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佛教說的舍利-5:舍利弗尊者(補充:心經)

作者: ykkdc (ykk)   2023-02-24 19:06:01
: 心經裡的「舍利子」,指的是「舍利弗尊者」。
: 心經當中,舍利弗尊者向觀世音菩薩提問,如何修學般若之理(空性正見),觀世音
: 菩薩回答。觀世音菩薩回答時,先對提問者稱一聲:「長老舍利弗!」然後回答他的問題
: 如同經典裡阿難向佛陀提問,佛陀會先稱一聲提問者:「阿難!」然後回答他的問題
心經是觀世音菩薩與舍利弗尊者二人的對話,玄奘法師譯的是節略本,較看不出來。
漢傳大藏經中,心經的其他譯本....
1.後秦鳩摩羅什翻譯的《心經》版本:
「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時,照見五陰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
2.唐朝摩竭提國三藏沙門法月譯的《心經》版本: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大城靈鷲山中,與大比丘眾滿百千人,菩薩摩訶薩七萬七
千人俱,其名曰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等,以為上首…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在彼敷坐,於其眾中即從座起,詣世尊所。面向合掌,曲躬恭
敬,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世尊!我欲於此會中,說諸菩薩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
…於是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蒙佛聽許,佛所護念入於慧光三昧正受。入此定已,以三昧
力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自性皆空。彼了知五蘊自性皆空,從彼三昧安詳而起。
…慧命舍利弗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唯,大淨者!願為說之。今正是時。」於斯
告舍利弗:…。」
3.唐朝罽賓國三藏般若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時,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有欲學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者,云何修行?』如是問已。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具壽舍利弗(具壽即長老之意)言:…。」
4.唐朝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一時,薄誐梵住王舍城鷲峯山,…時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觀世音自在,行甚
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時,照見五蘊自性皆空。
…即時具壽舍利子(長老舍利弗)承佛威神,合掌恭敬白觀世音自在菩薩摩訶薩言:
『聖者,若有欲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云何修行?』
…爾時,觀世音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具壽舍利子(長老舍利弗)言:…。」
其他較完整的版本,就可看到本經是舍利弗尊者向觀世音菩薩啟問,觀音菩薩答覆。
>>>>>
[1] 漢傳大藏經當中,有數個心經譯本,以上只節錄四個譯本。
可以看到,玄奘法師譯的是略本。其他完整的心經譯本,包含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完整的心經譯本能看到當時法會現場情景,由佛陀加持舍利弗和觀世音菩薩兩人問答。
[2] 心經裡觀世音菩薩回答舍利弗:「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
生、滅、垢、淨、增、減…等諸法的文句當中,加上頓號『、』隔開,可避免誤讀。
例如,若將文句標點為「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可能會產生誤讀,不了
解法義者容易誤讀為,有個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實體或本體。
然而,此處「諸法空相」,諸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