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台灣高鐵新增3站的生產者均衡

作者: bearching (Pandora`s Box)   2014-05-29 11:39:27
※ 引述《dppt (我精含)》之銘言:
各位先進:
小弟最近在用生產者均衡的角度,研究台灣高鐵新增3站的經濟決策:
http://0rz.tw/9Z5LB
這個圖是一般高中壟斷定價的生產者均衡
藍色虛線是因為台灣高鐵董事長歐晉德用目前每個車站的平均成本AC
對外宣稱新增3站每站每個月的成本要2億
認為新增3站是台灣高鐵的財務負擔(邊際成本其實只有1億2仟萬)
可是如果用平均成本和邊際收入(新增3站設立,增加產量所得的收入)
根本不是利潤最大的均衡
http://0rz.tw/khTTE
而根據台灣高鐵的產業特性
固定成本極高,變動成本相對低
(其實大部份產業都是這樣,為什麼第一個圖反而都不是如此?)
畫了第二個圖
結果發現
台灣高鐵如果照著上述錯誤的方式
使用平均成本來決定是否要設站
別說新增3站了
就算是只設台北和左營
平均成本都不可能低於邊際收入(AC與MR根本不可能相交)
就算台灣高鐵是有可能自償(AC與AR有相切)
也會做出根本沒有興建效益的錯誤決策
而從這個圖裡更可以看出來
軌道運輸因為固定成本極大
除非能有夠大的產出降低平均成本
http://0rz.tw/yzuym
或是需求曲線往右、需求提昇
否則是很難損益二平
以上的論述正確嗎?
或是有哪些資料可以提供來做更完整的補充?
作者: bearching (Pandora`s Box)   2014-05-28 00:04:00
我想你的論述會被質疑的點在於,既然你試圖要用圖形分析那橫軸的Q就要考量一下,Q應該是高鐵票,或是一種產品也就是說,不管新增幾站,他賣票都可以解釋成是賣到MC=MR,興建的成本是要攤到票上面去的,建議往票價與票量分析,例如新增3站成本提高>MC上移,那票價應該要提高但如果票價還有打折,那就根本不是最適決策另外也可以想一下政府的補貼問題若Q是新設站點帶進新市場顧客,那成本與收入,都是針對新市場嗎? 因為按照你的解釋"新設站點帶進新市場顧客"我會想成Q=0的時候沒有新顧客的意思,因為新設站點我的想法是市場結構也會改變。另外我想新增3站需求較少這個假設比較強,負斜率曲線從願付價格的討論出發較好一些再來我認為用座位數來解釋Q其實還是可行的,從願付價格
作者: dppt (我精含)   2014-05-30 11:17:00
的確可以用座位、車票數,可是我要探討的是新增3站,一定要用新市場,#1JX_Vcn6這篇我在八掛版討論的就不是新增3站,就用賣出車票數來當Q
作者: bearching (Pandora`s Box)   2014-05-31 10:28:00
原來如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