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論語》中的「君子」(03)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2017-04-14 23:58:08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
過則勿憚改。」(《論語‧學而》)
  本章可分為三節,「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是由外而內,
「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是由內而外,「過則勿憚改」則是在學有
小成後精益求精。「不重則不威」表示從君子有莊重、嚴肅的言行舉
止,可推知他的內心是認真慎重的。外在的行為與內心的想法會互相
影響,如果一個人態度輕浮,說話常油腔滑調、巧言令色,即使一開
始心中對別人抱有幾分敬意,也會慢慢流失,所以說「學則不固」。
沒有人喜歡被別人以不誠懇、不尊重的方式對待,故我們也要勉勵自
己,隨時注意言行舉止,拿出真心誠意與別人相處。孔子的「學」並
非學習一套理論知識,而是學習如何待人接物。
  孔門之學以內在的真誠為主,而這真誠又可分說為忠、信兩端。
程子說:「盡己之謂忠,以實之謂信。」用白話文說,「忠」是愛心
或動機面,做任何事有沒有盡心盡力、全力以赴去完成?還是草率應
付、敷衍搪塞?拿出全副精神氣力,才算是真誠。但只有用心還不夠
,還要問事情有沒有做好?和別人相處時,對方能否感受到你的體貼
關懷?「信」是愛能或結果面,有真實、可靠、有效的結果,才算是
圓滿。愛心與生俱來、不假外求,「我欲仁,斯仁至矣」,只看一個
人願不願意覺悟;愛能則要靠後天培養鍛鍊,不斷學習成長。
  「主忠信」是自我修養,但人力有限,有時仍需要靠朋友從旁提
醒,「以友輔仁」。從忠信出發,我們應該結交怎樣的朋友呢?孔子
說「無友不如己者」,字面上的解釋是「不要和比不上自己的人做朋
友」。但這裡的「不如」應從動機而非結果上說,如果從結果上說,
德行或才學不如我的人,我不和他做朋友;德行或才學比我好的人也
認為我不如他,不和我做朋友;豈不是每個人都沒有朋友了?所以從
結果上來解釋是不通的,「不如」應該從有沒有真心誠意來看,如果
對方沒有拿出和我一樣的真心誠意來對待我,做朋友也沒有意思,道
不同不相為謀。
  經由上述內外兼修的過程,應可養成健康的人生態度。但日常生
活的煩惱就在於「大過不犯,小過不斷」,總難以盡善盡美。所以孔
子最後勉勵我們勇於改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不要因為有點成果就自滿,認為小過無傷大雅,害怕面對自己的缺點
,替自己找藉口。精進道德修養,生命才能不斷向上提升;反之則如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