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菩薩戒「發心儀軌」48 發心成佛要有空正見

作者: ykkdc (ykk)   2023-04-05 15:05:37
摘自:那爛陀寺十七大班智達祈願文教授
達賴喇嘛尊者教授
尤其《釋量論》第二品提到不可思議的二點:
一、尊者(世尊)是具量士夫。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對佛的信心必須是見理所生的信心才可以。
(註:《釋量論》第二品主要所詮:「敬禮成量欲利生,大師善逝救護者。」)
二、無明與其所執正相違的空正見。
龍樹父子所說空正見的內容,再搭配陳那菩薩和法稱菩薩的因明學,那真的是圓滿地
學習了佛教的教義。
「通達基法道理二諦義,次以四諦證輪迴還滅,
正量引生堅穩三寶信,安立解脫道根祈加持。」
二諦不只佛教各派都說,連外道也說。
(註:外道說二諦時,例如說有個與五蘊無關的常一自主的覺知是勝義諦、是我。)
此處的二諦,是依中觀論典來說,其中,《入中論》說的最清楚,也就是,以緣起現
性空、性空現緣起來思維。
了解二諦(緣起的世俗諦與空性的勝義諦),對了解名言安立的緣起有幫助;了解名
言安立的緣起,會堅信因果緣起;堅信因果緣起時,對了知四諦也會有幫助。
認知解脫前,必須了解法寶—道諦和滅諦;
如此,才能認知現證道諦和滅諦功德的僧寶,
也才能了解為眾生而圓滿一切自他事業的佛寶,
因此說「正量引生堅穩三寶信」。
如果我們認識的佛,只是個在印度出生的人,他所說的就是法,他的弟子是僧,那麼
我們對三寶的認知就太膚淺了!
什麼是佛、什麼是法、什麼是僧,這些要表達什麼?
必須了解道、滅功德,才有辦法認識。
什麼是道、滅功德?什麼是法寶?
為了了解這點,必須了解名言安立的緣起和因果緣起。
於其上,再有大悲心、菩提心的攝持,才能成為諸相俱勝的空正見。
諸相俱勝的空正見才能對治細微的所知障,才能成就佛寶。
這樣,我們才會對打心底深信佛,否則僅僅念誦「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沒有
力量的。
「欲求止息苦集解脫者,出離心及欲度諸眾生,
遍佈十方悲心為根本,加持修成任運菩提心。」
學密乘,卻對空性完全不了解,那麼念觀空咒「嗡 梭巴瓦 速達 薩哇達嘛 梭巴瓦
修多杭」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在內心完全沒有感覺。
了解中觀的內涵,知道這個咒要表達的內容是:「人無我」和「法無我」,內心才有
會感受。為了從凡夫相獲得救護,要以空正見轉為本尊,假使沒有空正見,修密的基礎根
本就不存在!
「極大車軌教典一切義,波羅蜜多金剛乘深處,
諸道扼要聞思而修持,易獲定解此心祈加持。
願能世世善得三學身,說證二教宣講及修持,
如斯持守以及令遍布,如諸軌師於教盡奉行。」
如世親菩薩所說,教法可分教正法和證正法。
唯有推廣教正法和修持證正法,才有辦法推廣佛教,才有辦法持教!沒有教正法和證
正法,光蓋寺廟是沒有用的,光印經典也是沒有用的。
「一切集教皆由聞及思,講修如是度日斷邪命,
諸賢成就大師極增長,令茲南贍大地恆莊嚴。」
很多學密的人很難避免邪命哦!雖然修的是清淨法,但是因為邪命的關係,所修卻沒
有相應。
「願依此趣顯密諸道地,二利任運一切種智位,
速急證得殊勝佛果位,利諸有情乃至虛空盡。」
《十七班智達祈願文》就像把鑰匙,啟開我們對於佛法教義理解的大門。
對大論典的內容產生定解,再去讀《般若十萬誦》、《般若一萬二千頌》、《般若八
千頌》等,就會有「原來佛陀這段話是這個意思、原來那一段話是那個意思」的認識。
>>>>>
[1] 尊者說:認知解脫前,必須了解法寶—道諦和滅諦
佛弟子皈依三寶,法寶為正皈依。正式具定義的法寶是指聖者相續中的道諦與滅諦。
有以為,四聖諦是小乘修的,大乘不必修四聖諦,大乘修六度。
這是誤解,所謂大乘行者不是只修小乘的四聖諦,是指,大乘行者不像小乘只以自利
作意修四聖諦,且以大乘宗義而言,大乘行者修的道諦,也不是只修小乘宗義的人無我。
大乘行者為了成佛,不是只修小乘行者修的道諦,大乘行者所修空性的道諦通達人無
我及法無我的空正見,且是以大悲心、菩提心攝持而修,所以大乘道諦包括六度波羅蜜。
尊者說,有大悲心、菩提心攝持的空正見,才能成為諸相俱勝的空正見。即以利他的
動機行持六度四攝而修的空正見,才能成為俱一切種最勝空性,才能對治所知障成就佛寶
。大乘的道諦包括六度萬行,大乘證的滅諦不是只如小乘斷煩惱障,成佛更斷除所知障。
認識佛寶,主要認識佛的道、滅功德。佛的內心成就究竟道、滅功德的智慧法身、自
性法身,認識佛以佛內心道滅功德的法身為主要。對於佛寶的認識,如金剛經云:「若以
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佛寶主要是以佛內心道滅功德安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