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介紹] 海昏侯墓發現失傳1800年的《齊論語》

作者: ckr (琴心)   2017-06-03 00:42:38
※ [本文轉錄自 historia 看板 #1PAaKYz7 ]
作者: fayever (yesman) 看板: historia
標題: [介紹] 海昏侯墓發現失傳1800年的《齊論語》
時間: Sun May 28 11:33:52 2017
海昏侯墓考古重大進展!失傳1800年的《齊論語》將釋讀
▲失傳1800年之久的《齊論語》竹簡已完成二階段掃描。(圖/取自中國青年網,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今年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稱,在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簡中發現疑似失傳約1800年的
《齊論語》。目前南昌漢代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傳來新消息,竹簡已完成紅外線掃瞄,專家
初步斷定,確定就是失傳1800年的《齊論語》。
南昌漢代海昏侯墓文物保護工作站考古人員已將《齊論語》竹簡掃描完畢,第二道就是清
洗,文字露出來以後,立馬進行第二次掃描,兩道掃描對比, 竹簡已經出現一篇失傳的
《論語》。專家認為,如果真正釋讀出來就是失傳1800年的《齊論語》,對中國乃至全世
界學術界都是極重大的發現。
在主墓出土的眾多竹簡中,公佈了兩張竹簡圖片,這兩張竹簡為同一支簡的正反面。竹簡
反面寫有「智道」,正面寫有「孔子智道之昜也,昜昜云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
莫之御也。」這枚竹簡上所書寫的「智道」,就是《漢書‧藝文志》所載《齊論語》第二
十二篇的篇題——「知道」。
專家斷定,基本可以確信,海昏侯墓出土竹書《論語》確定就是失傳1800年的《齊論語》

新聞連結:https://goo.gl/0dvr9r
齊論語簡介:
文獻可見的《論語》傳授始自西漢。《漢書 藝文志》曰:「《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
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
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當時有《齊論》、《魯論》、《古論
》三種傳本,均見於《漢書 藝文志》的記載。
終兩漢之世,三種傳本的《論語》都有流傳,其情況何晏《論語集解序》所言最為詳細,
也比較可靠。他引用劉向的說法,稱《魯論語》二十篇,《齊論語》二十二篇,「其二十
篇中,章句頗多於《魯論》」,「《齊論》有《問王》、《知道》,多於《魯論》二篇」
,《問王》篇實際即《問玉》篇也。漢景帝末年,又在孔子老宅發現了《古論語》,有二
十一篇,編次與《魯》、《齊》不同,分《堯曰》下章「子張問」以為一篇,故有兩《子
張》篇......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0EmEkg.html
心得:
海昏侯墓真是大寶藏啊,有好多的新發現!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6-05-28 12:51:00
有亂碼 能不能修一下
作者: SVettel (Sebastian Vettel)   2016-05-28 12:56:00
超譯論語~~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6-05-28 13:30:00
謝謝~
作者: al623al (LogiK120)   2016-05-28 16:34:00
跟現在看的論語內容有不一樣的地方嗎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6-05-28 17:43:00
多了一篇〈知道篇〉海昏候墓裡面的公文也是目前已知漢代最高級的文書來往
作者: huanvdn (火天離)   2016-05-28 21:22:00
還有問王篇
作者: DOGDRAGON (狗龍)   2016-05-29 04:37:00
我比較期待是有魯國春秋以外的各國史書。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6-05-29 06:12:00
人死連公文都帶著走也是挺屌的該不會是因為那個年代沒有碎紙機吧?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6-05-29 11:11:00
那年代很多墓都有公文書的明器,這是身份象徵,有興趣可以看邢義田先生的介紹
作者: Galm (水牛)   2016-05-29 11:47:00
超屌,這個墓真的是寶藏
作者: tony15899 (急速せんこ~)   2016-05-29 14:13:00
看最新影片棺材裡有疑似毒化物結晶 可能是被自殺
作者: yianhua (中華民國最菜公民)   2016-05-29 22:27:00
昨天追完一到七,真的很多寶,黃金類最值,其他玉器破了,漆器都泡爛了,漢琉璃也會爛,,竹簡上面的字還看得到,超猛的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6-05-29 22:57:00
如果要看更完整的,我有他在《考古》上發的報告
作者: SILee (working for what?)   2016-05-30 20:55:00
被自殺不意外啊,海昏侯被罷的事蹟本身就不是很合常理歷史上也不乏類似的政爭事件,但通常不會留下活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