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17歲高中生700字古體長詩《夢回烏江》

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2015-04-01 19:16:22
http://www.yznews.com.cn/yzsbs/html/2015-02/12/content_663858.htm
記者 蔣斯亮 文/圖
2009年高考,18歲的武漢考生周海洋曾經用古體長詩《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完成高考作文,被稱為“最牛高考滿分作文”。在高郵市第一中學,也有一位能“玩轉”文言文的學生翟高凡。由他創作的736字古體長詩《夢回烏江》,在剛結束不久的“江蘇少年詩歌節”上榮獲第一名。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位充滿文藝范的小伙子,竟然來自理科班,是個文理通吃的“學霸”。
【一首古體長詩震驚四座】
他在古詩作業里想讓項羽學厚黑
“星火闌珊黑風起,醉里挑燈夢無期。一卮洋灑相與歡,昨日黃花無可憶。不逝騅兒鞍韉冀,座下女兒淚滿盈。聽得半生車馬蹄,虞兒騅兒奈何兮……”說到翟高凡創作的這首歌行體長詩,語文老師吳福利仍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那是高一時,課文講到《項羽本紀》,課后我讓學生們做小練筆,發表一下對項羽和劉邦兩個人物的思考。”吳老師說,“我還特地強調,形式不限。”
“沒想到,翟高凡交來的是一首92句每句七言的歌行體古詩《夢回烏江》,全文736字,確實讓我吃了一驚。”吳老師告訴記者,“雖然在意料之外,但細細讀完,覺得這首詩出于翟高凡之手,又是情理之中。”
吳老師說,從專業角度評價這首詩,可以看出作者扎實的古文功底,在文言文的句法、歌行體形式、押韻等方面都有很出色的表現。“他甚至在詩中設想,如果項羽也像劉邦那樣,學點厚黑學,也許將會改變自刎烏江的結局。”
吳老師還特地把翟高凡的詩作打印出來,貼在教室里,也引來同學們的一片驚嘆聲。“只知道翟高凡語文功底深,沒想到能寫古文詩。”班主任王治田老師看到這首詩時,一開始還以為是翟高凡推薦給同學們閱讀的詩。
古體長詩驚艷“江蘇少年詩歌節”
“這首詩寫得這么好,得找機會發表出去。”吳老師一直想讓更多的人讀到這首詩。不久前,機會來了。江蘇省中華詩學研究會、江蘇省少年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聯合主辦了第二屆“江蘇少年詩歌節”,吳老師了解到這個信息之后,第一時間把翟高凡的詩作發了過去。
“吳老師知道結果的那天,特地把我從數學課上叫出來,都沒等到下課。”翟高凡說,聽到自己在省少年詩歌節上獲一等獎的消息,他和吳老師都很激動。據了解,“江蘇少年詩歌節”于去年9月啟動,短短3個月共收到近5000首參賽作品。
吳老師說,和很多愛動的男孩子不同,翟高凡出奇地“坐得住”,如果有一本古詩詞或者文學類的書,他能靜靜地讀一天。 “前不久的一次文言文講解課后,他來找我,說我今天講的一個字和高一時講解的同一個字意思有出入。我這才發現上課時講解得不夠準確。他是對的,記憶力超強,第二天課上,我及時進行了糾正。” 吳老師說。
【走近這個小才子】
3歲讀《康熙字典》、《三國演義》
翟高凡今年17歲,小小年紀的他怎么會對古詩文如此情有獨鐘?翟高凡告訴記者,自己的家在高郵周山鎮。父母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小時候,父母遠在深圳打工,自己兩三歲時就跟著曾經當過私塾先生的曾祖父生活。“練毛筆字,背古詩詞,讀各種藏書,聽歷史故事,”回憶小時候的時光,翟高凡說,“是曾祖父在自己心里種下了一顆愛好文學的種子。荊軻刺秦、屈原沉江、臥薪嘗膽,很多歷史故事伴隨我度過了童年時光。”
練毛筆字、讀書,是小時候養成的習慣,翟高凡一直保持到現在。“就拿寫字來說,曾祖父教會我的不僅僅是把字寫好,還教會我在練字中磨練我的心性,告訴我做任何事要靜下心來,專心投入。”
曾祖父家有很多藏書,小時候,呆在書房看書是翟高凡最大的愛好。《康熙字典》、老版《三國演義》、《詩經》……3歲時看很多藏書,雖然那時候還不太看得懂,但隨著翟高凡在學校的系統學習,零散的故事被串聯起來,漸漸地在翟高凡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如今曾祖父已經91歲了,老人家還常常叮囑我努力學習。我身上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曾祖父對我的啟蒙教育,對我有深遠的影響。”翟高凡說。
發呆思考人生時常詩興大發
“愛好寫詩是從初中開始的,”翟高凡告訴記者,學習之余,他常在發呆時詩興大發,有時是幾句,有時會成篇,寫的內容多是對自己未來的思考。幾年下來,翟高凡的詩作已經有百余篇。
“寫《夢回烏江》這首古體詩時,內心有一種沖動,想起兒時記憶里關于劉邦、項羽的‘畫面’,反復讀《項羽本紀》里的文字,才有了我的這首詩。”多年的積累和感悟,讓翟高凡在兩天時間里就完成了這首詩的創作。
這次“江蘇少年詩歌節”在南京藝術學院舉行了盛大的頒獎典禮,翟高凡的爸爸媽媽也被邀請參加頒獎典禮。“從沒有見過那么大的場面,兒子上臺領獎,我比兒子還激動。”翟高凡的媽媽感慨道,“孩子小時候,身邊沒有我們的陪伴。幸虧有曾祖父,才有了孩子現在的發展。”
今年已經高二的翟高凡將要面臨“小高考”,明年還要面臨高考,寫詩的時間自然少了,但他說,自己還會繼續保持寫詩的愛好,因為寫詩讓他學會思考問題,看待世界。
【專家這樣說】
懂得詩歌,才是人生的高境界
對于《夢回烏江》這篇作品,“江蘇少年詩歌節”的評委們認為,全詩展現了波瀾壯闊的項羽烏江兵敗自刎的歷史畫卷,對劉邦、項羽這兩個歷史人物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小作者有很深的古典詩詞功力。
著名詩人丁芒在頒獎典禮上說,他自小就接受著詩歌的熏陶,放學回家,能把途經人家門上的的對聯背誦下來。15歲就在報刊上發表詩歌作品。他認為,懂得詩歌,才是人生的高境界。丁老現還在頒獎現場賦詩一首:“少小學詩,長大添智,詩導人生,高翔展翅。”江蘇省委宣傳部部委、文藝處處長李朝潤認為,在眾多文學形式中,飛得更加高遠的恰恰是具有韻律美和簡約美的詩。詩歌播種進幼小的心靈,今后就可長成綠色的森林。
《夢回烏江》
■翟高凡
星火闌珊黑風起,醉里挑燈夢無期。
一卮洋灑相與歡,昨日黃花無可憶。
不逝騅兒鞍韉冀,座下女兒淚滿盈。
聽得半生車馬蹄,虞兒騅兒奈何兮。
半卷舒揚半繾綣,何負少年張狂語。
猶記八歲渡江西,揭竿而起八千從。
而今若然顧首目,敢問八千余幾騎?
半生戎馬與浮萍,縱橫天下莫與敵。
戰鼓雷雷馬嘶鳴,昔日血汗今成淚。
美人一去香魂殞,徒留四面楚聲起。
遙憶當年得意日,馳騁疆場馬鸞鈴。
此后若然續功績,落馬誰與遞酒器?
零落香氣尋胭脂,自知能愛不能給。
此情可待成追憶,孰知不愿獨追憶。
長劍橫斷點點紅,擾動君王千秋夢。
美人寶騎八千從,缺一毋可成霸王。
而今人去騅送歸,八千從未一人回。
忽聞義士獨一舟,與助君王東山起。
王復顧念數余騎,至死不肯絕江東。
若然劉邦老兒至,惟恐不棄子與妻。
無能偏欲稱王帝,為之奈何徒增矣。
小子無以與之計,何為君王大丈夫?
鴻門一宴失良機,自此王愈戰不利。
都道霸王婦人仁,誰知亞父計有失。
若然范增計絕妙,何來樊噲闖空門?
虞姬新去騅已逝,王亦固無斗志意。
雖將八萬卷土來,又復落得幾騎回?
王立江陰登高處,欲哭迎風無淚以。
乍聞漢鼓聲聲震,搶天呼地開往赴。
縱有韓信張子房,烏合亦為烏合眾。
刀劍寒光映熱淚,甲胄硬鎧冷似鋼。
吾當以首沖將去,為公破敵刈騎旌。
黑風乍起云嗚咽,烏江翻騰鮫魚躍。
都知蟻穴潰而亂,熟知此時漢狼狽。
誰與通報劉老兒,吾當與之快戰焉。
老兒恬可知恥否?獨攬利而買民心。
黑風起而云散聚,江水一去魚龍怒。
自古群雄皆豪杰,沛公何以論英雄?
重情重義兒女情,真性情乃真霸王。
荒田雄雉無以為,落棲梧桐未成鳳。
若得征得中原土,沛公灑得血幾滴?
但凡星火可燎原,火浴涅槃驚天地。
風卷殘云倍成殤,輸贏成敗未思量。
八度春秋夜與夢,夢醒低回轉頭空。
已然止求快戰死,何以負盡美姬意。
若然學劉渡江東,卷土重來勢如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