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達界格西:現觀總義 (11)-22 佛經 (心經)

作者: ykkdc (ykk)   2023-02-26 20:25:07
: [2] 摘自:尊者達賴喇嘛介紹密咒金剛乘
: 以我們常唸的《心經》來講,《心經》其實是觀自在菩薩與舍利弗尊者的問答,舍利
: 弗尊者問問題,觀自在菩薩回答。
: ..導師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入定後,以加持力讓觀自在菩薩與舍利弗尊者問答對話,
補充:
如尊者說,《般若心經》是導師釋迦牟尼佛入定後,以加持力讓觀世音菩薩與舍利弗
尊者問答對話,不了解本經脈絡的讀者,從玄奘法師譯的節略本較難看出。
以下引漢傳大藏經當中,其他心經的譯本---
1.姚秦三藏鳩摩羅什翻譯的《心經》版本:
「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時,照見五陰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
2.唐朝摩竭提國三藏沙門法月譯的《心經》版本: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大城靈鷲山中,與大比丘眾滿百千人,菩薩摩訶薩七萬七
千人俱,其名曰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等,以為上首…
…於是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蒙佛聽許,佛所護念(導師釋迦牟尼佛入定加持),入於慧
光三昧正受。入此定已,以三昧力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自性皆空。彼了知五蘊
自性皆空,從彼三昧安詳而起。
…慧命舍利弗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唯,大淨者!願為說之,今正是時。』
(觀世音菩薩)於斯告舍利弗: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學,色性是空,空性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
咒曰:揭諦 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 莎婆訶』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及菩薩眾,一切世間天、人、阿脩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
大歡喜,信受奉行。」
3.唐朝罽賓國三藏般若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及菩薩眾俱。
時,佛世尊即入三昧,名廣大甚深。
爾時,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觀自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時舍利弗承佛威力(佛陀加持舍利弗尊者),合掌恭敬,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
善男子!若有欲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者,云何修行?』如是問已。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具壽舍利弗(具壽即長老之意)言:
『舍利子(長老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時,應觀五蘊
性空。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
是大明呪、是無上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即說呪曰…
…如是,舍利弗!諸菩薩摩訶薩,於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行。』
如是說已。即時,世尊從廣大甚深三摩地起,讚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行,如是
行時,一切如來皆悉隨喜。』
爾時世尊說是語已,具壽舍利弗大喜充遍,觀自在菩薩摩訶薩亦大歡喜。
時彼眾會,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4.唐朝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誐梵住王舍城鷲峯山,…時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觀世音自
在,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時,照見五蘊自性皆空。
…即時具壽舍利子(長老舍利弗)承佛威神(受佛加持),合掌恭敬白觀世音自在菩
薩摩訶薩言:『聖者,若有欲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云何修行?』
…爾時,觀世音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具壽舍利子(長老舍利弗)言:
『舍利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時,應照見五蘊自性皆空,
離諸苦厄。
舍利子!色空,空性見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色即空,是空即色。受、想、行
、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性相空,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減、不增。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住,心無障礙。心無障礙故,無有恐怖,遠離
顛倒夢想、究竟寂然。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成正覺。故知般若波羅蜜
多,是大真言,是大明真言,是無上真言,是無等等真言,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真言(密咒),即說真言(密咒):…
如是,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於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學。』
爾時,世尊從三摩地安祥而起,讚觀世音自在菩薩摩訶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行!如是
行時,一切如來悉皆隨喜。』
爾時,世尊如是說已,具壽舍利子、觀世音自在菩薩及彼眾會一切世間、天、人、阿
蘇囉、巘馱縛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1] 漢傳大藏經當中,有七、八個心經譯本,以上只節錄四個譯本。
可以看到,玄奘法師譯的是略本,略本用意是字數少方便受持,但次第上,應先了解
完整本之後,再受持簡略本,如此方能掌握。其他完整的心經譯本,包含序分、正宗分、
流通分,完整譯本呈現出當時法會現場情景,由佛陀加持舍利弗和觀世音菩薩兩人問答。
[2] 心經提到:「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苦集滅道、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等。
常見到有誤解為,否定彼等五蘊、十二入處、十八界、四聖諦、十二緣起支的流轉與
還滅等諸法的存在。並非如此,若將此處"無"顛倒錯解為沒有、不存在,則墮於斷邊見。
經文的內義,此處文句當中,前綴詞「無」,並非否定彼等諸法存在。
「空中無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