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自駕公車 北市將評估可行性
2025-07-28 00:00 聯合報 記者洪子凱/台北報導
肇事的欣欣客運63歲李姓駕駛今年3月退休,5月回任,凸顯客運業第一線人力緊繃。
有民代主張,透過引入自駕公車並建立系統化試辦機制,降低人為疏失、緩解人力荒,進
而提升公共運輸安全與效率。
交通局表示,今年已擬定智慧運輸發展策略規畫案,將評估可行性。
客運駕駛老化問題嚴重,北市公運處說,近年協助公車業者招募駕駛,透過大數據資料檢
討並提升公車路線營運效率,另公車新運價今年1月20日起實施,駕駛獲加薪8000元,可
望減緩流失,希望吸引更多新血投入。
據統計,目前北市公車駕駛缺額約1400至1500人,缺口近3成,年齡在50歲以上駕駛達241
2人,其中60歲就占771人,呈現高齡化現象,加上人力吃緊,長時間輪班、疲勞駕駛,使
得近年公車脫班、減班情況頻繁。
北市議員曾獻瑩說,補貼、加薪與招募措施固然必要,但勞動結構未徹底改變下,應導入
自駕公車技術作為輔助方案,在固定路線上試辦與驗證,有助分擔人力負擔、降低事故率
。
曾獻瑩舉例,包含日本、英國及新加坡等,都有不錯的自駕公車推行經驗,國內也有多項
自駕公車技術應用成果,如台積電南科廠區的自駕接駁公車雖仍配置安全員,但已實現約
90%的自動駕駛能力,北市信義路夜間5G自駕巴士試驗、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的L3
自駕巴士測試等,證明在特定環境下具備營運潛力。
交通局表示,已將自駕巴士納今年智慧運輸發展策略規畫案,國內技術達L3階段,尚須在
法規、環境與安全員配置上逐步克服限制,將透過概念驗證(PoC)與跨部會協調,評估
自駕巴士商業化可行性。
https://udn.com/news/amp/story/7323/890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