織討論性別
平等的沙龍,女生防身術工作坊等。
  閑暇時間,我喜歡去小型女性文學沙龍,看美劇,跳拉丁舞,學做咖啡。
  關于申請:找到興趣點,很拼地做到極致
  我從六年級開始參加學生記者團,至今做了7年的學生記者。持續性和不斷的進步也
是在申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
  在做小記者的過程中的種種收獲,讓我有動力堅持7年,也讓我對新聞產生了很大興
趣,并且最終被本科新聞學院排名第一的美國西北大學新聞學院錄取。
  從最初的小小記者,到之后上外附中學生記者團團長,在美國交流一年成立校報,
再到最終可以被選入央視成為青奧會持證記者,這一系列努力背后的動力是我的興趣,
而也是沖著這份熱愛,我從一名校園記者拼到央視記者。
  除了新聞,我一直關注有關性別平等的話題。
  在美國交流時,我作為第一個中國人參加了一個公益的全球年輕女性領導力夏令營
。2012年我在學校發起過關于支持巴基斯坦女孩馬拉拉的宣傳活動(馬拉拉于2014年獲
諾貝爾和平獎)。
  同時,我也通過閱讀和沙龍討論,嘗試在學術上理解女權主義、性別平等問題。P.
I.E.作為推動教育平等和性別平等的行動組,在Motivator計劃之后也會有更多關于針對
校園女生安全的項目推出。
  在寫申請的過程中,我通過自身經歷和身邊所見,直觀感受到所謂“高大上”的活
動對于申請的作用很局限,準確說,酷酷的名頭不能撐滿你650字的個人陳述,真實、深
刻、對你成長有意義的故事才是支撐起你整個材料的血和肉。
  無論你熱衷的事情是否是從他人看來有價值,只要你有熱情,有毅力,無論是做公
益活動的經歷或是一個靜靜讀書的片段都會成為你的亮點。
  18歲,有人會想來一次瘋狂的旅行,有人會想來一場轟動的戀愛,但是我,作為一
只“出國黨”,在18歲生日那天,在韓國的SAT考場上奮筆疾書。
  作為學生,無論我們選擇出國或是高考,考試是避免不了的一道坎。考試要考,要
考趁早。我在高二第一學期考了SAT I,高二結束前完結了所有出國考試,這才有更多時
間在申請季完成文書。
  關于獎項:不要一心只求“必殺技”
  以前聽很多人說有了xxx獎,你就能進xx名校。然而沒有什么獎是你一旦獲得,就必
進某學校的。當然,有一些含金量的獎項對申請一定有積極幫助,增強你的學術能力。
  去年,我帶領團隊參加了哈佛“中國大智匯”研究創新比賽,在300多支隊伍中獲得
一等獎。我們建立的是一個學術研究團隊,對于教育資源和學習動機間的關系進行數據
分析。
  項目后期,我們啟動了線下和線上的教育小論壇和分享會,最終發展成為了Motiva
tor學生導師計劃。
  說到參加比賽,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它的質量(legitimacy)和你從中的收獲(what
is your takeaway besides the award)。
  “中國大智匯”的比賽是由哈佛、復旦、清華等聯合舉辦,被哈佛招生辦認可。而
對于Motivator團隊而言,這個獎項也不是一個結束,而是激勵和幫助我們開展下一步行
動。現在回顧這段參賽經歷,我不僅感激有這個獎項,更感激有比賽的平臺推動我們去
做對他人有意義的社會服務,促進教育資源的平等。
  受到從小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服務人類發展,服務祖國進步”校訓的熏陶,我一直
相信“Only a life lived for others is a life lived worthwhile.”(為別人奉獻
的生活才是有意義的生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