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美國華人教授:窮孩子上錯高中一輩子難出

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2015-04-02 19:32:24
美國華人教授:窮孩子上錯高中一輩子難出頭
http://news.xinhuanet.com/asia/2015-03/31/c_127640080.htm
 □我們每時每刻都在被社會挑選,但高中這一次可能是最重要的
  □名校是一種稀缺資源。只要想進入名校的學生比招生名額多,高考(課程)競爭就一定激烈
  □研究發現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上不上名校對個人影響巨大,可以說第一步走錯以后想出頭就很難了
  高中最根本目的是把人分類
  高中到底是干什么用的?直觀的答案當然是高中是用來傳授高中知識的地方——但這個答案是錯的。
  藍翔技校才是傳授知識的地方。普通高中所學的大部分知識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并無用處,絕大多數人高考之后一輩子也不會再用到橢圓參數方程和甲烷的分子式。
  我們當然也會在高中學到一些有用的知識,但高考試題早就遠遠超出了“有用”的范疇。想要學會解答高考試題,必須經過高強度的專業訓練。這些訓練并非以“對真實世界有用”為目的,而是以考試為目的。所以高中知識不是全民健身,而是競技體育——就如同舉重運動員的訓練不是為了學習怎么往樓上扛冰箱一樣。
  高中的最根本目的并不是傳授知識和培養人,而是把人分類。從高中畢業出來,一部分學生將進入著名大學,他們日后很可能有機會獲得一份高薪而體面的工作。一部分學生只能進入普通大學,而另一部分學生則上不了大學。我們每時每刻都在被社會挑選,但高中這一次可能是最重要的。
  高中,是個把人分類的機器。
  命題者設計那些刁鉆古怪的高考題,并不是因為這些題目有實際意義,而是因為它們夠難!當然解題也可以鍛煉人的思維能力和意志品質,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只有足夠難的題目才能更好地把人和人區分開來。
  為什么會有人失業
  為什么非得把人分類?人的技能難道不是連續變化的嗎?
  是。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現代社會的運行方式。
  最理想的市場中不會有人失業。如果勞動力完全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你只要愿意拿比別人低的工資,就可以得到任何工作的機會。但是在現實中,只有非常低端的工作才是這樣。
  比如說農民工。最近我看網上一篇業內人士寫的關于建筑業農民工的文章,說農民工的權益得不到保障,跟農民工素質低也有關系。這個“素質問題”絕非中國農民工所特有——100年以前,美國福特汽車公司面臨同樣的局面。
  當時福特推出的新車型徹底改變了汽車的制造方式,工廠不再依賴擁有高技能的熟練工人,任何人來了都可以迅速上手,這使得亨利·福特根本不擔心招不到人。跟現在中國工地的包工頭一樣,他的煩惱在于工人的士氣太低落:活兒太累,工作時間太長,工資也不高。工人們常常干不了幾個月,甚至干不了幾天就不來了,等實在沒錢花了再回來,流動性非常大,而且來了也不好好干。
  1914年,福特推出了一個新政策。他把福特公司工人的最低工資提高到每天5美元——這相當于市場平均工資的兩倍多,而且把工作時間從9小時減到8小時。
  這份工資足夠工人穩定地養家糊口了。工人們不但第一次對工廠有了感激之情,而且開始珍視自己的工作。他們主動努力工作,生怕被解雇,隊伍實現了空前穩定。
  這份遠高于市場供求水平的工資使得人們擠破頭想要成為福特的工人,甚至為此引發一場騷亂。這可能是史上第一次,有人想干個體力活都干不成!蒂姆·哈佛德在The Undercover Economist Strikes Back一書中提到此事時開玩笑說,“亨利·福特發明了失業”。
  福特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標準來選拔工人,比如要求你家里必須干凈體面。這些標準跟工人能不能干好活關系并不大,它們的作用在于淘汰人!一個有幸進入福特公司的人和一個沒被選中的人之間很可能根本沒區別,唯一問題僅僅在于名額有限。
  福特公司這一招,在現代社會具有普遍意義。哪怕是“誰來了都能干”的工作,企業也不希望“讓誰都來干”,而希望員工都有一定的忠誠度和凝聚力,并愿意為此支付更高的工資,至于需要專業技能的工作就更是如此。
  這就需要用一些門檻把一部分人擋在外面。這些門檻應該給人公正的感覺,好像得到位置的人真的是靠能力得到的一樣。
  學歷就是最好的門檻。
  韓國的高考軍備競賽更慘烈
  名校是一種稀缺資源。只要想進入名校的學生比招生名額多,高考競爭就一定激烈。如果所有高中生都不用功備考,大學也要招這么多人;因為每個人都害怕自己考不上而用功,結果就是所有人都投入大量無謂的精力,大學還是只招這么多人。
  這么激烈的競爭,會不會綁架全國高中生只為考試而學習,乃至于影響中國的創新大業?
  不會。
  我們來看看近鄰韓國。韓國的高考競爭,比中國更激烈。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和延世大學是韓國3所最好的大學,其錄取不看別的,只看考試分數。體育、文藝、家庭背景都沒用。韓國所有大公司高管都來自這3所大學,CEO之間常常是校友關系。上與不上這3所大學,未來工資水平有天壤之別。
  韓國高中生的學習時間并不比中國的少。他們要在學校待一整天,晚上還要去上私立的補習班。這些補習班是專門傳授考試技術的地方,比白天公立學校的課重要得多,據說一個最著名的補習老師一年能賺400萬美元。與中國很多學校一樣,韓國的學校也對老師實行量化管理,用一系列指標評價老師提升學生成績的能力,最好的老師像明星一樣被搶來搶去。
  韓國人研究發現,學生的高考成績主要取決于其上自習時間的長短,為此他們認為男女同校是個不利因素,因為數據顯示,男女同校的學生自習時間比單純的男子高中或女子高中學生少一小時。
  自習時間越來越長對孩子成長也可能不利,韓國政府不得不出面搞了個“停火協議”——晚上11點之后禁止補習班上課,并且讓群眾有獎舉報哪個補習班到點了沒有放學。居然有人靠舉報補習班一年掙了25萬美元。
  可是韓國不管是科學還是技術方面的創新能力似乎都沒被高考的軍備競賽所影響,它是亞洲科技創新最強的國家之一,在很多方面領先于中國。不但如此,這么強大的考試文化之下,韓國居然培養出了比中國更多的優秀足球運動員,他們甚至在電影電視劇和音樂方面也比中國強。這是為什么呢?
  高水平工作機會能拉高人才水平
  中國大力加大教育投入是近年經濟高速增長了一段時間以后的事情。過去經濟增長之前很窮的時候,教育更窮——但是“窮教育”并沒有耽誤經濟增長。
  如果查看歷史記錄,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其實是在這個國家的經濟騰飛以后才起來的。韓國在1960年代識字率比阿根廷低很多,人均收入只有其五分之一,而現在韓國人均收入是阿根廷的3倍。
  也許不是教育水平決定經濟增長。也許是經濟增長了以后,社會上有了更多高薪職位,人們為了能得到這些職位才對教育產生更大需求。沒有一個好的教育系統培養眾多高素質人才,當然搞不了創新;但是如果一個國家缺乏創新的工作機會,那么它也不需要創新人才。人才和工作機會其實是共同增長的,而歷史數據似乎顯示,工作機會必須先走一步來帶動教育發展。
  人才并不神秘。在市場作用下如果一個高科技公司需要某一方面的人才,它就一定能找到這方面的人才。韓國完成了產業升級,它給年輕人提供了大量高水平工作,年輕人自然就會為得到這些工作而努力。他們可以在大學和研究生階段學到很多跟工作相關的東西,甚至可能大學也教不出什么有用知識,他們更多的是在工作實踐中學習——前提是他們首先得能進入一個好大學。至于學生在高中這幾年是否花了太多時間準備考試,可能對國家經濟真沒什么大影響。
  窮人孩子不上名校,以后很難出頭
  眾所周知,有名校學歷可以大幅提高一個人畢業后甚至是一生的收入水平。但這里仍然有個因果關系問題。一個能考上名校的學生必定是非常聰明的,那么他未來的高收入,到底是因為他聰明而獲得的呢,還是因為他上過名校而獲得的?
  兩個美國經濟學家,Stacy Dale和Alan Krueger,考察了將近兩萬名高校畢業生在畢業10年到20年的收入情況。首先很明顯名校畢業生收入更高:一個1976年進入常青藤名校的學生在1995年時的平均年收入是9.2萬美元,而對比之下如果他當初上的是個普通大學,收入將只有7萬美元。
  這個研究的有意思之處在于它考察了那些有本事上名校但是最終去了普通大學的人。在一項統計中,519名學生同時被名校和普通大學錄取,結果他們后來的收入是一樣的——不管他們當初選擇了名校還是普通大學!更進一步講,只要這個學生有很好的SAT成績,哪怕因為其他原因被名校拒絕了,他最終的收入還是跟去了名校的學生一樣好。
  根據這個研究,對聰明學生來說,上不上名校并不重要。你走這條路能成功,走別的路也能成功。這可能是因為社會足夠復雜,而市場足夠有效,以至于一次沒被選中也無所謂。
  但我們有理由懷疑學生的家庭因素在這里起到了很大作用,因為這個有點出乎意料的結論對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不好使。這個研究發現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上不上名校對個人影響巨大,可以說第一步走錯以后想出頭就很難了。
  那么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到底差在哪兒呢?可能與社交能力、找工作時來自家庭的直接幫助、綜合素質、想象力等因素有關。有條件的家庭根本不會讓孩子一門心思考試,他們會想辦法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這樣的孩子將來顯然會有更多機會。
  但想象力是個很奢侈的追求。2014年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以基尼系數為標準,收入分配越平均的國家,其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越強調“想象力”,教育手法越寬松;貧富差距越大的國家,家長越強調“努力拼搏”,教育風格也更獨裁。
  如果你的競爭壓力不大,甚至上哪個大學找個什么工作將來收入都差不多,你一定有閑情逸致搞想象力。如果面臨考不上名校未來收入就必然不行的局面,你最好還是先考上再想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