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菩薩戒「發心儀軌」47 發心成佛要有空正見

作者: ykkdc (ykk)   2023-04-04 19:30:09
: 1.《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本師釋迦牟尼佛因地本生):
: 「(釋迦牟尼佛因地本生發菩提心)三僧祇劫所修萬行,利益安樂諸眾生已,十地滿
: 心,運身直往色究竟天,爾時,菩薩入金剛定,斷除一切微細所知諸煩惱障,證得阿耨多
: 羅三藐三菩提(成就佛果),如是妙果,名現報利益,是真報身,有始、無終(佛的圓滿
補充:經云「十地菩薩運身直往色究竟天」,十地菩薩的身是意生身,不是一般血肉之軀
摘自:2018-06-16 達賴喇嘛尊者教授《金剛經》、《緣起讚》
如果你認為,把血肉之軀轉為本尊的話,那麼,這個是邪識、這個是邪見,透過邪見
的方式,是成辦不了一切遍智(一切種智)的。
在佛教的修行裡面,空正見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密咒金剛乘更是需要如此。
(註:空正見即通達空性的智慧。空正見依所緣區分二種:補特伽羅無我、法無我)
如果你要獲得與佛教相應的密咒金剛乘的悉地成就,那就一定要有非常堅定的空正見
的思維才有辦法,但是印度婆羅門教是以血肉之軀轉為本尊的模樣。
以佛教的觀想方式是先觀想空性(如理思惟空性,人無我及法無我的道理,遮除無明
我執的顛倒見),於空性當中(於空性的思惟當中)淨治了凡夫相執,淨治了凡夫相執之
後,正在思維空性的這個智慧(屬第六意知符量的覺知)——也是將來會轉為智慧法身(
佛的一切種智)的這個智慧(屬第六意知的覺知),將此轉為了本尊的模樣(意生身)。
>>>>>
[1] 尊者達賴喇嘛常提醒,大乘道的兩大支柱:菩提心、空正見
菩提心是由大悲引生為利有情願成佛,進入大乘道的意樂動機。
空正見是了解空性的智慧,進入大乘道後,大乘五道十地透過空正見增長最後成佛。
[2] 菩提心與空正見,都屬於我們內心第六意知修習的法類
《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發意欲求佛菩提(佛果)者,當發菩提心。」
我們的身語意三門當中,內心意知任運生起為利眾生願成佛的欲求,即發菩提心。
我們的身語意三門當中,內心意知了解空性(人無我、法無我)的智慧,即空正見。
大乘道是由菩提心的意樂攝持,即利他的動機攝持,我們的身語意三門當中,內心意
知因為大悲為了利益一切有情而去修證無我空性的智慧,即悲智雙運,都屬內心的意知。
尊者說,(內心意知)在思惟空性當中轉為本尊,本尊是意生身,非血肉之軀所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