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高中留學“熱”在哪里?英國私立中學尋訪

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2015-04-02 21:56:27
http://edu.qq.com/a/20141223/031424.htm
英國公學擁有“化石級”的私立寄宿傳統,其嚴謹的教育體制被很多人視作“全世界最好教育”,也因此讓很多有條件的中國家庭趨之若鶩。據英私立學校協會統計,目前英國海外學生群體,38%為歐洲學生,37.2%為中國大陸和香港學生。近期,外灘教育記者親赴英國,實地探訪了7所英國私立寄宿高中,揭秘全球最古老、最嚴謹,也最優質的寄宿中學,到底好在哪里?
每個上學日的清晨,從宿舍通往教學樓的一條小徑上,哈羅公學(Harrow School)的男生必須佩戴綁有深藍色絲帶的硬草帽,見到老師后需脫帽行禮。時不時你會發現草帽底下,是一張黑眼睛、黃皮膚的亞洲臉!
據英國私立學校協會統計,目前英國私立學校的海外學生有兩大群體:歐洲學生占38%,中國大陸和香港學生占37.2%。截至2014年1月,在英國私立中學就讀的中國大陸學生總計4381人。自2007年起,每年遞增數百人。
“到法國尋找香醇美酒,到意大利觀賞名勝古跡,而來英國,就是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胡潤百富榜創始人胡潤(Rupert Hoogewerf)指出。這位伊頓公學校友說,許多中國富人都相當青睞英國私立學校,希望送子女過去寄宿學習。
位于馬恩島的威廉國王學校校長馬丁·漢弗瑞斯(Martin Humphreys)告訴外灘教育記者,盡管英國只有7%的學生選擇私立學校,但每年牛津劍橋錄取的新生50%來自私校;全英80%以上的重要職位都由私校畢業生擔任。查爾斯王儲和他的兩個兒子、首相卡梅倫、前首相布萊爾、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以及眾多演藝明星、作家都畢業于私校。漢弗瑞斯校長本人也畢業于伊頓公學,后在劍橋大學取得碩士學位。2012年倫敦奧運會,38%獲得獎牌的英國運動員都畢業于私立中學。
英國私立學校又稱“獨立學校”。相比公立學校,它們往往有更好的師資,更強調學生對古典文化的學習,也更加看重學生的自身修養。從歷史上來看,以伊頓公學為首的“九公學”不僅出過幾十位首相,也是皇家子弟的必選。伊頓、哈羅等名校,更被視為牛津和劍橋的預科班。
根據記者了解,去英國私立寄宿學校讀書價格不菲。每年學費大多高達2.5萬英鎊至3.3萬英鎊(1英鎊約合9.7元人民幣),此外還需支付課外活動和出國旅行費用。置裝費也不便宜,一套“伊頓生”的行頭,包括黑色燕尾服、白色襯衫、圓領口、黑色馬甲、長褲和皮鞋,售價為700英鎊。
注重特長
“申請英國‘牛劍’,更看重專長。”今年剛從英國寄宿中學畢業的牛津大學新生王辰凱告訴記者,英國大學本科階段比較重視學科教育,而非美國大學倡導的“通識教育”。所以,在英國中學讀書的最后兩年,學生需要明確自己未來的專業方向,并朝這個方向學精、學深、學透,才可能被知名大學錄取。
目前,大部分英國中學的12和13年級(相當于中國高二和高三)提供A-Level課程。學生花兩年時間,僅需學四門課程。這樣“少而精”的課程設置,目的是讓學生把所學的四門科目變成“強項學科”,為大學學習打好基礎。
而在英國私立中學的10和11年級提供GCSE課程,英語(課程)、數學和科學課為必修課目,外加四門選修課。以基督公學(Christ's Hospital School)為例,學校提供四五十門選修課,學生可以選擇中文、拉丁文、古希臘文、西班牙文、德文等語言類課程,以及大量藝術和體育課程。
16歲的香港女生Chelsea目前就讀該校11年級,她選修的是音樂、戲劇、工業設計和體育。
盡管名義上是“選修課”,其實每門課學起來一點也不輕松。Chelsea選擇的體育課,需要在兩年時間內掌握四門技能:競技類運動、球類運動、救生技能訓練和裁判訓練各一項,她選的分別是游泳、女子籃球、水上救援以及羽毛球裁判,這樣一來,她每年都要從事大量的運動。
她介紹說,自己從4歲開始游泳,一直很珍惜這個特長,未來兩年A-Level課程也會選擇“體育”;“到時候,體育的重要性,和其他三門主課是一樣的。”
香港男孩Crispin從3歲開始學鋼琴。在基督公學就讀10年級的他,選擇了音樂、中文和地理。盡管只有15歲,他已經決定把音樂當作一項特長來發展。
基督公學曾被英國國家電臺古典音樂頻道評為“全英最好的非專業音樂學校之一。唯一能與之媲美的只有伊頓公學”。
“培養學生的音樂才能,是教育的一部分。它不僅培養一個人的性格氣質,還可以幫助學生培育長久的興趣。”學校音樂主管蒂姆·卡拉漢(Tim Callaghan)告訴記者。當時他正在學校教堂——全歐洲中學內最大的木頂教堂中,指導四位學生提琴手練習柴可夫斯基的一首曲目。這位已在學校任教19年的音樂主管畢業于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曾任職倫敦芭蕾舞團。
基督公學的音樂資源,可以用“星光熠熠”來形容。8名全職音樂教師,40位專業音樂家顧問,他們大多住在倫敦,每周來校1至2次上指導課。全校每年開設600個個人樂器班,150位學生在校參加管弦樂隊,170個學生學習鋼琴。學校還為9至12年級學生設置音樂獎學金,無論是學風琴還是唱歌,只要成績拔尖就可以申請。與專業音樂學校的不同之處在于,基督公學會幫助許多零起點的學生學習樂器演奏。
根據蒂姆介紹,學校每年都有學生考入皇家音樂學院等專業藝術院校。盡管“半路出家”,藝術造詣卻絲毫不輸從專業藝校出來的藝術生。
宿舍文化與“全人教育”
和美國大部分私立寄宿學校的“周寄宿制”不同,英國大部分私立寄宿中學,特別是溫徹斯特公學、伊頓公學、哈羅公學等均為“整學期寄宿”。無論是英國學生還是國際生,學生每隔三周才能回家一次,其余周末一律住校。
它們的宿舍打破了年級的界限,13至18歲的學生混住。學生以宿舍為單位,構成了豐富多彩的學院文化。記者發現,這些私立寄宿學校的每棟宿舍樓內都有一到兩個客廳,里面有電視、鋼琴、圖書等休閑娛樂設施,是非常好的社交場所。學生可以在這里結交伙伴,發展朋友圈子。
哈羅公學共有14棟三至四層的宿舍樓,遍布整個哈羅鎮,除了校長之家,其他宿舍分別住著56到72名學生。
“每棟宿舍的文化都和它的舍監有關。比如我的舍監采用‘散養’,學生比較自由張揚,而隔壁宿舍舍監比較嚴肅,有些工作狂,學生整體氣質就比較內斂。”曾在哈羅公學就讀的王同學告訴記者。
英國的“舍監”(House Master)與美國寄宿中學的“宿舍家長”(Dorm Parent)不太一樣,后者主要負責照顧學生的生活起居,而英國寄宿學校配有專門的生活老師和助理,舍監扮演班主任和家長的雙重角色,一旦學生受傷生病、學習狀態不好或有心事,都屬于舍監的工作范疇。
在不少寄宿中學里,舍監的行政地位和副校長平級。在哈羅或伊頓等知名公學做舍監,更是一種榮譽象征,標志著一個教師有很高的專業水平。
基督公學副校長湯姆·勞森(Tom Lawson)曾擔任過溫徹斯特公學的舍監,本身又是學術精英,擁有牛津大學的政治、哲學和經濟學碩士學位。
37歲的湯姆告訴記者,幫助孩子們發掘潛力、找到特長,是舍監成就感的來源:“我們的目標不只是培養一群學術能力超群的人,而是培養‘全人’。”
當然,在名校當舍監門檻很高。首先,年齡不能太小,否則可能經驗不足,也不能太大,否容易產生代溝;通常,舍監也是教師,需要在學校教至少兩門科目的課。湯姆從1998年就開始教授人文學科及經濟學。光會教書還不行,舍監還要懂得和學生玩在一塊兒,幫助組建學生社團,湯姆就曾兼任過橄欖球和板球教練。
知名華裔馬術運動員華天畢業于伊頓公學。這位中英混血兒當年在伊頓的舍監普爾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2007年華天入圍2008北京奧運會后,他全力支持華天休學一年——伊頓公學近20年來的第一次。
不過,普爾也坦言:“我的引導并不總是成功。有些孩子找不到自己的潛力所在。而這些,是中國家長有時也無暇顧及的。”
中國的英國私校熱
英國公學被稱為“教育的活化石”。誕生于1382年的溫徹斯特公學是英國第一所公學,開創了英國公學教育的歷史。“公學”的含義是指面向所有公眾,而不是只面向教會的宗教學校,另一個含義是區別于當時請家庭教師的私人教育模式。在1612年前創建、人稱“貴族搖籃”的九大公學中,以伊頓公學、哈羅公學、溫切斯特三家的聲名最為顯赫。今天的英國公學體系,已從最初的九所發展到1986年注冊的500多所。
作為典型的精英教育,公學的規模幾乎都很小。哈羅公學只有800名左右的學生,伊頓公學也不過1313人。近年來,曾經高高在上的英國公學,出現越來越多亞洲學生的身影。其中,最積極的來自中國。他們大多來自香港,或者擁有多元化成長背景的大陸人。
哈羅公學前校長伯納比·列儂分析說,移民家長往往比本地家長更看重英國的私立教育。外國家長都希望子女能英國頂尖大學,比如牛津、劍橋這樣的世界名校,而進入私立學校,在他們看來,是一條比較靠譜的“捷徑”。
另外,海外家長更欣賞私校的教育制度。列儂指出,私校畢業生在英國的律師、醫藥、法官等行業都占壓倒多數,表演、體育和音樂也是他們的特長。近年來,私校畢業生甚至在自主創業方面也占據優勢。
一位將兩個兒子送去英國讀公學的中國母親告訴記者,英國公學的魅力不僅在于把孩子培養成“謙謙君子”,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一種社會責任感;“榮譽越大,責任感就越大。”
盡管越來越多中國學生涌入英國公學,但在英國本土,私立學校的教學制度卻被不少人詬病。前羅丁女校校長弗朗西斯·金女士曾表示,學校目前仍是單性別教育,但國內的趨勢和訴求是走向男女合校。
英國《每日電訊報》也指出:寄宿制學校在大英帝國最輝煌的時候很流行,卻不符合現代人的觀念;“現在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在家陪自己,所以從整個英國來看,寄宿制的私立學校實在是太多了。”
獨特的基督公學
1886年出版的《公學年鑒》列出了25所公學,基督公學名列其中。該校創辦于1552年,創辦人為國王愛德華六世。校名中有一個單詞“hospital”,在拉丁文里意為“慈善”。400多年過去了,基督公學仍是一所具有慈善性質的寄宿中學,全校1/5的學生完全免費就讀,其他學生也能獲得不同程度的資助。和其他古老公學一樣,它以學生優秀、傳統古老和非常特別的“藍袍校服”聞名。
基督公學位于英格蘭西賽克斯郡霍舍姆以南的郊外,距離倫敦市中心和希思羅機場僅一小時車程。徜徉在1200英畝田園風光的校園里,你仿佛穿越回中世紀。
13到18歲的男女生,三三兩兩地走過。他們身穿深藍色大袍、襯衫、領巾,下面是長及膝蓋的黑色馬褲、黃色長襪和皮鞋。偶爾還會看到有一些學生的長袍胸前似有12粒碩大銀色紐扣,代表最高級別的優秀學生的校服。
如果在公共場合穿這套服裝,很可能被海外游客認為是修道士或牧師。“剛開始穿,我覺得太厚了,甚至被壓得喘不過氣。”去年9月從香港轉來讀書的男孩克里斯潘告訴《外灘畫報》,“但是,你天天穿,也就習慣了。”
據師生介紹,基督公學的校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可追溯到許多個世紀前的都鐸王朝。這也使得該校學生有別與其他任何一所公學學生。古老的校服為霍舍姆基督學校贏得“藍袍學校”的昵稱,該校學生則親切地稱呼藍袍為“家中一寶” 。伊頓畢業生叫做“老伊頓”,哈羅畢業生叫做“老哈羅”,而基督公學畢業生則被稱為“老藍袍”。每位學生入校,第一件事是“借校服”,隨著逐漸長高,可能需要去校園內的衣柜部門更換大一碼的校服。
用現代人眼光看,“藍袍”校服顯得那么與眾不同,但在基督公學學生眼中,它代表一種古老的文化傳承。藍色長袍又叫“豪斯袍”,夏天穿著很熱,冬天又很冷,通風很好。毛織褲子剛開始穿上時,會覺得奇癢無比。襪子也是又癢又熱。“它代表一種紳士品格。當每個人都穿的時候,你就不會覺得自己看上去有多愚蠢。”
基督公學創辦于莎士比亞出生那一年。除了獨一無二的校服外,學校還有很多非常古老的傳統,一直傳承至今。比如,每天中午用餐時間,全體學生都會參與“步操行進”:200多名鼓號隊成員一邊奏樂,一邊從中心操場的一端走向餐廳大門。全校學生以宿舍為單位組成方隊,在樂隊的伴奏下,邁著整齊的步伐進餐廳用餐。通常由一個低年級學生走在最前面,手舉宿舍旗揮舞,一副雄赳赳氣昂昂的氣派。
每年特殊節慶,莊嚴的“步操行進”儀式被移到倫敦市政廳。基督公學學生在儀式結束后,還會拜會倫敦市長。“保持自己的個性”是公學和每一個學生篤守的信條。2011年,校長想更換款式現代的新校服,讓學生就此投票。結果,全校800多名學生中,95%都希望繼續保留傳統式樣校服。學生們表示,這身經典服裝讓人們一眼就能認出基督公學的學生,既滿足了同學們追求個性的愿望,又給大家帶來凝聚力。
據記者了解,學校招生的錄取率僅為20%,每年申請讀7年級的學生約450人,最終只錄取80人。每年基督公學畢業學生中,12%可以進入牛津或劍橋,近九成可以進入羅素大學集團的學府。(注:羅素大學集團成立于1994年,由24所一流的研究型大學組成,被稱為“英國常春藤聯盟”,代表英國的最頂尖大學)
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2015-04-02 21:58:00
牛津劍橋的學生50%以上來自這樣的私立中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