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為什麼歷史總是一治一亂

作者: 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   2019-08-23 13:56:18
※ 引述《YangWenli (半退隱中)》之銘言:
: 儒家的政治是道德的政治,亦即孟子說的「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
: 人之政」。政治的根源動力是領導者的仁心,但「得乎丘民而為天子
: 」,故也可以說是人民的仁心自覺或不自覺的要求,聚集人民的資源
: 之後,由領導者代為管理分配。只有仁心還不夠,要依照具體情境,
: 設計完善的體制,盡量滿足每一位人民的物質需要和心靈成長,這就
: 是仁政。
: 政府草創時,人民和領導者內在的動力充沛,對於體制中的各項
: 規定能夠截長補短、去蕪存菁;即使內心偶有懈怠,良善的體制也可
: 以發揮提醒作用,使施政方向不致偏差太多。但時日一久,大多數人
: 的仁心逐漸隱沒消沈,少了人的主動參與,體制就會開始僵化,無法
: 配合情境作調整,達成原本應有的目的。體制中負面的成分愈來愈多
: ,反而對人造成壓迫。這時就需要新的大人君子出來除舊佈新,歷史
: 總在這種「一治一亂」的循環中向前推進。
因為農業帝國或游牧帝國的運作方式是依靠每年剩餘的農產品或畜牧品作為資源
以此資源維繫整個帝國的運轉
氣候循環是有週期性的,不會每年都是豐收年
當大規模天災導致農產品歉收或畜牧品不足
維繫帝國運轉的能量也就不見了
這問題無論是東歐的東羅馬帝國,西亞的塞爾柱土耳其以及後繼者奧斯曼土耳其
西南亞的波斯帝國,中亞的遊牧民族,東亞的漢文化王朝,更甚至美洲的帝國
這些都是一樣的
除了中國之外,這些地方都跟儒家一點關係也沒有,也都套用不進你的解釋架構
到了資本主義的生產制度,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就不是如此了
人們抵抗自然界災害的能力大幅增加
資本主義需要的是創新,創新的產品大規模生產,大量消費帶來的利潤,利潤帶來的創新
以此維持國家運作
這些部份根本不是你們搞出來的中體西用的新儒家可以理解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