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老法師開示 | 樂天知命,隨遇而安。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23-06-25 11:08:34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國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日子,緬懷他忠於國家,不屈
服於權貴,當楚國面臨滅亡之時,仍然能夠保持自己的忠義節氣,投江自盡。當時的人民
為保全詩人遺骸不遭受魚類吞噬,將包好的粽子等食物投於江河,此習俗傳承至今,久久
不衰。簡單的節日裡透露出中國璀璨的文明,無一不讓後代子孫敬佩和敬仰,無不為古老
的文明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法華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這四句話,可以說
把我們現實環境的狀況,描寫得淋漓盡致。處在這個環境裡面,遭遇災難的機會特別多!
  學佛人如果沒有智慧,不明因果,遇到災難很容易退心。以為自己學佛學得不錯,心
地善良,為什麼遭這樣的苦難?真正能明白道理、透徹因果,才真正能做到「無苦非樂,
無逆非順,無禍非福」,才真正能契入佛菩薩的境界。
  所謂「福兮禍所倚」,反過來,禍害也是「福之所倚」。禍福都在當人的一念之間,
一念心平氣和,沒有絲毫怨恨,能作還債想,很安心、很歡喜的接受,這帳就消了,禍就
轉變成福。如果有一念不平之心,有一念憤慨之心,福也變成禍,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

  世出世間的聖人亦無例外。印光大師給我們舉了幾個例子,在中國古代,道德最高,
為舉世人所尊敬的,無過於孔子。他老人家曾經「絕糧於陳,被圍於匡」,周遊列國的時
候,「卒無所遇」。他只有一個兒子,五十歲就過世了,幸虧留一個孫子傳宗接代,這是
世間聖人。
  出世間,我們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也曾經有三個月「馬麥之報」,出去托缽,遇
到饑荒,吃人家餵馬的糧食。
  為什麼大聖人還要遭這個難?過去生中的因果。沒有成聖成賢之前,也是凡夫,凡夫
哪有不造業的道理?
  等而下之,賢人。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短命!冉伯牛也短命。子路也是孔子得
意的學生,死的狀況慘不忍睹。子夏失明,左丘明晚年也失明了。在我們歷史上看到屈原
忠君愛國,投河而死。所以,大聖、大賢都做不到在一生當中,有順無逆,我們在一生當
中,處在逆境裡又算得了什麼?
  我們今天弘法利生,或者在社會上為國為民,遭到陷害、遇到讒言,想想古聖先賢,
我們的遭遇已經非常幸運了。能常作如是觀,我們就能夠樂天知命,心平氣和。處處為別
人著想,處處為一切眾生著想,我們就心安理得,自在安樂了。社會良善的一面,我們要
發揚光大;社會不好的一面,從我們本身來反省、革除。
恭錄自:淨空老法師講演集
心得:不知道屈原有沒有學佛?....
不過至少我們可以改吃素粽,減少他的業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